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在四大貝勒中,皇太極雖然位在最末,而在同輩兄弟中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眾子中,按年齡排在第八。四大貝勒中的代善、莽古爾泰是他的親兄弟,都比他年長,阿敏是速爾哈赤之子,他的叔伯兄弟,也比他年長。褚英是努爾哈赤第一子,又有軍功,必然排在他之前。褚英的垮臺,是皇太極地位的一次上升。皇太極還蓋過阿拜、湯古岱、塔拜、阿巴泰等年長的諸兄弟,主要是他能征善戰,治國有方,得到努爾哈赤的器重。在政治上,四大貝勒並不完全以排列先後表示作用大小。皇太極排在最末,不是說明他的作用比不上另外三大貝勒。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太祖命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清太宗實錄》,卷5,3頁。】皇太極為四大貝勒之一,參與管理國家機務,既「按月分直」,就表明他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輪流執政,發揮了同等的作用。 天命時期是努爾哈赤南面獨尊的年代。他在軍事、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以傑出的才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開創並鞏固了後金政權,為有清一代奠定了大業的根基。同時,皇太極作為努爾哈赤的得力助手,在通往權力頂峰的道路上,也是大踏步前進的年代。他「贊襄大業」,素孚眾望,既不肯久居人下,也不甘心與同輩平起平坐。他深知四大貝勒中,他最有希望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阿敏的父親有罪而死,本人也有牽連孟森:【《清太祖殺弟事實考》,見《明清史論著集刊》上冊。】,主要是他非努爾哈赤親子,談不到繼承問題。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所生,因為庶出,沒有太大希望。四大貝勒中只有代善與皇太極爭衡的條件相當。而代善主要是年長,功多,論能力則很平庸,還不斷犯錯誤,在努爾哈赤那裡也不能得到始終的歡心。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絕對信任的。皇太極專主的一名大臣叫伊拉喀,他對皇太極從不盡心竭力,還訴苦說:「四貝勒無故的不撫養我,想回到撫養我的汗那裡去。」努爾哈赤與諸貝勒、大臣議論:「這個伊拉喀原來在我處,跟我在一起時沒有為我出力,養之無益,使我懷恨,增加許多煩惱。我寬大為懷,不思舊惡,任他為大臣,給了我的兒子。伊拉喀既不盡力,又控訴四貝勒無故不養,豈不是在我父子間進行挑撥?」當即下令殺了伊拉喀【《滿文老檔》,太祖卷5,79頁。】。這個伊拉喀的被殺是努爾哈赤的決定,說明皇太極是得到他父親的充分信任和大力維護的。 皇太極智勇雙全,他早就用上心計,同代善爭勝。和代善相比,他處處顯得精明強幹,循規蹈矩,不像代善那樣庸庸碌碌,放蕩不羈。褚英死後,代善在兄弟中位列第一,稱大貝勒。努爾哈赤曾說,等他死後,把小兒子們和大妃(大福晉)給大貝勒代善撫養。這位大妃有些趨炎附勢,知道大貝勒代善可能繼其父登上後金汗的寶座,便對他特別傾心。她不顧母后的尊嚴,竟屈身給代善送飯,送了兩次,代善吃了兩次。給皇太極送飯,送一次,收下了沒有吃。此外,大妃還一天兩三次派人到大貝勒代善家,本人也在黑夜兩三次出院去。在諸貝勒、大臣于汗家集會時,大妃喬裝打扮,金珠盛飾,故意在大貝勒代善面前賣弄風情。 諸貝勒、大臣對此都以為有失體統,想向努爾哈赤報告,又畏懼大貝勒代善和大妃的權勢。這些醜聞被努爾哈赤的一個小妃代因紮首先做了揭發。努爾哈赤不願因為同大妃的曖昧關係而加罪于大貝勒代善,就借著竊藏金帛的名義,抄了大妃的家。本想處死大妃,鑒於需要她撫育年幼的三子一女,「姑寬其死,遣令大歸」【《滿文老檔》,太祖卷14,214~220頁;又《滿洲老檔秘錄》,「大福晉獲罪大歸」。】。大妃給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送飯,反映了二人都有突出的政治地位。他二人的表現,一個吃,一個不吃,性質大不同。從這件事上,也可以想到,努爾哈赤會認為皇太極比代善更值得重用。 此後發生的幾件事也證明皇太極和代善經常處於同等的地位,都能處理重大問題。二貝勒阿敏的弟弟宰桑古,受到哥哥的虐待,衣食困難,一點不關心,不照料。宰桑古就向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告狀,「各訴說了二三次」【《滿文老檔》,太祖卷16,251頁。】。天命六年(1621年)朝鮮滿浦僉使鄭忠信深入後金,詳細偵察努爾哈赤為首的統治集團內部情況,他得知:努爾哈赤有子二十餘人,領兵者六人。長子早亡,其次是代善,再次是皇太極,依次而下的是莽古爾泰、湯古岱等。代善「特尋常一庸夫」,皇太極「英勇超人」。鄭忠信還瞭解到,皇太極「內多猜忌,恃其父之偏愛,潛懷弑兄之計。」其他四子,無足輕重。鄭忠信進一步掌握的情報說,努爾哈赤有一名從弟,叫阿斗(阿敦),此人「勇而多智,超出諸將之右」。 努爾哈赤曾暗自問他:「諸子中誰可以代替我呢?」阿斗說:「知子莫如父,別人怎麼說?」努爾哈赤說:「講講無妨。」阿斗說:「當然是智勇雙全,人人都稱讚的那個了。」努爾哈赤說:「我知道你指的是誰。」他指的那個人就是皇太極。代善聽到這番話以後非常惱恨。後來阿斗對代善說:「皇太極與莽古爾泰、阿濟格要謀害你,事機緊迫,應有所防備!」代善看見努爾哈赤時痛哭流涕。努爾哈赤覺得很奇怪,問其原因,他把阿斗對他說過的話重複說了一遍。努爾哈赤立即召來三個兒子詢問,他們都否認有那些事。努爾哈赤憤怒已極,責問阿斗,認為他兩面三刀,製造矛盾,將他戴上鐐銬,投入牢房,沒收全部家產。 皇太極在天命時期的助手作用發揮得極成功,他協助努爾哈赤鞏固和發展了後金國家,維護了努爾哈赤的集權統治。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為自己以後繼承努爾哈赤開創的大業一點一點鋪平了道路。 2.2,佐太祖定遼東 一、薩爾滸之戰獻智勇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歡慶六十大壽,八子祝酒,議論入邊,不得其門。在這關鍵時刻,皇太極獻上一計。他說:撫順是我們出入之處,必先取得它。聽說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守城遊擊李永芳要大開馬市。這時邊備一定鬆弛,機會難得。我們可以先派五十人扮作馬商,分成五夥,驅趕馬匹,入城為市。接著我即率五千兵夜行至城下,向裡發炮,內外夾擊,撫順可得,他處不戰自下。他父親欣然同意照辦【計六奇:《明季北略》,卷1,「撫順城陷」。】。 自從後金建立,努爾哈赤就走向了與明朝公開決裂。他不願繼續受明朝統治,反對明朝欺壓剝削滿族人民,旨在統一女真的基礎上擴大戰果,把滿族從明朝統治下變為受後金的統治,並進入邊內,與明朝爭勝負。進攻撫順之前,他已下定決心,「今歲必征大明。」他說:「朕與大明國成釁,有七大惱恨,此外小憤難枚舉矣!」恐怕洩露軍機,努爾哈赤與諸貝勒、大臣商議,以蓋馬院為名,派七百人伐木,修攻具,加緊把馬喂肥,整頓盔甲器械。努爾哈赤向領兵諸貝勒大臣頒行「攻城之策」,親講「野戰之法」,以及攻城「當觀其勢」。他提出征戰當中,最好的是不損己兵而又能戰勝敵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10~11頁。】。還規定,各牛錄的五十名披甲人中,留下十甲守城,其餘的四十甲出擊。四十甲中,二十甲造二雲梯攻城,出兵期間不得離開本牛錄旗。所有牛錄額真都要盡其所能,忠於職守【《滿文老檔》,太祖卷6,85頁。】。 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率領步騎二萬征明,臨行前書《七大恨》,焚香告天。原書內容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