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六一 |
|
不願留下的人一看條件如此優厚,高出他們的家產不知多少倍,於是爭搶要求留下。努爾哈赤當即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這些留下來的人,讓只有很少一部分願回去的人給家鄉捎信,說:「金兵企圖殺我們,圖謀我們的人畜財物。汗(努爾哈赤)以撫聚人民為念,收為羽翼,想不到給了我們那麼多好處。我們家鄉的兄弟眷屬都來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14頁。】。從他們的話裡,確實反映了後金兵在征討他們時進行了無情的殺戮與搶劫。努爾哈赤改用招撫,他們歡喜若狂,馬上稱頌他,表示願意歸附。這說明招撫的政策更能打動人心。很可惜,努爾哈赤在征撫並用時,更多的時候是使用了軍事征伐。這不能不給當地各民族帶來某種不幸,因而彼此很難互相信任。 清太宗繼承汗位後,對黑龍江中上游地區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政策。他適應形勢的發展,接受已往的教訓,不偏重使用武力,而首先重在招撫,讓此地各族人民自願地歸向後金政權。他本著自古女真為一家的原則,從歷史上的淵源關係,把後金的滿族同黑龍江流域的各民族緊密聯繫起來。因此他規定了「用善言撫慰,飲食甘苦,一體共之」的和平招撫政策【《清太宗實錄》,卷21,14頁。】。他派人到黑龍江反復向當地各族人民宣傳:「你們的祖先和我們的先世本來就是一族之人,歷史記載非常明確,而且我們說話的語音也是相同的,只是你們還不瞭解這種情況」【《清太宗實錄》,卷21,14頁。】。 凡是黑龍江來朝貢的部落酋長,太宗都親自接待、宴請,善言勸慰,向他們說明歷史上彼此密切的關係,開導他們歸順。他還注意尊重當地頭人與人民的習慣與要求。天聰八年(1634年),他召見黑龍江地方的屯長喀拜、郭爾敦等,對他們說:「你們那個地方荒遠僻陋,不知年月,我是很希望你們來我們這裡生活的。但作為人君,各自統率自己的部屬,這是共同的道理。你們是很賢明的,所以你們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這一定符合你們的心願。」【《清太宗實錄》,卷21,16頁。】他的原則是,只要是「輸誠來歸」的,都要他們「複還故土」,和後金保持政治上的隸屬關係【《清太宗實錄》,卷21,16頁。】。 太宗的招撫政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黑龍江中上游各民族聞風歸附。努爾哈赤去世那年(天命十一年)十二月,黑龍江二十六人攜帶名犬、黑狐、元狐、紅狐皮、白猞狸猻、黑貂皮、還有水獺、青鼠皮等珍貴的特產,來到瀋陽,獻給太宗【《東華錄》,天命十一年十二月。】。接著,天聰元年十一月,薩哈爾察部落六十人赴沈,向大家貢獻貂、狐、猞狸等貴重皮毛【《清太宗實錄》,卷3,38頁。】。薩哈爾察是滿語「黑色貂皮」的意思,因為它居於出產黑貂皮的黑龍江中游、蘇魯河以西地區,滿洲人就用「薩哈爾察」的名字稱呼此地的民族。考察這兩次記載,來自黑龍江上游地方的朝貢,大體始於天命十一年十一月至天聰元年十一月【[日]阿南惟敬:《清の太宗の黑龍江征討について》。】。 天聰五年(1631年)六月,「黑龍江地方」伊紮納、薩克提、伽期納、俄力喀、康柱等五名酋長前來朝貢【《清太宗實錄》,卷9,9頁。】。他們都屬黑龍江上游的呼兒哈部。七月間,「黑龍江地方虎(同呼)兒哈部落」托恩科、薑圖裡、恰克謨、插球四名酋長來朝,獻貂、狐、猞狸等毛皮【《清太宗實錄》,卷9,11頁。】。與此同時,又有松花江地方的呼爾哈部的薩達蘭等酋長也來朝貢。 黑龍江「上游」地區,大致指從璦琿到雅克薩至石勒喀河這一段夾黑龍江而居的地帶。這裡居住著眾多而人數很少的部落和部族,按民族分,有鄂溫克、達呼爾、鄂倫春等族,大約其中的達斡爾族是本地區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這些民族交錯雜居,都過著遊獵生活,整年整月地活動在大小興安嶺上。他們的生活習慣大同小異,穿戴及語言也多有相似之處,比較難以分辨清楚。清初,把黑龍江上游的民族統稱為索倫部或薩哈爾察部,有時又概稱為「黑龍江地方虎爾哈部落」【王鐘翰:《清史雜考》,99頁。】。見於清初記載的,還有一個虎兒哈部,即東海窩集部呼兒哈部,分佈在烏蘇里江以東,靠近呼兒哈河(即今牡丹江)。 該部原住在呼爾哈河與松花江兩岸,以呼爾哈河而得名。在太宗統一黑龍江以前,該部的三個氏族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女真氏族共為二十二部組成一個龐大的部落集團,並公推呼兒哈部的革伊克勒氏族的部長為「總部長」。因此,滿族人把散居黑龍江到烏蘇里江及濱海地區的女真人籠統地稱為呼兒哈人。因為居住地區不同,在前邊又往往冠以地名,如,「黑龍江虎爾哈部」、「松阿裡(松花江)地方呼兒哈部」、「兀紮喇地方呼兒哈部」,「東海窩集部瑚(同呼)兒哈部」,等等【郭燕順:《關於赫哲族的名稱》載《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4期。】。黑龍江上游的索倫部、薩哈爾察部、呼兒哈部雖然可以互稱,但實則為三個不同的部族集團。呼兒哈部居住地域,大致在黑龍江城東南,最靠近後金,而西北至烏魯蘇河灣。在它的北邊,從黑龍江城附近,沿結雅河兩岸是薩哈爾察部。索倫部居地最遠,北達外興安嶺,東北至精奇裡江上游,西接蒙古喀爾喀部。 太宗實行招撫的政策,數年之間,不動干戈,居於黑龍江上游的這些部落民族歸附後金的越來越多。天聰八年五月,連強大的索倫部的首領巴爾達奇也率領四十四人的代表團到瀋陽朝貢,獻貂皮一千八百一十八張【《清太宗實錄》,卷18,20頁。】。巴爾達奇是達斡人,居住在精奇裡江畔的多科屯,以該江的江名為姓,所以又叫精奇裡江氏巴爾達奇。他對後金很忠誠,得到太宗的寵信,把宗室的女兒嫁給了他,成為太宗的額駙。由於他帶頭朝貢,同年十月,索倫部的孔恰泰、哈拜、京古濟,吳都漢等部長相繼赴沈朝貢【《清太宗實錄》,卷20,30頁。】。 「朝貢」的含義不限於物資方面,更重要的是,確立和表達了政治上的隸屬關係,承認清太宗為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土地和人民正式列入後金的版圖。一經建立了這種隸屬關係,太宗是不能容忍再分裂的。自從天聰五年黑龍江呼兒哈部朝貢後,中間有二年多斷絕了來往。到天聰八年正月,才有羌圖裡、嘛爾乾等部分頭目率六姓六十七人來朝,只貢貂皮六百六十八張【《清太宗實錄》,卷17,5頁。】。太宗對此很不滿。他把羌圖裡、嘛爾幹召到中殿,對他倆說:「虎兒哈怠慢不訓,不來朝貢,我將派遣大軍前往征討。你們不要和他們往來,恐遭誤殺。這次出師,不像以前兵少,一定集合更多的兵力前去。」【《清太宗實錄》,卷17,34頁。】說完,命賞給嘛爾幹鞍馬一匹、賞羌圖裡一名婦女,以嘉獎他們自歸附以來對後金的忠順。 天聰八年(1634年)十二月,正是隆冬嚴寒的季節,太宗派兵征討黑龍江上游的呼兒哈部。這是後金第一次用兵於黑龍江上游,也是對該地區進一步統一的開始。太宗命管步兵梅勒章京霸奇蘭、甲喇章京薩穆什喀率章京四十一員、兵士二千五百人出征。這次興師是充滿了艱難險阻的,所以臨行前,他囑咐說:「你們此行,道路遙遠,務奮力直前,要慎重,不要怕勞苦而稍有懈怠。」【《清太宗實錄》,卷21,14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