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屈原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這裡的「拔木蘭」、「攬宿莽」不過是修養品德的形象化說法。木蘭去皮不死,宿莽經冬不枯,都是堅實而有耐性的植物,用來隱喻自己勤勉進修,培養堅貞不屈的高貴品德。而惟恐「草木零落」、「美人遲暮」都是指怕時光白白流走,應趁年輕盛壯之時有所作為。 屈原憂慮的是楚國的前途,他的理想是使楚國富強,幫助楚王做一個中興之主。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詩人並不害怕自身遭到災禍,他擔心的是君王之車的傾覆(喻國家滅亡)。詩人在皇輿前後奔走效力,希望輔佐楚王,把楚國治理好,能夠趕上先王的功績。 這裡的前王是指楚國開國時期對楚國有巨大貢獻而英明的君主:熊繹、若敖、蚡冒。屈原的理想是使日益衰敗的楚國重新振興,恢復到開國盛世的那種局面。 但是詩人的理想以及報國的忠貞之心,不但得不到理解,反而因觸犯了守舊派貴族的利益而遭到打擊、排擠,而懷王昏憒糊塗,一味聽信讒言,更使自己傷心、難過。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詩人責怪懷王對事情茫然不加思索,最終也不瞭解他的良苦用心。圍繞在懷王周圍的那群小人嫉妒他的美德,造謠污蔑說他是淫蕩的人。更使詩人感到悲哀的是他為實現美政理想而苦心培養的人才也紛紛變質,成為保守派貴族陣營中的人物:「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本來詩人希望他們能長成峻茂之才,以便任用他們來治理國家的,可現在他們都變節從俗了。詩人被疏遠、黜落,儘管他遭受了這麼嚴酷的打擊,但是詩人也從來沒有想到過妥協,相反他對自己的理想的追求更為堅定、執著: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出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鷂鷹不與麻雀同群,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方和圓怎麼能夠相合,志趣不同的人又哪能相安無事?心受委屈、志受壓抑,姑且忍耐小人造謠、辱駡;保持清白的節操,為正義而死,歷來都是前代聖人所嘉許的。 鷙鳥實際上是指性格剛正的人,鷙鳥不群也就是不與小人們同流合污。詩人堅持自己的人格標準,始終積極探索著實現美政理想的途徑。他高潔的志向不可改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我就是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變我的節操,難道我的心還能夠屈服嗎?這是詩人對自己政治生涯回憶結束後立下的誓言:堅持理想、絕不妥協。 《離騷》的後半部分是描寫詩人在遭讒被疏後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思考、探索。在這部分中,詩人充分展示了自己複雜的內心衝突,從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選擇中,進一步表白了他堅持理想、忠於祖國的心跡。 首先寫詩人在極度苦悶時,女媭勸說他改變態度,隨俗俯仰: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餘; 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餘之中情。 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女媭告誡屈原說:「伯鯀剛直忘我,結果被祝融殺死在羽山郊野。你何必太正直,太注重美好節操,與眾不同獨有這麼多美德。大家都把菉、葹等惡草堆滿屋室,你卻獨自拋開它們而不肯佩帶。一般人是不瞭解你的,又不能挨家挨戶去解說,有誰瞭解我們的內心呢?世俗的人們結黨營私、互相吹捧,你為什麼喜歡孤獨而不聽我的話呢?」 女媭是虛設的人物,女媭的勸誡不過代表了屈原思想矛盾中的另一方面。經過矛盾鬥爭,他還是不肯從俗自保。於是又幻想到古帝重華(舜)那裡去陳詞,向他歷數歷代興亡的歷史事實和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了重華的贊同。他受鼓舞,也增加了自信。於是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求女過程。求女比喻什麼,古今學者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求君,有的認為求臣,還有的認為是求賢或求志同道合之人。我們認為緊承上文被重華確認的理想而展開的求女應該是指屈原要尋求一條實現自己美政理想的途徑。但求宓妃而嫌其輕薄無禮;求有娀之佚女又被高辛搶先;最後想留有虞氏二姚,媒人又不得利。說明詩人求女不成,這也就意味著詩人在楚國找不到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徑。但是詩人還不甘心,他求神問卜,看看究竟能否在楚國實現自己的理想。結果是靈氛和巫鹹都勸他離開楚國、遠逝他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