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
三 |
|
§二、奮發有為的青年君主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得急病死。大臣鄂爾泰和史貽直一面料理喪事,一面齊集文武百官到太和殿,從「正大光明」匾額後面拿下雍正帝立儲的遺詔,向諸皇子宣讀。遺詔上寫著:「皇四子弘曆即皇帝位」。於是,原為寶親王的弘曆就被擁上寶座,階下大臣齊呼「萬歲」,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乾隆元年。他就是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廟號為清高宗。 從幼年時代開始,乾隆皇帝即熟讀《詩》、《書》,比較系統地接受了儒家學說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儒家經典中關於堯舜禹盛世的記載成了他所神往的境界。繼承皇位為他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提供了舞臺。這樣,即位伊始,這個青年君主即著手對前朝敗政加以廢除,從而在不長的時間裡,迅速鞏固並加強了自己對全國的統治。 乾隆皇帝的父親雍正皇帝是一個傑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以極其嚴厲的手段打擊自己的政敵和專橫不法的權臣。在此同時,有鑒於清康熙末年以來朝政廢弛的現象,他還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對當時的封建統治機構和賦稅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所有這些,對於當時皇權的加強和清朝統治的鞏固,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他在較短的時間內觸及了歷史上長期積存的各方面的問題,其影響面幾乎遍及當時社會上所有的階級、階層和政治集團;而且,由於時間倉促、思慮不周、用人不當等原因,不少改革措施在執行中弊端甚多。因而,雍正帝的治世思想和改革措施招致了相當多的人的議論,並且幾乎成了政治上反對勢力的眾矢之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團結,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和清朝統治的鞏固。為此,乾隆帝即位之初,審時度勢,在維護雍正皇帝改革基本成就的同時,對雍正皇帝的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 在統治政策的調整中,最先轉變的是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雍正皇帝為政崇尚嚴猛,應該說,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法門。但也因此而樹敵過多,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自己的統治。有鑑於此,雍正皇帝剛剛去世,乾隆皇帝即借頒佈雍正皇帝遺詔之機放出了改變雍正皇帝治世思想的信號,提出了自己的寬嚴並濟的治世思想。而後,他又利用各種場合,對他的寬嚴相濟的思想進行了愈加具體的解釋。他說:「治天下之道,貴在其中。故寬則糾之以猛,猛則濟之以寬。」「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無過不及,寬嚴並濟之道也」。根據這些思想,他對雍正皇帝的政策進行了全面的審查,並進行了糾正雍正帝敗政的工作。 其一是處理政治積案。雍正一朝,各種各樣的政治鬥爭次數多、涉及範圍廣、延續時間長、社會影響大。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阿、塞和年、隆兩案。阿其那、塞思黑原名允祹、允禟,本是雍正皇帝的同胞兄弟,僅因在康熙末年競爭皇太子,從而成了眼中釘。 雍正繼位後,分別將他們勒令除宗,廢為庶人,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豬之意)、塞思黑(滿語狗之意),時間不久,即先後迫害致死。受此株連,阿、塞二人子孫被革除宗籍,雍正的其他幾個弟兄如允祉、允礻我、允禵皆被囚禁高牆。一夜之間,皇室內部矛盾十分尖銳。皇室內部關係緊張是剛剛即位的雍正皇帝的一個嚴重的內顧之憂。為了收攬人心,乾隆皇帝即位伊始,即以「親親睦族」為旗號,釋放囚禁宗室,著手辦理革除宗籍人員「附載玉牒」、「分賜紅帶、紫帶」事宜。 根據他的指示,允礻我、允禵等先後獲釋出監,還給爵位;阿其那、塞思黑及其黨羽骨幹延羽、蘇努等人的子孫也被發還產業,賞給俸餉,賜予紅帶,收入玉牒。 在此同時,他還提倡以孝治天下,對宗室採取了比較寬厚的政策。對於宗室中的長輩,撰封冊文時不稱「爾某」,以示敬長之意。對於諸皇子的名字,因為都是聖祖仁皇帝所賜,載之玉牒,如果因自己一人而讓弟兄的名字都為避諱統統改過,於心不安,所以頒旨廢除皇子改名之例。對於孀居紫禁城內的康、雍兩代皇帝的幾個妃子,因為他們和封藩在外的兒子見面的機會極少,則于歲時伏臘、令節、生辰准許各王貝勒迎養於各自府邸,以享天倫之樂。對於康、雍以下的近支宗室,也普予封爵。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原來十分尖銳的皇室內部矛盾,為團結統治各階層人士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年、隆一案的主要當事人是年羹堯、隆科多,原來都是雍正的親近大臣。 年羹堯是協助胤禎奪得皇位的一員大將,其胞妹被封為貴妃;隆科多是胤禎的舅父,為胤禎登上皇位在內出力極大,胤禎一繼位即諭知內閣,隆科多以尚書之職同貝勒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大學士馬齊總理事務,凡有諭旨必須由四大臣傳出。年羹堯、隆科多對於雍正朝統治的建立和鞏固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他們專橫跋扈、恃功不臣,對雍正的統治漸漸構成了威脅。 為此,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對他們二人及其黨羽進行了清洗。年羹堯先被革職降級(民間傳說年羹堯一夜連降十八級),後被判「九十二款大罪」,以一條白帛自裁;隆科多先遭變相放逐,後經王公大臣會審,定大罪「四十一款」,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在此同時,雍正皇帝還大興「文字獄」,對和年、隆二人有過來往的官吏和士人加以殘酷打擊。其主要者有汪景祺「讀書堂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江西鄉試試題案。《西征隨筆》由汪景祺所著,其中記載著年羹堯征服青海時的見聞,胤禎認為有對康熙皇帝不滿之處;查嗣庭曾任禮部侍郎,在江西主持考試時,試題中有一句「維民所止」,胤禎認為他是故意把「雍正」的頭砍掉。汪景祺和查嗣庭二人和家屬因此受到誅戮和流放的處分。牽連所及,汪、查二人浙江原籍的鄉、會試被停止,其他各種類型的文字獄也連綿不絕。雍正皇帝的這些舉措,使得全國上下各級官吏、士子人人自危,「士子以詩文為戒」,「鄉、會試兩試考官,每因避諱字樣,必擇經書中吉祥之語為題」,國家政治生活處於極不正常的局面。對於這些問題,乾隆皇帝在「備位藩封」時便已有所聞,因而,即位之後,首先允許年羹堯冒濫軍功案內革職的知縣、守備以上的文武官員起複,「酌量降等錄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