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明朝建立以後,東北廣大地區遍佈著女真人。但是比較集中的是在松花江至黑龍江流域的地區。按照居住的地區及社會生產水平不同,明朝把他們分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建州是唐代就有了的一個名稱,建州女真主要是指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女真人。海西因海西江而得名,海西江指松花江的一段,因此海西女真就是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女真人。「野人」是個貶詞,「野人女真」,指的是松花江以北和黑龍江下游兩岸社會發展緩慢,距明朝比較遙遠的女真人。明朝從洪武年間就開始招撫女真並在他們居住的地區建立統治。

  明朝在女真地區建立的統治制度是軍事組織性質的衛所和都司。衛所的建置始于明太祖,盛行于明成祖。明初在女真地區建立了一百八十多個衛所,其中一百七十七個是成祖永樂時期(1403—1424)建立的【《明史》,卷90,「兵志」2。】。不僅如此,正是永樂時期在今黑龍江下游特林一帶還設立了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幹都司),統轄當地女真,任命官吏,徵收賦稅。其設置經過是:

  永樂七年(1409年)閏四月己酉:設奴兒幹都指揮使司。初,頭目忽刺冬奴等來朝,已立衛。至是複奏其地衝要,宜立元帥府,故置都司。以東甯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統屬其眾。歲貢海青等物,仍設狗站遞送。【《明太宗實錄》,卷62,10頁。】

  明朝通過在女真地區設置都司衛所,任命他們的各部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賜給敕書、印信,在當地建立起有效的統治。明朝每發給一個敕書,就建立一個隸屬關係。敕書上寫明領取者的姓名、官銜、頒發日期,被任命者必須妥善保存,不能丟失,不能塗改,女真大小頭目以此作為行使權力的憑證。到明朝進貢時,隨身攜帶,經過的路上和進京都要接受檢驗。

  猛哥帖木兒和阿哈出都得到了明朝的任命。建州衛是洪武時建立的【《明史》,卷90,「兵志」2。】。建州衛軍民指揮使司的第一任指揮使就是阿哈出。那時他已遷移到奉州(今吉林市南)。這個阿哈出在永樂時備受重用,他的女兒嫁給了明成祖,他本人成了皇后之父。【《李朝實錄》,太宗卷8,30頁。】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明成祖通過阿哈出擴大對女真的統治。由於他忠實地為明朝效力,特被賜姓名李誠善(或說李思誠)【《明英宗實錄》,卷30,5頁。】。當阿哈出被任命為建州衛指揮使時,猛哥帖木兒已率領本部落遷徙到了朝鮮北部的慶源、鏡城地區多年了。明成祖為了加強對女真的統治,一再派人招撫猛哥帖木兒。永樂三年(1405年)的敕諭說:「爾可親自來朝,與爾名分賞賜,令爾撫安軍民,打圍放牧,從便生理。」【《李朝實錄》,太宗卷9,8頁。】明成祖的招撫政策很成功,儘管猛哥帖木兒飽嘗流離遷移之苦,仍于當年九月三日首途南京。明成祖高興地授予他為建州衛指揮使,賜給印信、鈒花、金帶,還賜給他妻子襆卓、衣服、金銀等【《李朝實錄》,太宗卷11,10頁。】。猛哥帖木兒從此成了明朝統治女真的地方官。他把全家帶到了建州衛地。永樂十年(1412年)明朝設立了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又當上了第一任的建州左衛指揮使【建州左衛設置時間,說法不一,此依《明史》,卷90「兵志」2。】。他同明朝的關係更加密切。永樂十四年(1416年)猛哥帖木兒入北京朝貢,明太宗賜宴招待了他。

  但是,蒙古的鐵騎擾亂了猛哥帖木兒的安寧。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經過幾年的平靜之後,由於躲避「達達」(蒙古)軍馬襲擊,猛哥帖木兒又來了個大遷徙。他率所部分批遷到了朝鮮阿木河地區,也就是以前曾居住過的地方【《李朝實錄》,世宗卷20,11頁。】。猛哥帖木兒繼續忠於明朝,接受其任命,為其出力。宣德八年(1433年),他已被升為建州左衛右都督,接到明宣宗的敕書,要他協助明朝派遣到朝鮮的使臣裴俊等,把高早化等六十九家召回複業。猛哥帖木兒遵照大明皇帝的聖旨,支持和保護裴俊等。而就在這次行動中,裴俊路遇「野人圍射」,猛哥帖木兒拼命救護,裴俊等得以安全返回,猛哥帖木兒及其子權豆並管下大批人遭到殺害,忠骨拋於他鄉【《李朝實錄》,世宗卷62,17頁。】。這對建州左衛女真是一次極為慘重的打擊。從此他們部落星散,到處飄零。

  給建州左衛帶來轉機的重大時刻,是15世紀中葉,他們遷到了渾河上游並與建州衛合居一處。當時阿哈出之孫李滿住盛極一時,為建州衛最著名的女真首領。他領導本部落,活動在東北東部山區,他們利用一切便利條件發展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交換,也從事一些漁獵活動。在各部落間,他多次組織共同行動,加強了部落間的聯繫。在明朝允許的情況下,他一度遷到婆豬江(鴨綠江支流佟家江),後因強鄰侵犯,要求于遼陽草河落戶,不成,便舉家遷到了渾河上游灶突山下【《明英宗實錄》,卷43,7~8頁。】

  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父子被殺後,猛哥帖木兒之弟凡察及子童倉帶領部眾一直想返回祖國東北,正苦於無著落,李滿住幫了他們的忙。李滿住同他們的關係很密切,童倉是李滿住的女婿,李滿住本人又娶了權豆的寡妻。李滿住一再要求讓他們遷到他的居地。經過明朝准許,凡察、童倉等歷盡艱辛,來到了李滿住居地灶突山下。灶突山就是煙筒山,滿語稱為呼蘭哈達。在渾河上游蘇子河南岸,現在遼寧省新賓縣。這裡形勢險要,有山有水,還有廣闊的沃土良田,他們聚居在這個地區,為滿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猛哥帖木兒死後,其弟凡察成了建州左衛的實權人物。但是,在動亂時,建州左衛的衛印丟失,明朝又給他一個新鑄的衛印。猛哥帖木兒有一子名董山,是童倉之弟,父死時尚幼,後來他成長起來,得到屬下人的擁護。他報告說,舊的建州左衛印在他手裡,明朝要求上交新鑄的衛印,以防止一衛兩印,凡察不交。又要求上交舊印,董山也不給。這就是董山與凡察發生的轟動一時的爭印事件。兩個人都想掌建州左衛大印,官司越鬧越大,明朝就在正統七年(1442年)從建州左衛中又分出了一個建州右衛,以董山為建州左衛都督同知,凡察為建州右衛都督同知,分別掌管左、右衛。合建州衛,這便有了建州三衛。這是明朝一貫的統治原則,即「分而治之」,讓他們互不統屬,彼此對抗,明朝在上統一駕馭。

  李滿住及董山時期,女真社會奴隸制有了進一步發展。當時他們已大量使用鐵器,利用奴隸從事生產。奴隸有搶掠來的,也有買來的,在奴隸主的驅使下,種地、伐木、舂米,女的還要為奴作妾。他們過著極其痛苦的生活。李滿住及董山等奴隸主為掠取奴隸和財富,經常到漢族居住的地區和鄰近的朝鮮進行騷擾。這引起了明朝的反對和鎮壓。成化三年(1467年),明朝與朝鮮對李滿住及董山等女真聚居的營寨,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圍剿。明軍五萬,合朝鮮援軍一萬,分路進攻,勢撼山嶽,聲震天地。從九月二十四日出兵,經一個月的殺戮,建州女真死者千余人,所有積蓄,蕩然一空【趙輔:《平夷賦》,見《全遼志》,卷6。】

  董山投降後被明朝押到廣寧(遼寧省北鎮縣)處斬姚希孟:【《建夷授官始末》,載《明經世文編》,卷501。】。朝鮮軍在中樞府知事康純、魚有沼等率領下,直攻到婆豬江兀彌府(遼寧省桓仁縣境),殺了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等數百人【《明憲宗實錄》,卷50,2~3頁。】。明朝人稱這次作戰為「成化丁亥之役」。建州女真經過這樣殘暴的「犁庭掃穴」,元氣大傷,幾十年以後才得復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