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一九


  乾隆帝在遊覽杭州金山寺時,看到蘇東坡遺留下來的一條玉帶,寺中僧人視為至寶。因年歲已久,玉帶多處剝蝕。乾隆帝也很崇仰蘇東坡,自己喜愛寫詩,即頗受蘇東坡的影響。他感到這條玉帶損壞了太可惜,就命人到內府琢玉補上,並親自題詩五首,以紀此事。

  寺中僧人早就想修補,但一直沒有合適的玉塊。現得到皇帝賜玉相補,這條玉帶愈發顯得珍貴無比。

  乾隆六次巡行江南,是兩百多年來的官私書籍,民間文學和傳聞流傳極廣的史事,也是清朝中期的一件盛事。上面僅是略記留傳下來的數件軼聞趣事。那麼,乾隆南巡的目的是什麼?南巡中做了什麼事?如何評價乾隆南巡?這是我們下面予以介紹的內容。

  江浙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經濟文化發達。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國都均在今南京;吳越和南宋又定都於今杭州;春秋時期的吳國定都於今蘇州,它是我國現存建城最早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到了唐宋以後,國內經濟重心南移,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等城市成為歷代手工業、商業繁盛和文物風光馳名的大城市。明清之際,在政治上江浙地區是南明政權、漢族地主階級和勞動人民抗清勢力活動的中心;在經濟上江南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之發達,經濟之繁榮富庶居全國之首,「東南財賦,甲於天下」,「天下之有吳會,猶如富室之有倉庫。」源源不絕的大批漕糧,從江浙沿大運河北運,供給京師的需要,大量的征銀,成為國庫收入最重要的來源,江浙兩省豐盈的錢糧成為封建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思想文化上,江浙歷來被稱為文物之邦,漢族的名士、學者輩出,圖書資料豐富,明末清初又湧現出一批具有反封建專制思想的學者。

  同時,江浙兩省的河工、海塘工程非常重要,每年耗費國庫大量開支,直接關係到當地政治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穩定。乾隆是我國封建歷史上少見的一位才華卓越、講究務實而且具有治政雄心的君主。他登位後事事效法康熙,集全國大權於一身,政事無論巨細均親加過問,日夜勤於政事。為了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他以「皇祖」康熙為榜樣,巡行江南,瞭解治政的得失,總結統治的經驗,決定各種政策和措施,以便鞏固和加強清王朝的統治,促進滿漢地主階級的聯合,進一步發展封建經濟和文化,另外也是為了欣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江南秀麗景色和豐盛文物。從總的來說,乾隆南巡的目的是積極的。

  第一次南巡,是從1751年農曆正月十三日開始。這次南巡作了一、兩年的準備,同行的王公大人、侍衛官員、兵丁僕役等共2000多人,使用船隻1000多艘。為了維繫民心、取得漢族士紳對清政府的支持和擁戴,乾隆帝下令將沿途的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所經州縣當年應徵額賦蠲免十分之三,其中受災歉收地區蠲免十分之五;江甯(南京)、蘇州當時同為江蘇省省會,杭州為浙江省省會,是皇帝巡行駐蹕之地,三城和附郭諸縣當年應徵地丁銀兩全部蠲免。

  每到一處,乾隆均接見當地的官員、士紳,閱讀地方官進呈的方輿圖說和古跡名單,瞭解當地的治政情況、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風俗、古人題詠、本朝事蹟,參觀考察重要的工程、廠房、名勝古跡,祭祀歷代的漢族的帝王、名人的祠廟和墳墓,決定當地的一些重大的政事。乾隆一行到達江蘇的清口(今清江市)後,渡黃河,詳細閱視了河工。治理黃河,是當時的一大工程。乾隆閱視了河工後,諭令河道總督高斌:「朕經過淮安,見城北一帶內外皆水,雖有土堤為之防禦,而人煙湊集之區,設經異漲,其何以堪?甚覺怵然。亟應改建石工,以資保障。」在巡行南方的歸途中,乾隆又視察了當年康熙多次視察過的地方,天然壩、蔣家壩,親自籌定洪澤湖的五壩水志。

  天然壩位於洪澤湖的尾部,夏秋水漲,開壩泄流,居民常受其災,冬天雨少,黃河濁流往往經壩倒灌入湖,當地居民常以開壩為患。而河臣往往不顧民意,將開壩作為防險的法寶。乾隆親臨高家堰視察後,諭令「天然壩斷不可開,夫設堤為衛民也,設堤而民仍被其災,設之何用?若第為掣流緩漲,自保上游搶險各工,而鄰國為壑,田廬淹沒,弗複顧惜,此豈國家建立石堤保護生靈本意耶?為河臣者固不當如此存心也。

  天然壩當立石永禁開放」。高家堰原有三座壩,洪澤湖水賴以蓄泄,他接受了河道總督高斌的意見,決定在原有的三壩外再添築了兩座壩,五壩分別命名為仁、義、禮、智、信,當仁、義、禮三堰過水三尺五寸還不足以減輕水勢時,才相繼開放智、信兩壩,以保證堤防和下游河床的安全。乾隆又諭令:「高堰石堤至南滾壩以南,舊用土工石堤,有首無尾,形勢不稱。

  應自新建信壩北雁翅以北一律改建石工,南雁翅以南至蔣家閘,水勢益平,則石基磚穩,如此方首尾完固,屹如金湯,永為淮揚利賴。」乾隆非常重視植樹對固堤蓄材的作用,他特別諭令高斌:「沿堤柳株稀少,著於堤面堤坡坡寬空之處,多為栽種,該管官員加意培植,俾之暢茂,庶堤工既資鞏固,而工料亦得有備。」乾隆繼承了康熙治政務實的傳統,對這樣重大的工程親自調查勘察,重視民間的意見,作出比較正確的決斷,是可貴的。乾隆乘船沿運河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到達江蘇省省會之一的蘇州,一路上遊覽了各地名勝風景,又經嘉興、石門到達杭州,在觀潮樓閱兵,親臨敷文書院,遍游西湖名勝,渡錢塘江後至紹興祭大禹陵。在蘇、杭兩地,乾隆鑒於「群黎士庶踴躍趨近,就瞻恐後,紳士以文字獻頌者載道接踵」,諭令內閣對上獻詩文者進行考試,選拔真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