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屈原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諫武關之會 公元前303年,屈原此時仍在漢北流浪。齊、魏、韓三國因楚國破壞合縱聯盟、與秦和好,共同興兵伐楚。懷王趕忙將太子熊橫送到秦國當人質,以求得秦國的救援,秦昭王發兵救楚,三國見秦楚聯合,知道抵抗不住,便退回軍馬。但第二年(公元前302年,懷王二十七年)為質于秦的楚太子與秦國大夫私鬥太子殺死秦大夫,逃回楚國,秦楚盟約破裂。公元前301年,秦國聯合齊、韓、魏三國一起攻楚,楚將唐昧被殺,重丘失守。公元前300年(懷王二十九年),秦軍又大舉進攻楚國,楚軍大敗,二萬士卒遇難,大將景缺殉職,新城失守。楚國局勢再度陷入危機。 這時楚懷王也害怕起來,考慮到只有與齊再度聯合,才可阻止秦國攻楚。於是派人將正避地漢北的屈原召回郢都,讓他帶著太子橫作人質到齊國恢復邦交。但此時齊宣王已死,齊閔王當政,在屈原多方面的努力下,齊閔王勉強答應重訂盟交,但不願在軍事上提供有力的援助。秦昭王對這一點也看得很明白,於公元前299年給雲集楚國西北邊境的軍隊下令,向楚國發動進攻,奪取楚國八城,之後秦昭王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對楚國採取懷柔政策,進行政治攻勢,與楚和好。秦昭王娶楚國王室女兒為後,熊橫娶秦國女兒為妻。鄭袖的兒子子蘭也娶了一個秦國女兒,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派人給懷王送來了一封通牒性的書信,信中說: 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于黃棘(今河南新野),太子為質,至歡也。太子淩殺寡人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盛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攘界,故為婚姻,所從相親久矣。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願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敢以聞下執事。(《史記·楚世家》) 楚懷王接到信後十分為難,如到武關赴會,惟恐秦國再次耍弄手段欺騙他;如不去,秦國定然再發兵攻楚,楚國將有滅國的危險。屈原不顧自己地位微賤,強行進諫楚懷王:「秦國是虎狼之國,秦昭王兇狠狡詐,武關之會肯定是個騙局,千萬不要相信,不能去。」 但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是個親秦派,力勸懷王入秦赴約:「父王,以前秦楚交兵,罪在張儀。張儀死後,兩國在黃棘盟約,永結兄弟之好,而且兩國聯姻,世為婚姻之國。雖黃棘盟約後又鬧了些誤會,我看也主要是楚國的責任,何況屈大夫聯齊抗秦,使秦國受到危脅,秦國怎能不反抗呢?如今屈大夫還要危言聳聽、固執己見,父王拿定主意,千萬不能聽信他的話。現在是秦國最為強大,如果楚國能與秦國結為聯盟,其他諸侯國不敢入侵,可保楚國江山穩固;如您不去,則秦國大軍進犯楚國,後果不堪設想,萬請父王三思啊!」 懷王反復考慮,終於懼怕秦王興師問罪,不顧屈原等人的反對,決定赴武關相會。 臨行那天,令尹昭睢和屈原又進行勸諫。屈原說:「大王,為了楚國的前途和命運,您千萬不能赴約,此行若有差錯,將危及社稷安危。」懷王雖又有些猶豫,經不住子蘭等在旁邊再三催促。終於還是揮揮手,讓扈從們起駕,朝著武關而去了。 一進武關,秦昭王就命令伏兵封住關門,脅迫懷王到秦都咸陽,要楚懷王割讓黔中郡。楚懷王無可奈何,要求先訂立盟約然後割地,但秦昭王堅持先割地而後訂盟。懷王這時才徹底明白自己又上了秦國的當,他十分氣憤,說:「秦國願與楚國盟約友好,我楚國誠心誠意希望兩國永不交兵,故此不遠千里而來,沒想到秦王又耍花招欺騙我們,這哪裡是要結盟,分明是坑害楚國,我悔不聽屈大夫之言,以致又上了你們的當。你們欺騙我又強迫我割地,我死也不答應」。 秦國要挾割地的目的達不到,就將懷王扣留在秦國,想以此造成楚國內亂,再尋找機會攻打楚國。 楚國為了擺脫困境,對付秦國,打算令立新君,鄭袖想讓他小兒子子蘭當楚王,讓上官大夫等人到處活動,散佈什麼「要立懷王在楚國境內的兒子為王」。 當時太子熊橫還在齊國做人質,沒在楚國。令尹昭睢等堅決反對,認為熊橫早年已確立為太子,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如今廢長立幼,必定造成人心不穩、國家內亂。因昭睢身為令尹,他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話也言之成理。因此鄭袖、上官大夫等雖竭力反對也無可奈何。昭睢親自到了齊國,和齊國進行了談判,終於將太子熊橫迎回楚國,立為楚王,是為頃襄王。 頃襄王是個花花公子,沒有政治頭腦,也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比他的父親懷王還要平庸無能。他上臺後更是賢愚不分、忠奸不辨。聽信子蘭、上官大夫等人的讒言,免了非常具有治國才能的令尹昭睢,而讓他的弟弟、卑鄙無恥的小人子蘭繼任。兄弟兩個:一個昏君、一個佞臣,把持朝政,楚國政治更加黑暗。 正直的屈原更無出頭之日了。 楚懷王聽信小人讒言,在改革朝政與親齊抗秦的政策上反復變化,再加上小人的嫉賢妒能,已使楚國日益走向衰落,而如今懷王又被秦國騙去軟禁在咸陽,頃襄王和令尹子蘭不僅平庸無能,而且專橫跋扈。屈原感歎原本強盛的楚國如今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悲憤不已,「嫉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屈原列傳》)。在這個時期,屈原創作了他的代表作、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 這時(頃襄王二年)被軟禁在秦國的懷王從秦國逃了出來,可是很快被秦國發覺,立即派兵封鎖了回楚的必經之路。懷王從小道跑到趙國,求其收納,但趙國害怕秦國興兵問罪,不敢答應。懷王想再轉到魏國,但不幸的是秦國的追兵趕到了。懷王又被逮捕,帶回秦國,懷王憂懼成疾,第二年死在秦國。秦國在諸侯各國的指責聲中將懷王靈柩歸還給楚國,在楚國引起了極大反響。廣大民眾對懷王當政時的所作所為不滿,但他被騙入秦以後,畢竟拒絕了秦國割地的要挾,表現了楚民族的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在秦國忍辱而死,激起了人們對他的同情和哀思,也喚起了他們對楚國命運的擔憂,並燃起了人們強烈的復仇火焰。因此人們對懷王之死,「皆憐之,如悲親戚」(《史記·楚世家》)。 人們在哀傷、痛悼懷王之死的同時,自然怨恨硬勸懷王入秦盟約的子蘭等人,紛紛指責子蘭用心不良,誤國害民,同時對極力攔阻懷王入秦的屈原、昭睢等備加稱讚,紛紛稱讚他們忠肝義膽、有政治遠見,為他們被疏、被黜鳴不平,也期待著新上任的頃襄王明察是非,重用屈原,勵精圖志,振興楚國。頃襄王雖迫於公憤,也由於父仇,斷絕了與秦國的關係,但他並沒有發憤圖強,報仇雪恥;而更加忠奸不分、是非不明,根本不打算任用忠誠正直的屈原。子蘭遭到國人反對,而屈原卻深受民眾愛戴,這本身就使子蘭十分嫉恨。屈原又當眾指責他的所作所為,他甚至懷疑廣大民眾怨恨、指責他是屈原鼓動的結果,因此非常討厭屈原。他唆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竭力詆毀屈原。頃襄王聽信讒言,免去屈原三閭大夫的職位,將他驅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湘西一帶寂寥的荒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