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名不正則言不順。努爾哈赤所處的現實,需要在政權建設上更加完善。也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諸子積極擁護和支持建國上尊號,尤以皇太極等主張最力,他們認為沒有統一的國名和統治者的尊號不利於鞏固已有的勝利和進一步發展。皇太極等選定一個喜上加喜的日子,就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為努爾哈赤上尊號。這是新年元旦,這天來到的時候,努爾哈赤五十八歲,他們為他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儀式。先是皇太極等諸貝勒、大臣們開會議論說:我國沒有汗時,憂苦極多,蒙天保佑,為使人民安生樂業,給降下一位汗,我們應給撫育貧苦人民、恩養賢能、應天而生的汗奉上尊號。大家一致贊成。 議定後,皇太極作為四貝勒,同他的三個兄弟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為首的八旗諸貝勒、大臣,率領眾文武官員,在四面四隅的八處站立。八旗八大臣從眾人中走出來,捧著文書,跪在前面。八旗諸貝勒、大臣率眾人跪在後面。阿敦蝦(蝦,侍衛之意)立於汗的右側,額爾德尼巴克什(巴克什,學者之意)立於汗的左側,從兩側前迎八旗八大臣跪呈的文書,奉于汗前,置在桌上。額爾德尼巴克什在汗的左前方站立,宣讀上尊號為:奉天覆育列國英明汗。尊號一呼出,跪著的諸貝勒、大臣都站起來,汗也從坐著的御座上站起來,走出衙門,向天三叩首。叩首完畢,汗回到御座。八旗諸貝勒、大臣,各依年齒,向汗叩首三次,祝賀新年【《滿文老檔》,太祖卷5,67、68頁。】。全部儀式在赫圖阿拉城內努爾哈赤的宮室舉行。迄今尚有尊號台遺址在,俗稱金鑾殿。 以努爾哈赤上尊號為標誌,一個新的國家政權在中國大地的東北建立起來。這個國家的名稱就叫金,或稱後金。年號則為天命【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1,又計六奇:《明季北略》,卷1,「大清朝建元」。】。努爾哈赤是這個國家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後金是清朝的前身,這個名稱在歷史上曾通行一時。 天命四年(1619年)朝鮮人看見努爾哈赤發行的文件上蓋著篆寫的「後金(國)天命皇帝」七個字的大印【《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139,15頁。】。在文獻和文物上也都有反映【參見陳登原:《國史舊聞》,3分冊,390頁。】。後金的建立是以努爾哈赤為首的滿族貴族奴隸主的巨大勝利和成功。他們掌握這個國家政權,對廣大的奴隸進行統治和奴役。 二、得力的助手 在後金建立前後,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得力助手,在開創後金和治理這個國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努爾哈赤拼命追求權力,但是當他把巨大的權力握在手裡的時候,並沒有飄飄然忘乎所以。他小心謹慎,緊緊抓住用智慧和血汗爭得的這一切。他堅持同周圍的功臣宿將,有時是地位低下的部眾商議軍國大事,然而他敏感、多疑,喜歡像皇太極那樣的忠臣孝子,不容任何人對他的地位和權力進行挑戰。在創建後金國的過程中,為鞏固和加強他的地位與權力,他處理了兩個人的問題。這對皇太極的未來有重大關係,因而引起皇太極的關心與協助。 一是皇太極的叔父速爾哈赤。速爾哈赤是努爾哈赤之同母弟。努爾哈赤兄弟五人,他居長,三弟速爾哈赤、四弟雅爾哈赤為同母所生。還有庶弟穆爾哈赤、幼弟巴雅喇為庶母和繼母所生。速爾哈赤比努爾哈赤僅僅小四歲,他幼年差不多同努爾哈赤有一樣的生活經歷。萬曆十一年以後,有時和努爾哈赤一起,有時是自己單獨的馳騁在統一女真的戰場上,衝鋒陷陣,屢建功勳。由於他英勇善戰,曾被努爾哈赤賜號「達爾漢巴圖魯」【《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3頁。達爾漢作「打喇漢」。】。巴圖魯,漢譯意思就是勇士。 速爾哈赤漸漸名聞中外。他在明朝人的心目中,地位與其兄努爾哈赤相等。他們稱努爾哈赤為都督,也稱速爾哈赤為都督。萬曆二十五年七月,他到明朝進貢,歷史便記載:「建州等衛夷人都督、都指揮速兒哈赤等一百員名,納木章等一百員名,俱赴京朝貢,賜宴如例。」【《明神宗實錄》,卷312,11頁。】因為他排行第三,明朝人也稱他為「三都督」【黃道周:《博物典匯》,卷20,「四夷」附奴酋。】。 在明朝人看來,速爾哈赤同努爾哈赤一樣,勢力越來越大,威脅明朝的安全。明遼東總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柏曾娶速爾哈赤女為妾,生第三子,李如柏作了鎮守遼東總兵官,當地就流傳歌謠:「奴酋女婿作鎮守,未知遼東落誰手?」【《明神宗實錄》,卷582,1~2頁。】朝鮮也經常把速爾哈赤與努爾哈赤相提並論,注意他們的動向。他們瞭解到,努爾哈赤稱王時,速爾哈赤則稱船將【《李朝實錄》,宣祖卷23,6頁。】。 朝鮮通事河世國等到努爾哈赤所在地,努爾哈赤在家招待時行禮,設宴;再到速爾哈赤家,一樣行禮、設宴。各有賞給。差別是努爾哈赤屠牛,速爾哈赤宰豬。兵力不同,努爾哈赤麾下萬餘名,速爾哈赤麾下五千餘名【《李朝實錄》,宣祖卷69,17頁。】。萬曆二十四年申忠一所見「奴酋諸將一百五十餘,小酋諸將四十餘」,而「服色與其兄一樣」【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4頁。】。在朝鮮人的眼裡,速爾哈赤是女真中僅次於努爾哈赤的第二號人物。 問題不完全在於速爾哈赤的勢力與地位可比努爾哈赤,而是他們的關係並不親密無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走向稱王建國,需要更加集中權力,速爾哈赤同他的矛盾尖銳並暴露了。萬曆二十七年九月征哈達,速爾哈赤自告奮勇,請戰說:「可令我為先鋒,試看如何?」努爾哈赤命令他領一千兵前進,行至哈達城,遇到哈達兵出城拒戰。速爾哈赤按兵不動,對努爾哈赤說:「敵兵出城抵禦!」 努爾哈赤斥責他說:「這次出來打仗,難道是因為敵人城裡沒有防備嗎?」又「怒喝」速爾哈赤:「帶你的兵向後去!」即讓他繼續進攻。當時速爾哈赤的兵,進路受阻,繞城而行,敵人從城上射箭,軍中傷者很多。後來終於把城攻佔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1頁。】。努爾哈赤如此大發雷霆,就是要打擊速爾哈赤對他不忠、不合作和不服從調動。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東海瓦爾喀斐優城頭目策穆特赫擺脫烏拉布占泰的控制,率眾來降。努爾哈赤命令弟速爾哈赤同子褚英、代善並大將費英東、揚古利、常書、侍衛扈爾漢、納齊布等領三千兵往迎。出發時,夜黑天陰,忽然軍旗上連連閃出一道道白光,眾將官無不驚奇。速爾哈赤說:「我從小打仗以來,未曾見過這種怪事,想必是凶兆!」正要退兵,褚英、代善不同意,強行領兵進至斐優,收降環城屯寨五百戶而歸。路上,烏拉布占泰出動上萬大軍邀擊,被褚英、代善打敗。 速爾哈赤領五百人在山下逗留,還有常書、納齊布別領百人跟著他。褚英、代善勝利凱旋。常書、納齊布領兵不戰,論罪當死。速爾哈赤為其求情說:「殺了他們二人,與殺我是一樣的。」努爾哈赤饒了二人的命,改死為罰【《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3頁。】。但是,對速爾哈赤作了一個重大決定,即「自是上不遣舒(速)爾哈齊(赤)將兵」【《清史稿》,卷215,「舒爾哈齊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