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
八 |
|
§三、馬上朝廷 乾隆一代有「十全武功」之說,乾隆皇帝也自稱是「十全老人」。所謂「十全」,指的是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即兩平準噶爾、定回部、兩定大小金川、靖臺灣、服緬甸、安南、兩次降服廓爾喀,合計為10。乾隆帝對自己的武功很得意,親自撰寫了《十全武功記》。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他命人建造碑亭,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碑上,以昭示他的武功。 提起「十全」,不能不提乾隆皇帝繼位之初對苗疆的用兵。 在貴州「苗疆」地區,雍正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將許多世襲的土司改為流官。雍正末年,貴州「苗疆」又發生叛亂,清廷派刑部尚書張照往貴州平叛。他反對鄂爾泰所推行的「改土歸流」的政策,密奏「改流非策」,甚至提出要將大片苗疆土地放棄。他不懂軍事,混亂紛更,故雖大兵雲集,卻曠日無功,苗疆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乾隆帝繼位不久,聽到這種不好的消息,頗為震怒,要對苗疆大舉用兵。他初次調兵遣將,自不免要稍示威嚴。他斷然下令將張照逮治下獄,另派張廣泗經營苗疆。 張廣泗是治苗的老手,經過通盤籌算後,制訂了「督撫熟苗,力剿生苗」的策略。乾隆帝很讚賞他的計劃,命他照計劃行事。張廣泗號令嚴明,所向克捷。 三路兵馬步步緊逼,層層封鎖,對苗寨群眾大殺大燒,清軍攻破苗民據點牛皮大箐,殺死1萬多人。清軍又回頭對熟苗大肆殺戮,分首惡、次惡、協從三等懲治,先後毀掉苗寨1224寨,赦免388寨,殺死117萬人,黔東的苗區淹沒在清軍大屠殺的血泊之中。 張廣泗的捷報傳來,乾隆帝笑容滿面,立命張廣泗為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苗民訴訟,仍按苗俗審理,不拘律例。初次用兵即獲大勝,這使得乾隆帝對用兵增強了信心。他在位期間,多次對邊疆用兵,雖損失慘重,但總算都取得了勝利。他在晚年自詡「十全武功」,就表現了他對用兵勝利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在乾隆帝在位的60年間,他多次對屬國和邊疆進行征討,這成了他政治生涯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次。 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首領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帝命張廣泗為四川總督,全力進剿。莎羅奔負隅頑抗,清軍多次失利。乾隆帝又派大學士訥親前往督師。訥親趾高氣揚,一到前線,就嚴令三天攻下刮耳崖,否則以軍法從事。結果是損兵折將,訥親自感失誤,故負氣推諉。過了半年,銀餉花費不計其數,而戰功全無。乾隆帝大怒,立命將張廣泗逮治來京,說他「負恩忘國」,按律斬首。接著傳旨,命訥親回奏。訥親盡把責任推給張廣泗。乾隆帝將訥親的奏摺擲到地下,命侍衛到訥親家,取出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劍,派人送往軍前,令訥親自裁,實際上就是賜死。訥親自知不免一死,遂用這支祖劍自刎。乾隆帝另派大學士傅恒為經略,增派軍隊,和岳鐘琪分兩路進剿。莎羅奔乞降,大小金川遂告平定。乾隆帝十分高興,對傅恒優詔褒獎,把他比作平蠻的諸葛武侯,封他為一等忠勇公,岳鐘琪封為三等威信公。在凱旋時,乾隆帝命皇長子和諸王大臣郊勞,他親自在紫光閣行飲致禮,並在豐澤園賜宴隨征將士。 乾隆帝三十一年(1766),大小金川再次叛亂。 乾隆帝命四川總督阿爾泰率軍進剿,多年無功。乾隆帝下令殺了阿爾泰,另派大學士溫福督師,以尚書桂林為總督再征大小金川。用兵數年,勞師靡餉,清兵接連受挫。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因溫福已戰死,桂林無功,遂以阿桂為定西將軍,嚴令剿滅叛匪。乾隆四十一年(1776),阿桂攻克了大金川的最後據點噶爾崖,叛亂被平息。叛亂頭目索諾木和莎羅奔率家族20餘人出降。阿桂獻俘京師,乾隆帝禦午門受俘。索諾木和莎羅奔被淩遲處死,其他族人等有的被殺,有的被監禁,有的被發邊為奴。乾隆帝封阿桂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畫像入紫光閣。此役後,改大金川為阿爾古廳,小金川為美諾廳。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帝派兵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康熙帝和雍正帝對準部多次用兵,但未根本解決問題,准部時服時叛,成了清廷一塊很大的心病。在厄魯特蒙古內附後,乾隆帝感到形勢有利,遂命班弟為定邊將軍,以歸附的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分兩路向準噶爾部進攻。準噶爾軍紛紛投降,接應清軍。清軍兵不血刃地進入伊犁。叛亂頭目達瓦齊見勢不妙,率數十人往南疆逃竄。南疆維吾爾族各部紛紛響應清軍,擺脫準噶爾的統治。達瓦齊逃到烏什,被維吾爾人民擒獲,押送清營,繼而被解送北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