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


  第二章 天命時期的皇太極

  2.1,創建後金國的驍將

  一、後金的建立

  皇太極是建立後金的開國功臣之一。他父親努爾哈赤自萬曆十一年(1583年)起兵後,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戰,正式建立了後金政權。皇太極成長起來,在他父親指揮和率領下,勇敢地參加了統一女真的戰鬥,被他父親視為兄弟子侄中最值得依賴的一員驍將。

  後金是在中國境內從明朝統治下的女真人逐步統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政權。萬曆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各部女真之後,築費阿拉城,就有了一個政權的統治中心。隨著軍事征服的勝利和政治影響的擴大,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努爾哈赤又從費阿拉城遷到赫圖阿拉,築城建垣。後金正式建立時,這裡就作了都城。以此為中心,統治南自鴨綠江,北達黑龍江,東瀕大海,西到遼東明朝邊牆的廣大地區。境內有滿、蒙、漢及朝鮮族等。從費阿拉到赫圖阿拉,實為後金建立確定了根本重地。

  原來在女真人中行師出獵,照依族寨而行,有十人總領制度,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經努爾哈赤改編,創建了八旗制度。當時規定,每三百人立一牛錄額真管屬。於是十人總領制度變為三百人的牛錄製度;作總領的牛錄額真正式成了官名【《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2頁。】。初建時僅有四個牛錄,以黃、紅、藍、白四色旗加以區別。後來征服和招降了更多的人口,三百人為一牛錄的制度不變,而牛錄之數增加。到建國前一年(1615年),進一步發展為八旗。已有的四種顏色的旗叫四正色,後增加的黃、白、藍三種顏色的旗都鑲紅邊,紅旗鑲白邊,叫四鑲色。總共合起來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就是完整的八旗。這是牛錄製度的擴大和發展。其八旗制度的正式編成過程是:

  太祖削平各處,於是每三百人立一牛祿厄真,五牛祿立一紮攔厄真,五紮攔立一固山厄真。固山厄真左右立美淩厄真。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9頁。】

  牛祿厄真或寫作牛錄額真,即佐領,紮攔厄真或寫作甲喇額真,即參領。固山厄真或寫作固山額真。滿語固山,漢譯為旗,固山額真,即旗主。美淩厄真或寫作梅勒額真,即副將。牛錄額真之下設代子、章京。章京四人,分領男丁三百,編成四達旦,每達旦的人,行則同行【《滿文老檔》,太祖卷4,55頁。】

  八旗制度是社會組織,也是軍事制度。最初編入八旗的是滿族人。先有滿洲八旗,皇太極即汗位以後才陸續增編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正式編成八旗,就把努爾哈赤佔領地區的人口全部包括了進去。「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凡隸於旗者,皆可以為兵」【《清朝文獻通考》,卷179。】

  從八旗裡抽取兵丁,參加作戰。對他們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努爾哈赤曾規定,行軍時,若地廣則八固山並列,隊伍整齊,中有節次;地狹則八固山合一路而行,節次不亂。軍士禁喧嘩,行伍禁雜亂。作戰時,披重鎧甲執利刃者為前鋒;披短甲善射者自後衝擊;精騎立於別處,不要下馬,隨時準備應付緊急情況【《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9頁。】。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戰鬥力,使原來的生產組織成了正式軍隊,這為後金的建立又創造了一個必要的條件。

  地區不斷擴大,人口日益增加,政治、軍事、司法等頭緒多,任務重,努爾哈赤不可能事必躬親。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一要建立各種制度;二要任用各級官吏。萬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定國政」,立刑法:「凡作亂、竊盜、欺詐,悉行嚴禁。」【《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1,8頁。】

  這是較早的制定的重要統治制度,包含著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奴隸主私有財產。到了正式建國前夕,努爾哈赤感到急需治國的能臣,提出必須「多得賢人」。他下令:「若有臨陣英勇者,賜以官賞;有幹國忠良者,用以佐理國政;有博通古今者,用以講古今;有才堪宴賓客者,用以宴賓客,各處搜羅可也。」【《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8~9頁。】

  努爾哈赤很懂得一點用人的道理,他說選擇人才,不要求全,所謂「全才者」,天下有幾人?對於一個人來說,才能有長短,做事有工拙。有的人能打仗,是「陣中之勇」,讓他理政,則「拙而無用」;有的人適宜于治國,讓他領兵打仗,則難以取勝。任人必須「皆隨其才」【《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9頁。】。這時他「又立理政聽訟大臣五員,都堂十員,太祖五日一朝。」凡事,都堂先審理,其次上達五大臣,五大臣進一步核實,再上達于諸貝勒,最後達于努爾哈赤。如此循序問達。這又為後金的建立奠定了行政、司法制度的基礎。

  儘管這樣,努爾哈赤也明白,民以食為天,人民「缺食必至叛散」【《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1,6頁。】,要建立一個國家還必須有可靠的物資保證,要有物質基礎。因此他很注意發展生產。起兵之初,他靠明朝發給的敕書,同明朝進行貢市貿易。萬曆十五年以後,每年又得到明朝給的八百兩銀子和十五匹蟒緞。

  後來著重發展本地區的生產,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始炒鐵,開金銀礦」【《滿洲實錄》,卷2。】。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下令,各牛錄出男丁十人、牛四頭,開荒屯田【《滿文老檔》,太祖卷3,27頁。】。糧食多起來,造倉積糧,設倉官十六人,吏八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8頁。】。後金是建立在努爾哈赤統治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基礎上的國家政權。

  在走向建立一個新興的國家政權的道路上,基本的物質基礎和各種制度逐漸齊備。所差的就是國家和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尚未確定,也沒有自己的獨立紀年。由於權勢的猛烈膨脹,他在本部落內以及和明朝、蒙古與朝鮮的來往中,稱呼都很混亂。萬曆十七年朝鮮人已知道努爾哈赤在建州部內「則自中稱王」【《李朝實錄》,宣祖卷23,6頁。】。萬曆二十四年朝鮮南部主簿申忠一出使建州,親自聽到努爾哈赤部下稱他為「王子」【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0頁。】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蒙古喀爾喀等五部又尊努爾哈赤為昆都侖汗(漢譯恭敬之意)【《滿文老檔》,太祖卷3,28頁。】。對努爾哈赤所建立的政權叫什麼名稱,一時也是混亂的。後金建立前,努爾哈赤已自視有國,有時稱金【《滿文老檔》,太祖卷3,28頁。】,有時稱「女真滿洲國」【《滿文老檔》,太祖卷3,37頁。】或「女真國建州衛」【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2頁。】

  但是,努爾哈赤長期堅持接受明朝的任命,他稱王、稱國的時候,給朝鮮的文件,仍蓋著「建州左衛之印」【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2頁。】。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自稱「女真國龍虎將軍」【《李朝實錄》,宣祖卷142,19頁。】。所有這些,反映出努爾哈赤要求打破僅僅接受明朝對他的任命,但一時又無法尋找出恰當的國家政權和個人稱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