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
一一二 |
|
宗望讓燕人王納用漢語傳話說:「大金軍要攻破汴京城易如反掌,最近幾天停兵不攻,只是想保存趙氏宗廟而已,這是對趙宋天大的皇恩。如想議和必須滿足大金如下條件:一是交納犒師之物,須輸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白色絹和彩色絹各一百萬匹,馬、牛、騾各一萬頭,駱駝一千頭。二是可不以黃河為界,但須割太原府、中山府和河間府及其所屬的州縣,歲幣增至七百萬貫,凡原燕雲之民在南朝者須送歸。三是趙宋尊稱金國主為伯父,以親王和宰相作為人質。」 李棁恭敬細聽,不斷點頭,連大氣都不敢出,更談不上論爭了。 事後宗望笑著對左右說:「南朝無人,燕山之役,大帥是一隻閹豬,次帥是個花花公子,總統制是頭蠢驢。今天來的這個計議使像個沒長骨頭的老女子,幾把刀劍就把他嚇得靈魂出竅了!」他的話引得營帳上下大笑不止。 正月十一日,李棁從金軍營中回城,在崇政殿向皇上和執政大臣們稟報了出使經過,呈上金兵元帥提出的議和的三項條款。大臣們震駭不安,都想如數依允。只有李綱以為不可,他慷慨陳說道:「尊稱和歸還燕雲之民兩項可以同意,這不會影響大局。而所要的犒師金銀數額巨大,雖竭盡天下所有也不夠,何況是京城所有,只能斟情給一些。太原等三鎮歷來是國家的屏障,周圍十餘郡的河泊險阻都在其中,如果割讓,今後何以立國?至於所要人質,宰相可遣往,而親王則不可。眼下最好是派使臣來往計議,幾天之後勤王大軍雲集,我方就由不利轉為有利。敵方孤軍深入重地,絕不能久留。即使所得不滿意,也會急於求歸。到那時再正式訂立盟約,然後以重兵護送出境。這樣金虜才不會輕視我國,和約才能長久。」 李綱所陳利國利民,切實可行。但大臣們都不表贊同,說是京城危在旦夕。大家的腦袋都保不住,要三鎮又有什麼用?而金銀之數更不必計較!皇上優柔寡斷,六神無主。李綱看到無人支持他的主張,只好提出辭呈。皇上表示挽留,說不必辭職,讓他外出巡視,加強防衛。李綱奉命出殿,行前仍叩請皇上決策時要三思而後行,若一切許諾,今後局面將不可收拾。等到他巡防回宮廷,想再次力爭,而皇上經老師耿南仲指點後,已派人送出誓書,全部同意金國元帥所提出的條款。康王趙構和少宰張邦昌作為人質已進了金軍營帳。 接連幾天,宰執大臣們忙於籌集犒勞金兵的金銀。皇上以身作則,允准先取走皇帝、後妃所用的金銀財物,宗廟內的供器,官府中的珍貴器皿。接著派人去大臣、貴戚和大內侍家中刮取金銀,列入名單的有蔡京、童貫、何執中、鄭紳、高俅、梁師成、李彥、譚稹等人,以及已故的鄭居中、楊戩等數家。差官們翻箱倒櫃,掘地三尺,經過幾個晝夜,只收到金三十萬兩,銀八百萬兩。皇上禦福寧殿,怒斥大臣們籌集不力,事先又走漏了風聲,讓人搶先轉移了財寶。 大臣們第一次見到皇上發怒,知道事態嚴重,就建議刮取在京官吏、富商、富民家的金銀,如有藏匿或轉移,允許親屬和奴婢告發,告發者受厚賞。皇上當即批准,首當其衝的富商有豐樂樓、長慶樓、仁和店等酒樓的老闆,名妓有趙元奴、李師師、王仲瑞等人,著名藝人袁絢、武震、史彥,著名球頭孫寬、高恕、孫十五,等等,全部財產都籍沒。另外,道官、樂官、富僧以及曾受金銀、金帶賞賜的人,都列為重點刮金的對象。幾天之內,共刮得金二十多萬兩,銀四百余萬兩。皇上將兩次所得,命軍卒押往金國軍營,才算松了一口氣。 四方勤王兵馬陸續到達。統制官馬忠領京西路募兵,與金軍戰於鄭州,取得勝利。接著檢校少保、保靜軍節度使種師道領涇原、秦鳳路兵入援,更是大大地鼓舞了汴京軍民,加強了抵禦強敵的意志。種師道當時已七十六歲,鬚髮早已全白。他入仕後屢次犯顏進諫,抗拒權奸的脅迫,在前朝已三起三落,雖不受朝廷信用,卻受到軍民的愛戴。這次國難當頭他第四次被起用,接旨後迅速領涇原兵入援,途中遇到秦鳳路軍將姚平仲,兩人合兵共有萬餘人。行至洛陽,與金軍西路遭遇。有個部將建議說,我們以少數兵力與金大軍作戰,如果失敗會使四方勤王之兵瓦解,不如駐守以待。師道說:「微兵遲疑不進,就自取敗績。今敵人孤軍深入,最怕援兵到達。我們勇往直前,敵軍不知虛實,不敢輕動!」老將軍派人沿路揭榜,說種少保率領陝西兵百萬入援。又派精騎二十,打著涇原、秦鳳路軍的旗號,披掛向前。路遇金國騎兵,二十騎馳馬對陣。金軍知是陝西兵,很快退走。二十騎順利地到達汴京城下,呈上臘書,京城軍民知老將軍領精兵到達,士氣增強百倍。皇上龍心大悅,愁苦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立即派人打開安上門,命李綱迎接老將軍入城, 正月二十日夜,皇上在福寧殿召見太宰李邦彥和種師道,恩禮隆重。老將軍奏言:「老臣長期在陝西,不知京城城牆如此寬廣堅固,敵軍只有五六萬人,而京城城牆周圍有五十裡,怎麼圍困?城高十多丈,若在城上搭寨,城外抵抗拒守,不逾月敵軍自困,陛下不必擔憂!」 皇上褒揚老將軍德高望重,忠心耿耿,任命他為簽書樞密院事,河北、河東、京畿路宣撫使,負責統領西兵和四方勤王之師。會見後讓他入政事堂同太宰共同議事。 李邦彥對老將軍說:「宋與金的和議已定,誰敢言戰,就滿門抄斬!」 老將軍眯起眼睛看著這位「浪子宰相」,想起他過去和現在所做的種種壞事,就嚴肅地問道:「皇上命種某與大丞相計議和戰大事,為何言戰就滿門抄斬?我方不戰焉能求和?聞敵軍入侵,大臣們不堅壁清野,致使郊外百姓慘遭殺戮,牲畜糧食變為敵人所有,是否就是丞相所謂的和?大臣們腰下金帶都不能自保,貢獻于金虜,若金人要諸公的首級又當如何?」老將軍的問話義正辭嚴,使大丞相啞口無言,無地自容。他性情剛烈,遇事先從社稷生民著想,從不計較個人利害。過去敢於違抗蔡京、童貫、王黼等權奸的命令,現在更不畏懼這位「浪子宰相」了。 皇上既授予治兵大權,老將軍就以陝西兵和侍衛親軍為主力,在汴京城外搭連珠寨與敵對壘,使敵軍不敢到處掠奪糧食。又挑選市民中的勇士,上城守衛。宗望據高瞭望,見宋軍佈陣謹嚴,刀劍閃光,並不急於撕殺,知道遇到了厲害的對手。宋軍俘虜金兵三人,剖開二人的肚子,內中全是牟駝岡喂馬的黑豆。老將軍知金兵糧食已盡,就放走一名金兵,讓他回去報訊。宗望憂懼,開始急於求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