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二七


  努爾哈赤表示像諸貝勒、大臣一樣怒火滿腔,但卻不那麼感情用事。他不主張為這件事興兵。為此他講了娓娓動聽的理由。他說:「如果有什麼大事需要對葉赫用兵,當然不能反對,拿一件背婚約的事動武卻是不值得的。天生這個女子,不是毫無目的,因為她,哈達、輝發、烏拉,都滅亡了。她使各國不能和睦相處,兵連禍結。到現在,大明又幫助葉赫,使這個女子不同我完婚而給了蒙古。這就是要挑起戰爭,使葉赫滅亡。用這件事來引我發怒,我們要全力進行這場戰爭,雖然可以奪來那個女子,我相信不久她也會死去。因此導致一場災難。把她給誰,也不能長久。她挑動戰爭,滅亡國家,已達於極點,死期就要來到。」

  諸貝勒、大臣沒有被努爾哈赤說服,繼續要求出兵攻打葉赫。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並對他們再次講明道理:「我本人要因為憤怒想去打仗,你們都應該勸阻我,況且我自己送了聘禮的女子,被他人娶去了,豈能有不恨之理?我尚且置身局外,消除這些憤恨,提出罷兵,你們為什麼還繼續固執己見呢?我聘了女子的當事人不恨,你們那樣深惡痛絕,究竟為什麼?你們不要再堅持,停止用兵吧!」【《滿文老檔》,太祖卷4,44~48頁。】說完,命令調來的人馬各回本地。那個女子嫁到蒙古,不到一年,她果然死去。

  葉赫悔婚,表現為葉赫對努爾哈赤的態度,其實葉赫之所以敢這樣做,根子卻在明朝。努爾哈赤周圍的人很清楚這個關係。諸貝勒、大臣向努爾哈赤說:「這個女子許配給汗已經二十年了,現在她三十三歲,由於大明派兵保護葉赫,金台石、布揚古依賴明朝皇帝,才把他們的女子又許給了蒙古,我們可以發兵征大明。」努爾哈赤又向他們解釋不能進攻大明的原因。他說:「大明出兵保護葉赫,天必鑒之。究竟能過多久!我們與葉赫語言相同,和明朝實非同類,大明認為自己是君臨天下,就應成為天下的共主,不能只是我們一國之主。他們不辨是非,仗著勢力大,為所欲為,那就是違背天意。葉赫是個天不保佑的國家,既然派兵去守護它,我且聽之任之,你們何必著急呢?如果進攻大明合乎天意,天一定保佑,天若是保佑,就可以取得。但是我們向來沒有糧穀儲存,即使得來人畜,又將吃什麼呢?不想到缺糧少吃,去養得來的人畜,那會使我們原來的人民餓死。因此要抓緊時間把國家治理好,鞏固疆土,修築邊關,耕田積谷,充實庫藏。」【《滿文老檔》,太祖卷4,48頁。】最後決定還是暫不動兵。

  從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大臣的多次講話中反映出,他高瞻遠矚,英明果斷。話題是就一個女子下了聘禮,被蒙古娶去,要不要奪回來,實際是當時要不要發兵進攻葉赫和明朝。諸貝勒、大臣一再提出要興兵發難,而且強調這是維護努爾哈赤的利益和威信。努爾哈赤卻堅持按兵不動,他的理由不是置個人利益和威信於不顧,而是認為此時此刻不要發兵,特別是不要為一個女子大動干戈。這就是說,進攻葉赫和明朝,是努爾哈赤和諸貝勒、大臣的共同利益,他們都是新興滿族貴族奴隸主的代表,擴大佔領地區,掠奪財物,是他們的一致要求。諸貝勒、大臣要發兵,不是為努爾哈赤一個人的利益和威信,努爾哈赤不那麼願意為一個女子去打仗,正是考慮到整個奴隸主階級的大利益。總之,努爾哈赤僅僅認為時機不成熟,即: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從此到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取得了飛速的進展,這一切為進攻葉赫和明朝創造了條件,逐步改變了原來的虛弱狀況。努爾哈赤用兵的特點是,有機會不錯過,沒有機會不冒險。三年前諸貝勒、大臣屢次勸他發兵進攻葉赫或明朝,他堅決不同意,現在他主動提出:「今歲(1618年)必征大明國」。也就是他滅亡葉赫的開始。他已清楚看到,明與葉赫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所以在他著名的《七大恨》中,竟然有四大恨是有關葉赫的。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目標是「一箭雙雕」,即在打擊明朝的同時,也打擊葉赫。得到的反響,自然是明朝與葉赫聯軍的夾攻。

  天命四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初二日,後金髮兵攻葉赫。代善率領十六員大將、五千甲兵在夾哈關防禦明兵,努爾哈赤親自統帥大軍深入葉赫境內,攻破克伊特城,進至葉赫大城東門十裡外。葉赫派使者到開原總兵馬林處告急,馬林領兵前去幫助,與葉赫兵合聚一處,出城四十裡,見後金兵勢難敵,退去。後金也班師【《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3,1頁;《滿文老檔》,太祖卷8,117~118頁。】。雙方都很克制,想打,又都不願大打。

  這之後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明朝發動這次戰爭,有葉赫參加,實質也是明朝與葉赫聯合進攻後金。葉赫兵馬歸開原一路總兵馬林麾下,遭到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等率兵反擊,一敗塗地。葉赫兵進至中固城,聽說馬林兵敗,抱頭鼠竄逃回。明朝敗,葉赫也敗,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薩爾滸之戰,爆發突然,明朝大敗,不但沒有打亂努爾哈赤進攻葉赫的部署,而且使他在選擇明朝與葉赫這兩個早已確定的目標上,更容易一一擊破了。薩爾滸之戰以後,後金兵馬稍作休整,便於同年六七月,先後攻佔了開原、鐵嶺。這是努爾哈赤又一英明戰略決策。奪取這兩個重要城鎮,對明朝統治區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威脅,在明朝與葉赫之間,插進這個楔子,南下進攻遼沈,北上消滅葉赫,掌握了兩方面作戰的主動權。明朝深深陷入顧此失彼的困境。在遼沈與葉赫先進攻哪個方面上,努爾哈赤選擇了先向葉赫開火。皇太極在這次作戰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八月十九日,後金進攻葉赫的大軍,在努爾哈赤親自統率下踏上征程。經過會議商量決定,分兵兩路,攻取葉赫東西二城。皇太極與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率精兵銳卒東向進攻布揚古的老巢;努爾哈赤自己領著八旗官兵西向攻取金台石盤踞的大城。大軍按議定的方向星夜前進,風雨無阻。二十一日午夜之後,葉赫哨探飛報:「半夜裡敵人來到東城了!」葉赫境內的人民驚慌失措,有的入城,有的進山。二十二日早晨,皇太極等攻東城的後金兵首先到達,布揚古聞訊,領兵出城,登高遠望,吹螺呐喊,見後金兵盔甲明如冰雪,旌旗蔽日,劍戟如林,漫山遍野,川流不息,他急忙收兵回城,皇太極指揮所部,將其城團團圍住。

  攻西城的後金兵在日出時到達,隨即圍城並準備雲梯等。在一切條件齊備時,向守城的葉赫軍民喊話:「我們準備好了,進攻前你們投降吧!」城內的人回答:「你們打吧,同樣的男子大丈夫,我們也有兩隻手,為什麼投降呢?讓我們決一死戰吧!」後金兵發起猛烈進攻,葉赫兵奮力抵禦,兩軍激戰,矢發如雨。後金八旗勁旅持盾並列向前,直攻到城下,城內的兵登上城頭射擊。後金兵一部分在重甲上再披上綿甲,胄上加厚綿暖帽,讓他們衝鋒在前,他們後邊選披輕短甲的弓箭手,從後面射擊。

  城內的葉赫兵頑強守禦,他們放箭,從城上投下滾木雷石、火藥罐,後金兵冒著槍林彈雨,沖上去拆城。努爾哈赤坐在葉赫西城的南山岡觀戰。他命令用水滅火,以免攻城的人被燒。他還派侍衛到攻城的各個方面去巡視,察看誰的旗在先,誰的旗在後,讓他們都等拆毀了城之後,一齊入城。遵照努爾哈赤之命,各旗拆了城以後,分列入城,城內一陣混戰,葉赫兵敗,各入其家。這時努爾哈赤連發兩道命令,一是派人持旗傳令:城內軍民,勿論長幼,一個不殺!另一是派人舉著他的金國汗黃蓋傳諭:勿殺降民!城內軍民得知這樣的安民告示,紛紛投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