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但是時隔不久,葉赫首領金台石、布揚古派遣使者來明朝告急:「努爾哈赤已把哈達、輝發、烏拉三大部一一滅亡,現在又來進攻我們葉赫,他的意圖就是把我們各部全滅亡,然後進攻你們大明,取遼陽為都城,開原、瀋陽作牧場。」【《滿文老檔》,太祖卷3,36頁。又金梁輯:《滿洲老檔秘錄》,上編,「明萬曆帝夢警」。】前有噩夢,今有葉赫來報,明神宗真的有些不寒而慄。因為他知道葉赫的地位與作用關係明朝安危極為重大。 葉赫是海西女真(扈倫)四大部中比較大的一部。明初以來它就在哈達之北,輝發之西,烏拉之南,今吉林與遼寧接壤的地方。在努爾哈赤日益強大的過程中,明朝同葉赫結成了盟友。明朝把葉赫當作藩籬,靠著它的屏蔽,保衛開原乃至全遼;也靠著它的存在,來隔絕努爾哈赤與西部蒙古的聯合。在這種情況下,努爾哈赤進攻葉赫,必然引起明朝的震動。 努爾哈赤是瞭解葉赫與明朝的關係的。他如今要進攻葉赫,也是有個過程的。統一女真之初,他遠交近攻,對葉赫友好。皇太極的母親葉赫納喇氏就是這時許配和嫁給努爾哈赤的。後來儘管發生了葉赫參加九部聯軍攻打努爾哈赤,首領布寨戰死,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葉赫的布揚古還是答應將其妹妹許配給努爾哈赤為妃,金台石願以女兒嫁給代善為妻。萬曆三十一年皇太極母親病逝之後,到萬曆四十一年,以納林布祿不准他母親同他妹妹葉赫納喇氏見面為始,「兩家已成敵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2頁。】。但是在這十年中除努爾哈赤為報復納林布祿,發動一次對葉赫的進攻以外,雙方沒有再打大仗,可以說這是他們關係中的不好不壞時期。 萬曆四十一年以後,努爾哈赤同葉赫的關係發展到了進一步的敵對階段。這時海西四部已滅亡其三,獨葉赫尚在。原因是本身有一定力量,主要的是明朝作後盾。現在這兩條沒有大變化,努爾哈赤的力量卻有了顯著增強,他決心要發動對葉赫的進攻。 努爾哈赤膽大心細,在決心同葉赫破裂時,為避免樹敵過多,他採取了離間明朝與葉赫關係的辦法,爭取明朝同自己站在一方。為此,他在進攻葉赫之前,把第十一子巴卜海作為人質送到廣寧。明巡撫遼東都禦史張濤陳兵相見,並奏報朝廷,說明這象徵著努爾哈赤與明朝友好,兵部知道後,認為所謂質子,真偽難辨,留下不如遣回,就又送走了。 發動對葉赫的進攻,在努爾哈赤方面提出的理由就是烏拉首領布占泰失敗後逃到了葉赫,派遣使臣三次要求交出布占泰,葉赫首領金台石、布揚古堅持不給。 萬曆四十一年九月六日,努爾哈赤親自領兵四萬征葉赫。有個男人與一女子私通被發覺,逃到葉赫去通風報信,葉赫把張城、吉當剛城的居民全部遷走,獨烏蘇城因鬧天花,人沒有動,努爾哈赤領兵毀張、吉當剛二城等十九寨的房屋、糧穀等,收烏蘇城降民三百戶。就是這一次,金台石、布揚古因遭努爾哈赤進攻,向明朝萬曆皇帝告狀【《滿文老檔》,太祖卷3,36頁。】。 在這戰火紛飛的緊張時刻,努爾哈赤出人預料地到了撫順城。他寫了一封信,說明進攻葉赫的原因,一是他們背信棄義,已許之女,悔親不與;二是布占泰曾為我養,竟與我為仇,把他打敗,隻身逃到葉赫,屢次索取,留而不發。努爾哈赤帶著這封信,到了撫順城,交給當時還是明朝遊擊的李永芳。用這種辦法表白他進攻葉赫,與明朝無關,明朝不應出面干涉。努爾哈赤尋找理由為他的軍事行動辯護。葉赫許婚不與的事,已過去十六年,從前一次未涉及,現在當成大問題,後來又列為《七大恨》之一,他的強詞奪理,不是沒有破綻的。 對努爾哈赤這樣躍躍欲試,想發動對葉赫的進攻,明朝統治者內部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看到了努爾哈赤瞞天過海,詭計多端,他的軍事擴張,正在威脅明朝的統治,主張必救北關。總督薊遼薛三才奏稱: 無北關則無開原,無開原則無遼,無遼而山海一關誰與為守?奴酋之窮凶,日見猖熾如此。臣謹修文告至再三矣。如其怙終,即欲諱言兵而不得矣。【《明神宗實錄》,卷507,3頁。】 另一種是,雖看到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卻相信他有道理,並認為他對明朝無覬覦之心。遼東巡撫張濤見努爾哈赤進攻葉赫,一面告急,一面為他辯護說:「其怨北關(葉赫),則以北關匿伊婿(布占泰)及奪伊婚,遂相仇殺,非有犯順之意。」【《明神宗實錄》,卷512,2頁。】他認為一一滿足努爾哈赤這些要求,就會和好。 張濤實際是主張明朝不必保護葉赫,而且要譴責葉赫不應收養努爾哈赤的女婿,要把早年許配給努爾哈赤後來嫁給蒙古王子的女子收回來,等等。他的主張沒有被明朝最高統治集團採納。明朝決定派人到努爾哈赤那裡,阻止他進攻葉赫,向他指出,停止進攻葉赫就是表示不想侵犯明朝,否則就是有侵犯明朝之心。同時派遣遊擊馬時楠、周大岐帶領一千人連同槍炮武器,保衛葉赫金石台與布揚古所據二城。 明朝不但通過努爾哈赤對葉赫態度的好惡,考驗他的忠實程度,而且也從他對明朝自身的行動判斷他的動向。當努爾哈赤發兵攻葉赫時,明派廣甯總兵張承蔭巡視邊防,回來以後,又遣董國胤為通使到努爾哈赤那裡,提出在彼此交界地立石碑,不讓努爾哈赤收穫他佔領的柴河、三岔、撫安三堡所在地的莊稼,所有越過界限的邊民一律撤回到各自控制的地區。明朝的封疆大吏借此機會壓抑努爾哈赤的發展,嚴重地損害了正在興起的滿族人民的利益。努爾哈赤對此極為不滿,痛斥明朝不守信義,仗著國大兵多,欺淩弱小。他著重說到兩點:一是關係破裂,雙方都沒有好處,小國受小害,大國受大害;二是勝負決定於天,關鍵不在現時大小,而在是否有理。如發動戰爭,你的城堡兵多,我則騷擾你;你的兵少,我則俘虜你。董國胤無理可講,只說「此言過矣!」 這一番交涉使努爾哈赤清楚地看到,在他前進的道路上橫著一個大明國。葉赫已投入明朝的懷抱,進攻葉赫就是同明朝作戰。在當時那種條件下,他要同明朝直接交鋒,就不能不謹慎行事。 一件有趣的事發生在這時,它生動地反映了努爾哈赤的現實主義精神。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葉赫首領布揚古把他的妹妹,就是努爾哈赤十多年前送了聘禮的女子,又想嫁給蒙古喀爾喀部巴哈達爾漢的兒子莽古爾代。這件事在努爾哈赤左右一幫人那裡激起了仇恨的烈火。為首的是諸貝勒、大臣,他們說:「葉赫把給了牲畜作聘禮的女子再嫁到蒙古,可恨莫過於此!我們要趕快發兵,在那女子未給出去之前就行動,如果已給出去,就在未嫁之時攻他們的城,把那女子奪回來。這個女子不是許給一般的貝勒,而是與汗本人訂婚的人。我們既然已經知道發生了這樣的事,怎麼能坐視不理,任其改適蒙古呢?」這些人極力建議出兵打葉赫,攻城奪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