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朝鮮同明朝一樣,視新起的滿族人為「夷」,鄙視他們,在《李朝實錄》中,稱他們為「野人」、「賊」、「虜」、「撻子」、「女真小丑」,稱努爾哈赤為「奴賊」、「奴酋」等等。不承認努爾哈赤在遼東的合法地位。有一次,朝鮮派一名官員叫鄭忠信的,到遼東瞭解「賊情」,與「諸酋」辯論。努爾哈赤說:「你們國每每稱我為賊,這是為什麼?」鄭回答說:「你有盜天下之心,不是賊又是什麼?」「諸酋」大笑。鄭回國對人說:「是虜將為天下患,何但我國憂也!」【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 努爾哈赤深知朝鮮對後金不懷好意,把它列為後金的三大敵國之一。當時,他專力對付明朝,尚無暇顧及朝鮮,便採取拉攏、緩和的政策,希望朝鮮脫離明朝。還以薩爾滸戰役為例,朝鮮雖然參加明軍打後金,努爾哈赤卻不嫉恨。薑弘立率軍投降,他「待以賓禮,五日小宴,十日大宴」【《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3,4頁。】,十分隆重。同時,他給朝鮮國王寫了一封信,大意是,你這次發兵助明,非出本心,不過是報壬辰援朝之恩情,可以諒解。聽說大明想叫他們的子侄統治我們兩個國家,辱人太甚。今王是想我們兩國同仇大明呢?還是認為既已助明不忍背叛呢?願聞其詳【《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3,4頁。】。 不久,朝鮮國王委託平安道觀察使樸燁代他致書努爾哈赤,說:「惟我兩國俱是帝(指明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年於茲。不圖近者建州與明朝構釁,兵連禍結,以致生民塗炭,四鄰多壘,豈但鄰國之不幸,其在貴國,亦非好事。天朝之於我國,猶父母之于子也,父之有命,子敢不從乎?大義所在,不得不然。而事在既往,今不及言之。……自今以後,複懷好音,偕至大道,則天朝寵綏之典不日誕降。兩國各守封疆,相修舊好,豈不美哉!」【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 朴燁代表國王表明了朝鮮的嚴正立場,不為努爾哈赤的勸說利誘所動。努爾哈赤和他的臣下讀了這封信,立即討論對明朝的政策。他的五子莽古爾泰主張討伐,說:「朝鮮與南朝(指明)同父子,而且無送物,當條其將士,因舉兵以擊可也。」二子代善即怒而起,父親問他持什麼意見。他回答說:「與南朝相戰,不可不與朝鮮相和。陣上(指薩爾滸之戰)之約不可負也。」父親說:「我聽從你的意見。」【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 過了一段時間,莽古爾泰和皇太極提出:「不可置朝鮮而先攻遼東」。討論的結果,還是以不征討為上策。天命十年(1625年)正月,有一個從朝鮮逃來的將官,名叫韓潤,他向努爾哈赤提供了朝鮮內亂的情況,請求派兵入朝,他自願當嚮導【《滿洲秘檔》,「韓潤報告朝鮮內亂情形」。】。 努爾哈赤經過慎重考慮,仍然沒有同意派兵。這並不是說努爾哈赤根本不想進攻朝鮮,主要問題是,他一時無能為力,沒有條件同時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他期待以政治解決它與朝鮮的關係,多次派使者投書,要求朝鮮與明脫離關係,與後金舉行「盟誓」,「子子孫孫永結盟約」。【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朝鮮對此要求,予以堅決拒絕。以後,努爾哈赤雖經多方努力,有時動以威脅,終未達到目的。 朝鮮一直對努爾哈赤保持高度警惕。當後金襲破撫順,向遼沈進兵時,朝鮮已惶惶不安,京城「人心已動,束裝待警」,以驚恐的目光注視著遼沈事態的發展。同時,他們在內部討論「避寇之計」。有個叫金藎國的大臣對形勢作了深刻分析。他說: 建賊之於我國,壤地相接,其狺然欲噬之心,曷嘗須臾忘哉!數十年來,佯言通好,約束諸部,未曾以瓦礫投境上者,以其……東方諸種未盡兼併也。雖有積怨于明朝,畏威貪利,乍示臣順,知我國素事明朝,故不反明朝,其勢不得不先侵我國也。今者,吞滅忽溫,威服諸種,凶勢日強,無複顧忌,襲破撫順,仇我大邦(指明朝),知我國不可得而和也,故投書遙喝,脅之以分擊,欲使我國帖然退伏,不敢為明朝之援。其為桀驁何如哉!……【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 金藎國的這篇發言,總結了朝鮮與後金幾十年的關係,他看出蒸蒸日上的後金終將有朝一日入侵朝鮮。為此,他提出加強國力的若干措施。然而,面對勢力方張的後金,他們是防不勝防。 終努爾哈赤之世,後金與朝鮮尚沒有觸發大規模戰爭,但雙方的猜忌、仇恨卻在不斷加深,矛盾也在逐步激化。努爾哈赤去世前一二年,形勢的發展,已使後金深深感到,一個與明朝友好的朝鮮的存在,正威脅到它的安全,成為它征明的後顧之憂。朝鮮堅持給明朝的一切支持都引起後金嫉恨,而朝鮮容納遼東「逃人」更是火上澆油。後金進佔遼沈,與朝鮮僅一江之隔。遼東漢人不堪忍受戰亂與民族壓迫,紛紛逃向朝鮮。 努爾哈赤死那年冬,十月間,進入朝鮮的「遼民行乞者甚多」,僅價川等地達三千人【《李朝實錄》,仁祖,卷14,341頁。】。後金把這些逃亡的百姓稱為「逃人」,特制定法律,嚴加處罰。為這件事,後金屢次向朝鮮交涉,要它對「過江漢人,不必納之,盡數驅回。」【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但朝鮮沒有這樣做,卻把逃過江去的遼民遣送給明朝。這在後金看來,與其說是疏遠,毋寧說是敵視。 促使後金惱怒李氏朝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朝鮮統治集團允許明兵駐紮在它的領土上,成為後金的腹心之患。明朝認為,「牽制敵國者,朝鮮也;聯屬朝鮮者,毛鎮也。」【《明季遼事叢刊》,「東江遺事」。】毛鎮,即毛文龍,他率明兵常年駐在朝鮮之皮島。皮島號東江鎮(今朝鮮灣之椴島),「遼民來投者日眾,前後數十萬口,分置鐵山、蛇梁等處。」【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參見《李朝實錄》,仁祖,卷14。】 朝鮮允許明兵和逃來的遼東漢人在它的土地上屯種,還在經濟上給予補助和接濟。天命十一年冬,朝鮮一次就撥給毛文龍所部一萬石糧食,作為過冬的補貼。毛文龍又要求再添四萬石,朝鮮方面也予以積極考慮【《李朝實錄》,仁祖,卷14,340頁。】。國王李倧向毛文龍鄭重表示:「寡人與貴鎮,事同一家,心肝相照,唇齒相須。」【《李朝實錄》,仁祖,卷14,351頁。】由此可見,李氏朝鮮與明朝關係之深! 毛文龍以皮島、鐵山為據點,不斷出擊,掩襲後金腹地。從天命九年(1624年)五月,到十一年(1626年)五月,二年間,毛文龍先後遣將士沿鴨綠江,越長白山,襲擊後金東部;遣兵從義州城西渡江,進入後金轄地屯田;連續遣兵襲擊耀州(遼寧營口縣西北嶽州村)、鞍山驛、薩爾滸等地,鬧得後金不得安寧。後金伐明,毛文龍遣兵騷擾其後,迫使後金不敢專意向前【《明史》,卷147,「袁崇煥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