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八〇 |
|
多爾袞與嶽托分率左右翼兵,於九月底,先後由牆子嶺和青山關毀邊牆而入。這兩個關口設在燕山腳下,地形十分險要。尤其是牆子嶺,山高路狹,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清兵趁明兵不備,爬到山頂沒有修城牆的地方,突然沖入。密雲總督吳阿衡率軍倉促迎戰,戰敗而死。兩翼兵越遷安,過豐潤,會合於通州河西,從北邊繞過北京至涿州,分兵八道向西進攻:一沿太行山下,一沿運河,其餘六道布于山河之間,縱兵並進。北京以西,至山西地界,千里之內,多為曠野平川,善於馳突的滿、蒙騎兵,千千萬萬,飛馳起來如一股狂風卷地,箭鋒指處,明兵紛紛披靡,沿途所過六府城鎮皆被攻掠。 在清軍鐵騎迫近宮牆的時候,明朝統治集團仍被內部矛盾困擾,上下意見分歧,黨派明爭暗鬥,和、戰舉棋不定。十月初,京師戒嚴,調集各處兵馬入援。十四日,崇禎召見廷臣和督師盧象昇,詢問作戰方略,象昇回答:「陛下命臣督師,臣知有戰而已。」象昇是主戰派,他的父親剛去世,身穿麻衣草履,奉詔督師,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談判議和。他聽說崇禎妄信部分大臣如兵部尚書楊嗣昌主和的意見,便拿「臣知有戰」而不知其他的話來激他。 這一下好像觸到了崇禎的短處,馬上變了臉色,過了好大一會兒,才很不高興地說:「朝廷原未說過議和,所說議和都是外面一些人的議論。」象昇接著說:「敵人所重的,事事宜防。逼陵寢以震人心,可慮也;趨神京以撼根本,可慮也;分出畿南,剽掠旁郡,扼我糧道,可慮也。集中兵力,則只局限一處而多處丟失;分兵四應,則兵力分散而不會獲得成效。兵少無法防務,糧餉少就會生亂,這是防禦艱難之所在。」象昇的分析切中要害,崇禎很讚賞,叫他下去與楊嗣昌再商議具體對策。但兩人意見相左,根本說不到一塊兒。象昇起身告別,返回自己的駐地昌平【《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6,「東兵入口」。】。 盧象昇本想扼昌平,阻止清兵南下,但清軍「鋒甚銳,不可遏」。他決定挑選精銳,於十月十五日,月夜分四路襲清軍營,跟將士約法:刃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斬。總督高起潛聽說後,寫一紙加以諷刺:我只聽說「雪夜下蔡州」的典故,還沒聽說「月夜」云云。由於他從中阻撓,結果十五日夜襲清軍失利,損失很大。象昇看出楊嗣昌、高起潛等人與他對立,要求分兵統轄。楊便把宣府、大同、山西兵二萬屬象昇,山海關和寧遠重兵都屬太監高起潛。所以象昇名義上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國榷》,卷96。】! 有一次,楊赴軍中,象昇斥責他主和誤戰事,說:「公等(指楊與高起潛)堅意和議,獨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恥之乎?長安口舌如鋒,袁崇煥之禍能避免嗎?」楊面頰漲得通紅,說:「你簡直是以尚方劍加在我的脖子上!」象昇說:「我既不能奔喪父死,又不能戰,劍應加在我身上,怎能加給別人呢?」【《明史》,卷261,「盧象昇傳」。】象昇揭露楊背地裡搞議和活動,他無言辯答。又過了幾天,象昇與高起潛在安定門會見,兩人還是各持一議,不歡而散。 十一月初,清軍陷良鄉、涿州,十二日,圍高陽城(河北高陽縣)。原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是本地人,年八十,早已辭官在家養老。他一聽說清兵來了,就率全家人與全城人守城。城牆低,不結實,又沒有任何外援,清軍日夜環攻,他們只堅守了三天,城就被打破了。孫承宗對家人說:「我就死在這裡了,你們趕快逃生吧!」可是,家裡人誰也沒有逃走。孫承宗被俘後,堅決不投降,被清兵勒死。他的子孫十九人也都力戰從死【計六奇:《明季北略》,卷14】。 這時,清軍連陷衡水、武邑、棗強、雞澤、文安、霸州、阜城、威縣;十二月初,破平鄉、南和、沙河、元氏、贊皇、臨城、高邑、獻縣諸城鎮。又分三路出師:一由淶水攻易州,一由新城攻雄縣,一由定興攻安肅。象昇提兵從涿州進據保定。他原有二萬人馬,楊嗣昌作梗,給陳新甲分去一半。他到保定後,命諸將分道出擊,大戰慶都,互有殺傷。十二月十一日,象昇率師進至钜鹿(河北邢臺市偏東北)賈莊,所部兵又潰去一半,只剩下五千殘卒,沒有糧餉,飲水充饑。高起潛率山海關、寧遠兵駐雞澤,相距五十裡,象昇派人哀求給以援兵、糧餉,高置之不理。 早晨起來,象昇四面拜將士,說:「吾與爾將士共受朝廷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眾將士無不失聲哭泣。於是,象昇下令拔寨進兵,至蒿水橋,遇清兵,雙方展開大戰。半夜,清兵增援,將象昇軍包圍。次日,清騎兵湧至,連圍三重。象昇大呼血戰,身中四箭、三刀,仍然以手格殺十數人而死。時年僅三十九歲。全軍炮盡矢窮,奮戰覆歿。高起潛聞訊,拔營逃跑,本來應向西跑,卻誤逃向東邊二十裡,陷入清軍埋伏,大敗逃竄【《明史》,卷261,「盧象昇傳」;《國榷》,卷96;《聖武記》,卷1。】。 接著,清軍繼續深入到河北省南部,蹂躪了廣平、順德、大名等地,然後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了山東。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八旗兩翼兵會合於濟南城下。明兵部尚書楊嗣昌錯誤地估計清軍如進兵山東必經德州,因此他傳檄山東巡撫移師德州,而濟南空虛,不作戒備。精明的多爾袞繞開德州,從東昌、臨清州等處渡過運河,突然直插濟南。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個號稱中原的一大都會就落入清軍之手,明吏卒驚駭逃潰。巡按禦史宋學朱剛乘上轎出院,一聽說城陷,役隸扔下他撒腿就跑。清兵沖上來,將他殺死,後來連屍體也找不到了。還有布政使張秉文以下十數名官員,連同宗室諸郡王都被殺死了。其中活捉德王朱由樞,沒有將其殺掉,把他送到盛京。廣大人民死傷更慘,戰後,清理城內外屍體達十三萬具!整個城裡的財物被劫掠一空。就在這時,揚武大將軍岳託病死,還有他的弟弟馬瞻也病死了。清軍飽掠後,出濟南城,轉攻山東其他城鎮十六處。明督師、大學士劉宇亮和陳新甲率明軍只尾隨清軍而行,不敢進攻。 二月,多爾袞率大軍至天津衛,渡過運河東歸。三月,經青山口出關,安返遼東。 太宗命多爾袞等率師征明,是對內地的一次規模空前的深入。太宗第一次(天聰三年)率軍進關,僅限於北京城及城北部分地區;第二次(天聰八年)只到了宣府、大同地區;第三次(崇德元年五月)耀兵於京畿,惟有這次是以中原為進兵目標,超過北京,闖進河北、山東,「旌旗所指,無不如意」【《清太宗實錄》,卷46,13頁。】,入關達半年,「轉掠二千里」【《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6。】,極大地擴展了清軍的活動範圍,消耗和損失了明朝的大量有生力量。 其次,這次遠征所獲得的戰果也是最大的。兩翼兵共敗明軍五十七陣,攻克山東濟南府、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殺兩名總督及守備以上將吏共百餘人,生擒德王朱由樞、郡王朱慈、奉國將軍朱慈、監軍太監馮允許等,俘獲人畜計四十六萬二千三百有奇、黃金四千零三十九兩、白銀九十七萬七千四百六十兩。靠一次戰爭獲取如此巨額的財富,大部分入了國庫,一部分進了出征將領的手中,因而迅速成為暴發戶。但對於內地人民來說,是一次空前的浩劫。清軍俘獲了數十萬人畜,而被殺死和致殘的人更是遠遠超出這個數字。勞動力和牲畜的急劇減少,家園被毀壞,使中原地區的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明朝的黑暗統治,壓在廣大農民身上的災難就更深重了。雖然太宗禁止士兵搶掠,但他的本意是不准個人亂搶亂奪,而鼓勵集體有組織的搶劫。從明朝統治下的地區搶奪財富和人口,是太宗一再發動對明戰爭的動力之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