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三 |
|
種師道制訂了作戰計劃。計劃中讓熙河路宣撫使姚古領陝西兵會同河朔兵將,進屯浚州敵後,切斷金兵退路;秦風路宣撫使種師中(師道之弟)領兵至汴京,與汴京軍將合力反擊。敵軍進退兩難,或敗或走,我軍定能獲勝。這一計劃與李綱不謀而合,皇上與大臣們也表示贊同。計劃決定於二月初六日發動攻勢。姚平仲當時任宣撫司都統制,想佔有頭功,獨自奏稟皇上,說自己願領兵萬人夜劫金營,力爭生擒二太子宗望。皇上早就聽說姚平仲驍勇果敢,長期被童貫壓制,立即同意他的請求,並面允事成之後賦以重任,封為節度使。誰知金兵有備,劫營未能成功。姚平仲怕種師道以違反軍紀罪懲辦他,黑夜中單騎逃走,後來不知下落。宗望遣使責問,李邦彥稱劫營是李綱和姚平仲的違紀行動,並非皇上的意圖。他建議逮捕李綱,送往金營謝罪,又誣稱親征行營司和陝西勤王的兵馬已全部被殲滅。結果李綱和種師道被罷官,親征行營司也被撤銷。 李邦彥、王孝迪、蔡懋等人終於把李綱與種師道趕下了台,正在洋洋得意。太學生陳東與書生千余人,最早獲悉這一消息,他們聯名上書,到宣德門前請願。請願書中陳述李、種兩人素懷忠義,這次抵禦金虜功勳卓著。姚平仲私自去劫營,他倆事先並不知道,事後又進行補救,劫營只損失一千多人,不應該被罷官。而李邦彥、王孝迪、蔡懋等人是賣國奸賊,應受到制裁。京城百姓聞訊趕來,幾十萬人填塞禦道和街巷,呼冤聲震天動地。當時李邦彥等奸臣正退朝,軍民擁向前去,憤怒聲討,幸虧他們的馬快才得以逃脫。開封府尹王時雍提出逮捕陳東入獄,殿帥王宗濋以為民心所向,不能觸犯眾怒。皇上派吳敏、耿南仲去勸告太學生,但人們不聽也不理。最後只好派內侍召李綱、種師道入宮,皇上見李、種兩人心情不安,撫慰再三,立即恢復了他倆的官職。軍民們見正義得到申張,保衛京城的大權仍然掌握在可靠的人的手裡,才逐漸散去。 震懾于眾怒,李邦彥、王孝迪、蔡懋都被罷官,改由徐處仁任太宰,吳敏任少宰,李綱任知樞密院事,耿南仲任尚書左丞,李棁任尚書右丞。此後各地來的勤王大軍,雲集於汴京四郊,姚古率領的陝西兵也將到達滑州。金兵右副元帥宗望更加憂懼,在得到宋國主割讓太原等三鎮的詔書和以肅王趙樞為人質之後,不等到犒師的金銀繳足就匆匆撤退了。按照李綱和種師道等人的建議,要在沿途不斷地狙擊金兵,而皇上怕得罪金國,嚴令加以禁止。金兵順利地滿載而歸,深悉宋主懦弱無能,宋軍不堪一擊,此後也就想常去常來,予取予求。 汴京保衛戰的勝利,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而遠在鎮江靜觀待變的蔡攸和童貫,卻如晴天突聞霹靂,預感到大難即將臨頭。太上皇的感情則比較複雜,嗣皇帝能守住京城和宗廟,他當然無比喜悅,甚至為之感到驕傲!捫心自問,自己也覺得十分慚愧,一個好端端的大宋王朝,被自己治理得干戈並興,天怒人怨,最後不得不痛下罪己詔,宣告自己垮臺。然而時過境遷,現在又覺得當時為了逃命而匆匆禪位,犯了很大錯誤。在位稱帝,有無比的尊嚴,最高的榮譽,國家的大事都由自己一言而定,王朝所擁有的一切,都屬個人所有。而現在這些最為寶貴的東西,都歸少主所有了。自己今後說話做事,反而要看少主及其心腹的臉色,不知會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太上皇心裡越想越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此時,蔡攸與童貫前來稟報從汴京城傳來的種種消息,更使太上皇愁上加愁。三個人密商善後之計,蔡攸說:「上皇要吸取唐玄宗從蜀中返回長安的教訓,現在應設法西巡或南巡。」 太上皇答道:「金兵已退,如要再出巡就沒有正當的理由!」 童貫笑著說:「要找理由不難,太上皇好道,可依據周穆王西巡會王母娘娘的故事,說是西巡尋道!」 太上皇沉吟許久,總覺得理由還是不充分。三個人商議再三,最後終於想出個好主意,那就是藉口去毫州上清宮燒香,然後到洛陽故宮養老,由蔡攸、童貫二人任行宮使,這樣可以不受朝廷和少主的控制。 在汴京受圍時,太上皇讓蔡攸等人切斷東南六路與少主的聯繫,截留了路經揚州、鎮江、泗州等地的勤王之師和糧米,致使天下紛紛傳言:兩個朝廷並存,臣民無所適從。金兵退後,太上皇屢次致書,干涉朝政,提出應讓太上皇後居住在禁中,京城人都以為太后將要垂簾聽政。現在太上皇又要西去洛陽,勢必引起少主和執政大臣的注意。 太學生陳東等人上書,揭露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的彌天大罪,稱之為「六賊」,請誅之以謝天下。少主想讓開封府尹聶昌改任為東南發運使,帶人南下,伺機誅滅蔡京、蔡攸、童貫、朱勔等人。李綱密奏道:「聶昌果敢好殺,如不辱使命,勢必會驚動上皇;如圖謀失敗,這些權奸必然挾制太上皇去東南或蜀中,那時陛下將怎麼辦?」皇上認為李綱言之有理,就問此事應如何處理。 李綱說:「依臣之見,應取消聶昌此行,下詔公開貶謫蔡京等人,這些人禍國殃民,人心喪盡,貶謫他們是罪有應得,屆時上皇也會主動地與他們疏遠。陛下則應派使臣,奉迎上皇和太后回汴京,以盡孝心。」 少主聽從李綱的建議,貶蔡京于海南儋州,行至潭州病死。貶童貫于英州,遣使於途中斬之,首級用水銀浸漬不腐,送至汴京,懸於開封府衙前。貶王黼於永州,貶朱勔於循州,均於途中殺之。宦官李彥、梁師成,佞臣蔡攸、蔡翛均賜死。他們的子孫也都竄逐到遠惡州郡。為害酷烈、長達二十六年的「六賊」之禍,總算消除了,可惜的是為時已經太晚了! 二月二十日,奉迎上皇和太后回汴京的專使李綱,帶著皇上的禦書和賞賜行宮官員的禮物,到達上皇駐蹕的南京。李綱轉述了皇上心念父皇和母后之情和欲以天下財賦奉養之意。上皇深受感動,老淚縱橫,稱讚皇帝仁孝,天下皆知。又稱讚李綱守禦京城立下大功,再三慰勞。上皇問道:「虜師撤退時為何不追擊?」 李綱答道:「因肅王樞在金營中,皇上不許追擊!」 太上皇說:「處事要以宗社利益為前提,豈可因小失大!」接著又詢問:為何追贈司馬光為太師?為何廢除禁止元祐黨籍、元祐學術的政令?為何重新起用宗澤?以及為何折毀夾城、堵塞複道等等。 李綱逐一進行解釋,說司馬光等人深得民心,追贈和起用人員是本著上皇《罪己詔》的精神。至於拆毀夾城之類,旨為防止奸細窺探。皇帝仁孝小心,惟恐處事有違上皇之意。李綱也勸上皇以寬大為懷,宜褒獎皇帝守衛社稷之功,一些小事情無須操勞。 太上皇聽後消釋誤解,宣佈不去亳州燒香,也不去洛陽居住,準備起駕回汴京。四月初三日,太上皇一行從宋門進入京城。士民們夾道觀看,只見上皇頭戴栗玉並桃冠、白玉簪,身穿赭紅羽衣,一望就可知是道君皇帝。皇上在宜春苑迎駕,送上皇入居龍德宮,送太后入居甯德宮。甯德宮由前擷景園改建而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