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秦始皇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六 |
|
「下官自會交代。」郡守不理他,下馬自行去找孔鮒。 兩人達成協議,只要鄧鏗任郡守一天,絕不動大成殿一草一木;孔家交還八百騎卒和馬騎兵器。 軍隊撤走,民眾回家,但很多百姓不放心,仍露宿在大成殿附近的樹林中。 郡守和監禦史回到薛郡,兩人都上奏簡互告對方。 7 始皇在接到薛郡郡守和欽派監禦史的互控奏簡同時,也接到來自齊、燕、趙等地各郡的緊急報告。 曲阜孔子大成殿事件已引起一連串浪潮,主題已不在焚書,因為書已經焚了,再反無益,而是只要求不要再追捕人和拆房子查搜。 在這些因"裝神弄鬼"事件被遣返原籍的儒生的聯絡和策劃下,首先是儒生帶首民眾向當地郡守縣令請願,郡守和縣令的答覆是抓更多的人,拆更多的房子。 於是民眾發動罷市抗議,三三兩兩閒逛街頭議論時政,正好符合偶語棄市的要件,於是更多的人下獄。 原先已消聲匿跡的市井遊俠,如今又出來展開活動,他們襲擊官員和執行焚書令的辦案人員,一天數起,弄得到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各地郡守都要求更大的生殺之權,甚至有要求朝廷派遣大軍以防民亂。 始皇那天召集李斯和蒙毅到南書房商量對策,正好長子扶蘇有事來見。他見南書房有客,正想退出時,始皇喚住了他。 「撫蘇,你也坐下來聽聽,看看有什麼意見,這樣大了,也該學習一點政事了。」 扶蘇奉命坐下,始皇免不了打量了他一眼。只見他長得和自己極為相像,只是嘴唇稍厚,紅潤有如塗丹。在一般人來說,這是忠厚仁慈的好相,但始皇認為,當一個天下的統治者,忠厚只是表示無能,而仁慈更是軟弱的表現。 他應該是二十八歲了吧?始皇對兒子、女兒的年齡始終弄不清楚,在他自己二十八歲時,已當了十五年秦王,經歷了重重政潮、征伐等國內外大風大浪,而扶蘇還在過著後宮的公子生活,沒經歷過戰爭,連政事都沒碰過一下,這是他的幸還是不幸,很難說。 但他決定,從現在起,扶蘇必須接觸軍國大事。 於是他首先對李斯和蒙毅說:「天下一統將近十年,趙齊等地卻傳來不安的消息,這種現象很不好,你們兩人負責執行這項焚書政策,應該檢討一下哪裡出了毛病。」 李斯咳嗽兩聲,清了清喉嚨說:「這項政策是為了千秋萬世作打算,原則上是絕對不錯的,只是執行上發生偏差,這是下級人員的問題。不管怎樣,這項政策必須貫徹到底,養成黔首守法的習慣,不然,今後任何法令一出,黔首先是議論,然後抵制、甚至是反抗,這會造成整個行政的癱瘓,所以臣主張嚴厲處罰所有肇事的人。昔日商君變法之初,大家都說太嚴厲,然而十年後,秦國大治,這些批評的人又改口對商君讚揚,但商君卻將這些人都調配到邊疆去,以後就沒有人敢議論法令了,可見政令是用來要人民遵守的,而不是用來討論的。」 他的話剛說完,蒙毅發言表示反對:「焚書令已經執行了,當然要貫徹到底,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所引起的民怨,如何安撫趙齊等地的不安,再談原則未免太迂闊了一點。」 始皇點點頭說:「好,現在我們就將重點放在解決眼前的問題,丞相,你的看法如何?」 「臣主張曲阜大成殿非拆不可,因為大成殿不拆,就沒有理由拆查別人的房子,不拆查房子,人人都將書藏在複壁裡,焚書令就形同具文。另外,臣已查出,聯合鼓動趙齊等地風潮的人,正是那些遣返原地限制居住的儒生,非加嚴懲不可!」 始皇看了蒙毅一眼,歎口氣說:「朕對這些人可算得寬厚了,想不到暗中搗鬼的仍舊是他們。廷尉,立刻傳詔追捕這些人,並嚴加審訊,找出同黨,務必要一網打盡。」 「臣遵命,」蒙毅俯身回答:「但大成殿事件臣主張不必拆。」 「哦?說說理由看!」始皇驚訝地問。 「凡事需講求證據,才能依法執行,只憑有可能就拆房子,那天下所有的房子都有藏書於複壁的可能,是否都要拆呢?何況,曲阜大成殿有如孔族家廟,拆人家廟和挖祖墳一樣,都是最會招致民怨的大忌。」 「丞相,你認為廷尉的意見怎麼樣?」始皇問。 李斯當然不服,於是兩人就一個談原則,一個談實際地爭論起來,久久仍不能決。最後始皇注視著扶蘇說:「聽了這老半天,你可曾將事情來龍去脈聽清楚了?」 「兒臣已大致明白。」扶蘇回答。 「那你有什麼看法?」始皇微笑著問。 「兒臣認為立法宜嚴,但執法宜寬,因為人事千變萬化,並不是區區幾條死法令所能包涵應付的。譬如說,秦地黔首不注重讀書,焚書令很容易執行,而齊魯兩地文風甚盛,幾乎家家都有藏書,執行起來當然比較困難。尤其是孔子在那裡被稱為聖人,要拆他的祀廟,恐怕會招來更大的風暴,所以兒臣建議,挑拔恩怨的人必須嚴懲,而大成殿就不必拆。」 始皇聽了連連點頭,似乎覺得不夠,又問了一句:「還有呢?」 「兒臣認為父皇還可以派人去安撫一下,恩威並濟,雙管齊下,相信事情很快就能平息。」 始皇轉臉問李斯和蒙毅說:「扶蘇的意見,兩位卿家認為怎樣?」 兩人一致贊同。 「那要派誰去呢?」始皇沉吟著自言自語。 他看看李斯,李斯趕快把頭低下去。他似乎心裡明白,一切事情由他而起,到了平地,恐怕刺客遊俠都會紛紛找上他。 「李丞相政務太忙,抽不開身。」始皇看出他的心意,笑著主動為他解圍。他又看看蒙毅,在心裡想——蒙毅似乎又不太夠份量……但他不便說出,口中卻言道:「廷尉去,別人會認為要興大獄,不但不能緩和民怨,也許更會製造緊張……」 「兒臣願代父皇宣撫趙齊兩地黔首,解決曲阜大成殿問題。」扶蘇明白始皇要他自告奮勇。 「嗯,你也該出去走走了,丞相和廷尉認為派扶蘇代朕去如何?」 「那是再理想沒有的了!」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於是始皇結論—— 派公子扶蘇代皇帝巡狩趙、魯、齊三地。 立即逮捕先前由咸陽遣返限制居住的儒生,並擴大偵辦。 8 扶蘇決定這次代父巡狩要輕車簡從,只帶少數護駕人馬。他的同母兄弟紛紛表示反對,理由是人馬帶少了有損皇帝威儀不說,要是路上遇到亂民和刺客怎麼辦? 「那不是正好少了一個和你們爭立太子的人!」他開玩笑地回答。 其實,他心裡一直沒有立太子繼皇帝位的想法,因為他認為立胡亥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他的確想借這次巡狩之便,探訪一下真正的民情,好帶回來作父皇施政的參考,專注重威儀,不能和民眾接觸,只聽到一些阿諛之聲,就失去了這次出巡的本意。 於是他取道魏地,經過趙齊,最後目的地是魯地曲阜,解決大成殿問題後再由楚地回咸陽。 一路上他明令地方官免掉接送等繁文縟節,也不要他們隨時相陪。每到一個地方,他只帶著兩名侍從,就在市井茶樓逛了起來。 就這樣,他見到了真實的民間痛苦,也越看越感到心驚。 父皇日以繼夜地辛勤工作,想要為民興利,傳令下面,經過層層的歪曲,效果適得其反。 他經過沿途和地方官及父老的親切談話,明白到焚書令對絕大多數的民眾並不發生影響,一個縣城中找不到幾家藏有古籍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對這些書燒不燒也漠不關心。農民工匠絕大多數不識字,就是認得幾個字,也不會讀這些艱澀的古籍;商人雖然識字,忙著賺錢還來不及,哪有時間關心這些?剩下真正在鬧的,只有這些靠古籍為生的儒生和其他各家學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