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把原在黑龍江地區女真人中流行的神話,作為發源於長白山一帶的真實歷史,那是隨著清太宗的祖先由北而南逐漸遷徙的結果。在清代官方文獻所載神話中出現的三姓,應當是來源於黑龍江的三姓(今依蘭縣),鄂多理即斡朵憐,也是黑龍江地區早有的女真部落,清太宗的祖先就屬￿這個部落。長白山東北的布庫裡山、布勒瑚裡池(園池),是清太宗祖先南遷以後,按照故鄉的名稱,給這些山水後起的名。鄂謨輝,系指朝鮮境內的阿木河,即會寧地方。現在我們站到布勒瑚裡池的東南方,尚可看到一條幾乎乾涸了的河道,人們稱它為弱流河。這條河可以通向圖們江,遠至朝鮮會寧。清太宗的祖先確實一度到過會寧。這就是說,長白山東北的這個地理條件,不但具備仙女洗澡的天池,而且有布庫裡雍順乘舟遠航的河流和請他光臨的三姓居民。至於佛庫倫吞食的朱果,更屬長白山的特產。一個關於滿族起源的神話就這樣構築起來了。借此神話不僅可以為清太宗的祖先戴上了一層神聖的光圈,而且使得清太宗本身的權威性大大加強。

  清太宗利用一個神話,強調「滿洲」古已有之,還說曾作為確定的「國」號。其用意在於宣揚他自己是天生的君主,君權神授。而歷史事實是,滿洲如在布庫裡雍順時有了這個名稱,那只能是民族部落的名字。即使史書上把它寫成國家的稱號,也不是我們現代人觀念中的國家政權。滿族作為一個民族共同體,是在清太宗的父親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扈倫)及其他各部女真的基礎上形成的。隨著滿族的形成和不斷擴大,滿洲越來越成了本民族的專稱。天聰九年,清太宗特別發佈諭旨: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清太宗實錄》,卷25,29頁。】《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講到布庫裡英雄(即布庫裡雍順)其國定號滿洲,注明「南朝(指明朝)誤名建州」。這反映了滿洲與建州,是來自不同方面的自稱與他稱,都是指的民族,不是正和「誤」的問題。當時他們的國號已稱金(後金),讓人們仍稱滿洲原名,指的只能是民族名稱。後來清朝乾隆皇帝欽定《滿洲源流考》,再次指出「滿洲本部族名」【《滿洲源流考》,卷1,「部族」1。】。滿族共同體形成以前,可能有一個部落叫滿洲,但是布庫裡雍順作為原始社會時代的人物,是不會建立一個階級統治的滿洲國的。

  清太宗明令禁止本族人稱諸申。其實肅慎、女真、諸申都是同音。越禁止越說明滿族是從肅慎、女真發展而來。肅慎是堯舜時代就居住在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之間的民族,並與中原建立了從屬關係。舜時北方朝貢的有「山戎、北發、息慎」【《史記》,卷1,「五帝本紀」。】,息慎即肅慎。周朝統治者稱「肅慎、燕、亳,吾北土地」【《左傳》,昭公九年。】。說明肅慎曾從屬周朝。當時肅慎人以漁獵為生,使用「楛矢石砮」,一種木制的弓柄和石制的箭鏃。他們拿這個向中原王朝進貢。有一個故事說:孔子周遊列國,在陳國遇到一群隼鳥飛到了國君的宮廷,身上帶著一尺多長的楛矢石砮,死在那裡。陳湣公不知其緣故,便急忙派人去請教孔子。孔子博聞多識,答覆他們說:「這些隼鳥來自很遠的地方,楛矢是肅慎人製造的。

  過去周武王滅殷,勢力擴大到九夷百蠻,命令各以本地名產朝貢,於是肅慎就貢了楛矢,石鏃長一尺八寸。為要光大武王長女的美德,把肅慎貢來的楛矢賜給了她。她許配給舜的後人胡公,而封在陳。同姓分給珠玉是重視親屬關係,異姓分給遠方貢物是讓他們不忘服從王室。你們可以到舊的府庫裡去找一找。」果然照孔子所說的去找,在金櫃裡找到了肅慎貢的楛矢石砮。【《國語》,卷5,「魯語」下。】  但是,肅慎畢竟距滿族形成比較遙遠。清太宗所屬滿族的直接先世是女真。女真這個名稱出現於五代或唐朝【女真之名起於五代,見馬端臨《文獻通考》;又《滿洲源流考》引《大金國志》謂唐貞觀時已有女真之名。】。他們是由肅慎之後的不同時代的邑婁、勿吉、靺鞨發展而來。11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在阿骨打領導下建立了金朝。這個朝代強盛時統治了東北和華北的廣大領土。金代女真人的社會比過去有長足進步。特別是進到東北南部和華北等地的女真人,同漢族在生產與生活上逐漸接近和完全一致,「猛安與漢戶,今皆一家。」【《金史,卷88,「唐括安禮傳」。】金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滅亡後,大多數女真人同漢族融合了。

  元代的女真人被列為「漢人」之中,身份低於蒙古和色目。他們主要居住在東北的故鄉。在東北設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其下開元路,設于吉林省農安,管轄古肅慎之地。中葉以後,分開元路置合蘭府、水達達等路,專管松花江和黑龍江下游南北地區。這裡「土地曠闊,人民散居」,元初設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憐、孛苦江等五個軍民萬戶府。他們「分領混同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達達女直之人」【女真也稱女直,因在遼朝避興宗諱。興宗名耶律宗真。】。這些女真人的生活水平較為低下,「各仍舊俗,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元史》,卷59,「地理志」2。】元朝的統治辦法是「設官牧民,隨俗而治」【《元史》,卷59,「地理志」2。】。但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階級鬥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前進的活力,促使他們再次創造超越一切先世的空前的偉業!

  二、大明的臣民

  從太宗開始,清朝統治者無不推崇孟特穆為創建一代大清朝有功德的老祖宗,尊他為肇祖原皇帝。肇者,始也。原者,源也。都是開始的意思。祖宗由他開始,當皇帝也由他開始。他們說,布庫裡雍順以後,經過數代,他的子孫暴虐,部屬叛變,攻破了鄂多理城,把他的子孫殺死,惟一倖存者是個小孩凡察。他從城裡逃到野外,眼看追兵趕到,恰巧飛來一隻神鵲,落到頭上,追兵誤認為鵲落到了枯樹上,就沒有再追捕,凡察得免一死,從此滿洲後代皆以鵲為神。有的甚至說努爾哈赤就姓「雀」【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1,載「奴酋姓崔,癸未生」。此「崔」應作「雀」。】。孟特穆是凡察的孫子,為人機智勇敢,他為祖先報了仇,拯救了自己的家族。後來他定居在赫圖阿拉(滿語,橫崗的意思),一代一代傳下來,直到清太祖、太宗。

  孟特穆,或稱猛哥帖木兒。元末明初,他和阿哈出同是建州女真中最著名的人物。元朝合蘭府、水達達等路的五個軍民萬戶府,阿哈出是胡裡改軍民萬戶府的萬戶,猛哥帖木兒是斡朵憐軍民萬戶府的萬戶。他們的原居地,一在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處南岸的富錦,一在松花江與牡丹江合流的依蘭【[日本]和田清:《明初的滿洲經營上篇》,見《滿鮮地理歷史研究報告》第14期。】。大約從元末明初開始,他們由遙遠的原居住地逐漸南移。因為失去了元朝強有力的統治,加上女真社會內部奴隸制的發展,各部間的矛盾衝突越來越多,有時也遇到外來民族的侵犯,所以他們再也不能死水一潭照老樣子生活下去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