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結果江蘇省考中之蔣雍植、錢大昕、吳烺、褚寅亮、吳志鴻;浙江省考中之謝墉、陳鴻寶、王又曾,均「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學習行走,令其與考取候補人員一體補用」。乾隆用這樣的辦法,既選拔了一批人才,又優容和團結了江浙的文人學士。乾隆回程時繞道到江甯(南京)祭明太祖陵,諭令:「該督撫飭地方官加意保護,其附近陵地,毋許樵牧往來致滋踐踏,並曉諭各陵戶知之。」這對於籠絡漢族士紳,鞏固清朝的統治地位也是必要的。當時江甯絲織業很發達,乾隆與皇太后又親臨織造機房察看工匠織機。接著乾隆經山東至泰山岱廟焚香,於五月初四日返還北京圓明園。 第二次南巡,於乾隆二十二年農曆正月十一日開始。乾隆渡黃河後閱視了天妃閘,乘船沿運河南下到達蘇州,漢族經學家顧棟高「獻所著詩書兩義」,乾隆特賜以國子監祭酒,乾隆又諭令內閣:「三吳兩浙,民多俊秀,加以百年教譯,比戶書聲,應試之人日多,而入學者則有定數,其將江蘇、安徽、浙江三省本年歲試文童,照乾隆十六年例,府學及州縣大學增取五名,中學增取四名,小學增取三名」,以「樂育人才」。蘇州著名詩人沈德潛「年逾八十,實為蓬瀛人瑞,今來接駕,著加恩給予禮部尚書銜」。蘇州不僅是文化中心,也是手工業商業非常繁榮的江南經濟重心,乾隆和皇太后又「臨視(蘇州)織造機房」。到達杭州後,乾隆又下諭令將浙江進獻詩賦而考取一等的童鳳三、陳文組、顧震、錢受穀,照乾隆十六年之例,「俱特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學習行走,與考取候補人員一體補用」。 乾隆南巡時多次在江寧、京口(鎮江)、杭州閱兵,目的是整飭軍旅,振興武備,炫耀武力。他希望清代保持以武功開國的傳統,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在杭州時,他檢閱了水師操練,接駕的漢族綠營兵丁有奏簫管細樂的,乾隆很不滿意,加以申斥,認為「身隸行伍,當以騎射勇力為重,若吹竹彈絲,技近優伶,豈挽強行重之夫所宜相效」,「嗣後行伍中但許用鉦鼓銅角,其簫管細樂一概行禁之」。在途中乾隆看到外省駐防將軍及綠營之提鎮外出都坐轎子,便傳諭說:「將軍提鎮有總統官兵之責,若養尊處優自圖安逸,亦何以表率營伍而作其勇敢之氣?況旗人幼習騎射,即綠營中亦必以其弓馬優嫻,始曆加升用。」命令以後將軍、提鎮一律騎馬,不許坐轎,否則以違治例治罪,力圖保持軍隊勇敢尚武的局面。 乾隆回程時又繞道去江甯祭明太祖陵,沿運河北上後,先後閱視洪澤湖及徐家集、荊山橋、韓家閘一帶河工。當時黃河流經徐州地區,河身狹窄,兩岸相距甚近,夏秋漲水,容易潰決。乾隆親自到那裡閱視河防,看到北面護城有石堤,東西皆土堤,便諭令對所有的石堤「應加幫以培其勢」,無石堤之處「應按築以重其防」,他下令徐州一帶添築的石堤用石十七層,極為堅固,蔚為壯觀。蘇北常年受水患,災民甚多,在經過徐州附近的桃源、宿遷、邳州、睢甯諸州縣時,乾隆看到災民「鶉衣鵠面,相望於道」,決定立即給以賑濟並蠲免賦稅,並實行以工代賑,使災民們有所工作,河防工程也得到了需要的勞動力。 這些措施乾隆認為「于窮黎有益,而于工程亦易集其事」。接著,乾隆沿陸路到曲阜祭奠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圓明園。 第三次南巡,於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開始。到達清江後,乾隆坐船巡視河堤,決定確立清口水志,地方官于夏秋大水時,按志開放,以保衛下游地區。以往洪澤湖水漲,河臣隨意開壩,使下游居民常受其患。乾隆規定高家堰的五壩水志「上壩增一尺之水,下壩開十丈之門」,河臣遵守了這一規定,使較長一個時期下游各州縣濱河地區免受水淹之患。當時黃河中河灘漸積,如遇大水,各處閘壩宣洩不暢,下游將受其害。乾隆諭令當徐州水志的水位高到一丈一尺五寸時,方準將毛城鋪以東的唐家灣引河開放宣洩,水落即行關閉。乾隆又詳細閱視了上次南巡時下令修建的武家墩以北磚堤,命將濟運壩至運河的五百丈土堤也一律築為磚堤,使其整齊堅固,他還特別諭令地方官要把磚塊燒得寬厚、結實一些,保障洪澤湖堤工的安全。 過長江後,乾隆在焦山操閱水師,在蘇州到文廟行禮。他儘量優容、團結、寵用漢族的文人學者,左都禦史梅玨成過去曾和康熙一起研討過數學,是當時聞名的老一輩數學家和三朝老臣,以年邁按原品在籍致休。這次,梅玨成來靖江鋪接駕,乾隆親自寫詩:「推恩緣念舊,皇祖內廷臣」相贈,命將梅的長子賜舉人出身以示恩寵。江浙著名詩人沈德潛、錢陳群至常州接駕,乾隆親筆題詩相贈:「二老江浙之大老,新從九老會中回,身體康強自逢吉,芝蘭氣味還相陪。迎堤恭遇以為喜,出詩命和群應推,更與殷勤訂清約,期頤定複登金台」,以示慰勉。在蘇杭兩地,乾隆按照上次的慣例,諭令內閣對進獻詩文的漢族文人學者進行考試,擇優錄用。因進獻詩賦考取一等之士孫士毅、吳泰來、陸錫熊、郭元釪,舉人汪孟鋗,「俱著授為內閣中書,遇缺即補」;其他考中之文人沈初、王鑾、程晉芳、趙文哲、嚴長明、徐步雲、錢襄,「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學習行走,與考取候補人員挨次補用」。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為進獻詩文者出的考試題目,並不是像八股文式的抽象玄虛與現實無關的題目,而是結合治政需要的務實的題目。例如:他這次到杭州的第二天即去海寧,住在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的別墅隅園(後來改名為「安瀾園」)中,巡視、籌劃和決定浙江省的海塘工程,便出了「海塘得失策」這一題。乾隆的意圖是:通過評閱試卷,即可瞭解吸取漢族文人學者對如何治理海塘的積極意見,供自己採納和參考;又可以從中發現和重用既文筆出眾又具有治政卓見的優秀人才。這一辦法確實是比較有遠見的。浙江省獲得第一等第一名的仁和縣進士孫士毅,便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修治海塘的較切實可行的辦法,因而受到乾隆的重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