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至乾隆三十年,各種形式的屯田總數已在40萬畝以上,而且以後還在不斷增加。由於乾隆皇帝重視和屯田措施有力,屯種田地連年豐收,當地軍民自給有餘。乾隆二十九年以後,甘肅連年遭災,這時,根據政府安排,還由烏魯木齊等地調撥糧食賑濟內地饑民。總之,在他的勸墾田地政策的鼓勵下,乾隆前期,全國墾田數字直線上升,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因人口迅速增長而造成的耕地相對不足的矛盾,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了發展農業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對於各地水利工程的興修,乾隆皇帝也相當重視。繼位後不久,他即親自抓了江南水利、浙江海塘工程和直隸水道疏浚等重要水利工程的查勘和興修。

  乾隆三年,他專撥庫銀100萬兩興修江南水利。不過三年,上、下兩江各條水道得到了一番普遍的疏浚和治理。除此之外,還於江南各州縣修建陂塘溝渠、圩埂、土壩近百處。對於江浙兩省杭、嘉、湖、蘇、松、常、鎮七府的沿海海塘的修建和保護,他也花了不少心血,曾先後撥銀上百萬兩,興建柴塘、石塘,以保護沿海土地免受潮汛破壞。與此同時,根據他的指示,以治理永定河為中心,進行了規模頗大的興修直隸水利活動。在這一活動取得一定成就後,乾隆九年,又將治河重點移到永定河上游——山西境內的桑乾河。對於全國各地的水利事業,他也不遺餘力地予以提倡。在他的關心下,不少地方的官員重視水利事業,全國各地不同規模的水利工程相繼興建。如甘肅巡撫宗室德沛和署理陝西巡撫崔紀,即分別在所轄境內組織民眾「開渠鑿井」。

  直隸平山縣令郭殿正、阜平縣令羅仰鑣又分別於滹沱河、沙河兩岸引水灌田,改造良田數十百頃。河南嵩縣知縣康基淵則組織人民將縣內伊河兩岸古渠一律疏浚深通,灌田65000公頃。阿爾泰任山東巡撫期間,注重水利,先後修渠灌田,種植水稻近500頃。調任川督後,仍以興修水利為事。在他的組織下,名山、三台、屏山、南江等縣人民在新墾荒地上挑渠灌田數千頃。乾隆三十一年,他又以都江堰「為數十州縣水利所關」而組織人民挖深堰底,加固大壩。

  此外,一些邊遠地區如廣東、廣西、雲南和新疆巴裡坤一帶也都興修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巴裡坤水利工程還別具特色。乾隆十八年前,該地軍隊屯種土地,向靠引南山雪水進行灌溉,但因遍地黃沙,渠水流失嚴重。為此,乾隆十八年,該地屯軍鑿木為槽,鋪設了一條長達百餘裡的木渠,灌溉了大片的良田。所有這些,都對農業發展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注重興辦水利的同時,乾隆皇帝還十分注意除害。當時,全國水道為患最劇者莫過黃河。

  因此,他逐年撥出巨帑,對黃河進行整修,加固堤堰、疏浚河道、開挖引河等,減輕了黃河為患的嚴重程度。

  乾隆皇帝推行的這些政策,使得社會經濟在清初以來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整個社會也因此而比較長期地處於安定局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