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毛文龍被殺後,清太宗頭腦裡產生了一個非常大膽而冒險的想法:避開寧錦防線,繞道內蒙古,突襲京師,來個調虎離山,將袁崇煥「調」到京師,將其除掉。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距毛文龍被殺後三個多月,太宗親率十萬大軍繞道進關。由喀喇沁部台吉布爾葛都做嚮導,出瀋陽,西北行,經都爾鼻(遼寧彰武),進入今內蒙古科爾沁地,至青城紮營。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不同意深入明境,認為「勞師襲遠」,處境危險,要太宗班師。爭論到半夜,還沒有定下來。太宗很不高興,對諸貝勒說:「我謀既隳,又何待為?」【《清太宗實錄》,卷5,25頁。】「密諭之曰:『我已定策……』」【《清太宗實錄》,卷5,25頁。】。太宗說的「定策」,就是利用這一迂回進攻,除掉袁崇煥魏源:【《聖武記》,卷1。】。後來進兵北京,施反間計都證明了這一點。 十月二十日,在說服了代善和莽古爾泰之後,大軍於深夜開拔,二十四日達老河(即老哈河),太宗「各授以計,分兵前進」【《清太宗實錄》,卷5,26頁。】,從喜峰口突入塞內。明在寧、錦佈防重兵,而山海關以西的城垣頹落,軍武廢弛,對後金兵毫無設防。所以太宗率大軍一到,連下馬蘭峪、漢兒莊、潘家口、洪山口諸邊城,合軍圍重鎮遵化。山海關總兵、著名將領趙率教聞警,急馳入援,與阿濟格對陣,被斬于馬下,明兵大敗。遵化城陷,巡撫王元雅上吊自殺。太宗留下參將英額爾岱、遊擊李恩忠、文館範文程統八百兵守遵化,自率大軍趨北京。京師得報,立即戒嚴。袁崇煥自寧遠急馳山海關,調集所部扼守各處要地,率軍進關應援。 他晝夜兼程,於十一月九日搶先進駐薊州,而太宗率大軍遲至十二日才抵此城。太宗對袁軍如此神速不勝驚訝。但他早有成算,回避交鋒,趁袁軍不注意,迅速離薊城西進。袁崇煥偵知後金兵西去,急率軍尾後追趕。後金兵一路連下玉田、三河、香河諸城。太宗於十五日駐營通州,袁軍已抵河西務(今香河南、運河西岸)。距通州城不到半日程。袁崇煥打算直接進京師。他還在薊州時,朝廷已聽到說他導金兵入內地的流言,就下令袁不得過薊州一步。他卻不明白這裡邊的真意。 副總兵周文郁建議:不宜入京,後金兵在通州,明兵屯張家灣,相距十五裡,就食河西務,尋機進兵,易攻則戰,如敵人防守嚴密,則乘隙進攻,這是萬全之策【《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6。】。袁崇煥不聽。在這裡,袁崇煥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不該讓後金兵毫無阻擋地直入北京。如果他調集大量兵力在通州與北京間,築一道防線,至少可延緩後金兵進軍的時間。但他從薊州尾隨其後,到通州不與敵戰,眼看著讓後金兵直趨京師,以至驚擾都人,怨言四起,使太宗得以乘機設反間計,招致殺身之禍。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煥抵左安門,後金兵前哨也抵城下,引起輿論大嘩,都說「崇煥召(招)敵」,崇禎不能不有所動心【《國榷》,卷90。】。二十日,後金兵蜂擁而至,在德勝門外,太宗親自指揮,與明援兵展開了激戰,互有殺傷。袁崇煥與其部將祖大壽等屯兵廣渠門,後金兵來攻,袁軍力戰,後金兵稍卻。二十二日,後金兵徙營,屯南海子。 袁崇煥到京後,崇禎幾次召見他,賞賜甚厚。他再三要求允許他的部隊進城休息,崇禎就是不同意,相反,滿桂的兵卻獲准進城。可以看出,崇禎對他起了疑心。袁崇煥無法,只好駐營城外,陳兵城東南隅。太宗令部隊列陣,接近明兵結營,他親自察看一番,回營部署密計。後金兵抵京時,俘獲明朝二名太監,指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達海等監守。太宗授意高、鮑兩人按計行事。他倆夜裡回營,坐近兩個太監睡覺的地方,故作耳語,說:「今天撤兵是汗的大計。剛才看見汗單獨一人,面向敵營,營中走出兩人來見汗,說了很長時間的話才走,大意是,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以馬上成功。」 有個姓楊的太監假裝入睡,把高、鮑兩人的耳語全都記在心裡。二十九日,高、鮑故意放跑楊太監,他以重大軍情進見崇禎,向他報告袁崇煥通敵的絕密情報。崇禎對此不再有任何懷疑【《清太宗實錄》,卷5,43~44頁。】。十二月一日,崇禎以「議餉」的名義召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入見,質問袁殺毛文龍及進京逗留不戰兩事。本來,崇禎此人疑心大,對袁擅殺大將毛文龍早就深懷疑忌,現在,他把殺毛文龍與通敵聯繫起來,再加上袁崇煥一向力主和議,就斷定他縱敵進京,迫朝廷訂城下之盟,於是便問成了叛國的大罪。 袁崇煥一時無法分辯,崇禎立即命錦衣衛將袁逮捕,投入監獄【《國榷》,卷90。】。魏忠賢的餘黨王永光、高捷等人乘機謀興大獄,交章上疏,必欲將袁崇煥處死。官民百姓都誤認為他通敵,沒有一個人替他說情的。至次年八月,崇禎將袁崇煥判處最殘酷的磔刑,就是俗話說的,千刀萬剮,死得極慘。據說處刑後,許多人都爭食其肉,以泄心中之憤。袁死後,其家產沒收入官,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明史》,卷259,「袁崇煥傳」。】。 袁崇煥被捕後,部將祖大壽驚懼異常,率軍東走山海關。袁軍聽說主帥被拿問,立時走散了一萬五千餘人。崇禎急令滿桂總督入衛京師的各路援軍。滿桂是蒙古人,十分驍勇敢戰。他率步騎五千,於十七日大戰永定門外,寡不敵眾,被後金兵擊潰,戰死於陣中,總兵官黑雲龍、麻登雲等被俘,投降了後金【《明史》,卷271,「滿桂傳」。】。 這時,後金諸將爭請攻城。太宗笑著說:「城中癡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昭梿:《嘯亭雜錄》,卷1。】十二月末,太宗留下一封致崇禎的請和的信後,率軍離京東歸,連下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留兵據守,其餘眾軍都隨太宗返回瀋陽。 清太宗率軍進圍北京,是後金兵進關的第一次大演習。它不僅使這支鐵騎得到長途行軍作戰的訓練,而且也獲得了與明朝主力會戰的經驗,因而增強了奪取全中國的雄心。太宗利用這次進兵,巧妙地施展反間計,假崇禎之手殺死他最嫉恨的袁崇煥,為後金剷除了一個勁敵。在當時和其後很長時間,人們一直認定袁崇煥資敵通敵,死有餘辜。直到清入關後修清太宗實錄時,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袁崇煥冤死才得以昭雪。太宗設間殺袁崇煥,再聯繫到袁崇煥妄殺毛文龍,這一套縱橫捭闔可稱為「連環計」,適足以顯出太宗的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軍事和政治本領。 三、大淩河圍城戰 清太宗率大軍東歸不久,明朝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督理軍務,重新組織力量,只用十幾天工夫,就收復了後金兵佔領的永平、遵化、灤州、遷安四城,拔除插在京師脊背上的四顆釘子。孫承宗收復關內四城以後,於崇禎四年(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東出巡關,準備重新整備關外的防務。遼東巡撫丘禾嘉提出應修復廣寧、義州、右屯。孫承宗認為,廣寧離海一百八十裡,距遼河一百六十裡,陸上運輸很難。義州地方偏居一隅,離廣寧遠,一定得先佔有右屯,聚兵積粟,才能漸漸逼廣寧。但右屯城已被摧毀,修築後才能守。築此城,敵兵一定會來攻,所以又必須恢復大、小淩河兩城,以接連松山、杏山、錦州等城【《明史》,卷261,「丘禾嘉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