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一一一


  李綱見少主回心轉意,就出殿傳旨,侍衛親軍全都拜伏在地,山呼萬歲聲震動天地。他與王宗濋勸皇上去宣德門樓視師。過了不久,宰執百官都班列宣德門樓前,皇上登上門樓檢閱三軍,然後邁步下樓慰勞將士。李綱讓閣門官把皇上的面諭寫成聖旨,聖旨中說:「敵虜兵臨城下,危及社稷和百姓,今決策固守,百官和將士們必須同心協力!如有異議者,定斬無赦!」閣門官每讀一句,將士們都高聲響應,感動得流下熱淚。直到此時,皇上才下定決心固守京城,並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在大晟府發號施令。

  李綱上任以後認真進行備戰。汴京新城周圍共計五十裡,分東南西北四壁防守,每壁由侍從官、宗室、武將各派一名為提舉官,十六個城門都由顯貴內侍領兵把守。提舉官們指揮兵民修樓櫓,垂擂木,安炮座,運磚石,進展神速。東水門外的延豐倉,儲藏糧食四十萬石,也派了重兵護衛。

  備戰剛初具規模,金兵已進逼城郊,紮寨于牟駝岡。牟駝岡是養禦馬之處,豆類和飼料堆積如山,所以郭藥師領著金兵搶先佔領。金兵一連幾天發動猛攻。先是在黑夜中用大船幾十隻,順汴水而下攻西水門。李綱親臨指揮,以長鉤鉤船,再發巨石擊碎。金兵失敗後改由複道門洞進逼,守軍迅速用花石堵塞門道。這—夜軍民從蔡京、蔡攸、王黼賜第中取假山上的花石填門洞,才保住了西水門。

  次日金兵轉而攻城北酸棗門和封丘門,志在必得。只見敵軍高舉著黑色的旗幟,從旗幟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有金兵主力,號稱硬軍,其它有韃靼軍、奚族軍、契丹軍、漢兒軍,服色不一。將官們騎高頭大馬,著褐色毛衫,戴貂皮、羔羊皮帽;士兵們著褐色布服,戴羊皮、狼皮帽。敵軍紀律嚴明,後退者斬,攻勢如潮,最後渡過城壕,架雲梯攻城。幸好李綱及時趕到,幾千名善射手放箭如雨,敵應弦而倒,只得後退。

  以後敵軍連日攻南城的衛州門和陳橋門,箭羽集於槭上,多如蝟毛。守軍居高臨下,近則用箭和弓弩,遠則用炮。敵軍傷亡甚眾,攻勢逐漸減弱。少主聞訊很是高興,不斷派內侍到前沿慰問,御筆親書獎狀,並用內庫禦酒、銀碗、彩絹獎賞有功的官兵。京城上下士氣大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振興氣象,恐敵症也大大減輕了。

  再說太上皇一行,由蔡攸、童貫等人衛護,急如星火地去江南避難。所到之處,州縣官吏和百姓忙於迎駕,府庫、民糧以及雞犬,幾乎一掃而空。揚州官員請太上皇駐蹕,說揚州自古繁華,府衙雄偉,園林眾多,奉養太上皇一行綽綽有餘。而上皇驚魂未定,認為揚州地處江北,無天險可守,不能確保安全。蔡攸、童貫也說金國騎兵神速,千萬不可大意。太上皇最後決定,渡江到鎮江府暫住。只有太上皇後歷來厭惡童貫、蔡攸,仍然關心汴京,願意留在揚州。

  蔡攸身為行宮使,就以上皇的名義,任命二弟蔡翛為鎮江知府,控制內外;任命妻弟宋日奐為淮、浙、江、湖六路都轉運使,以六路財賦專供上皇御用。他又頻繁地更換東南六路的州府官員,乘機安插自己的黨羽。

  朱勔雖被罷回故鄉,但與上皇關係親密,又有眾多的故吏和鄉黨,也屢次上表邀請上皇臨幸蘇州。上皇久慕蘇州名勝,很想前去一遊。後來考慮到平定方臘時,童貫曾殺戮兩浙民眾近兩百萬人,現在民眾洶湧欲動,要找童貫、朱勔報仇,他不敢輕舉妄動,遂打消了遊歷蘇州的念頭。

  太上皇一生愛好花鳥竹石,生活奢侈豪華,現見鎮江府衙狹小,又無奇花異石,就命令蔡攸修繕宮室,移植花竹建造行宮。鎮江知府蔡翛向兄長進言,認為暫時小住,不宜大興土木。前幾年為征方臘,太上皇曾下詔罷去花石綱,事後言而無信。最近又下詔罪己,重申罷去花石綱。現墨蹟未乾,又故態復萌,會使天下失望。他請兄長勸告太上皇,既然已經禪位,社稷又危在旦夕,應力戒鋪張。蔡攸則直言告訴老弟,太上皇禪位是施金蟬脫殼之計。少主柔弱,以殘兵與金兵抗衡,那是以卵擊石,汴京遲早會陷落。到那時或由上皇複位,或擁立鄆王接位,這朝廷仍然是我們蔡家的天下。

  然而深使蔡攸、童貫等人失望的是汴京並未失守。少主起用了李綱,這個文弱書生矢志固守,親臨前沿指揮作戰,居然屢次擊敗使他們聞風喪膽的二太子宗望。蔡、童兩人經過密謀,以太上皇的名義降下諭旨,責令凡經由鎮江、揚州、泗州等地的勤王兵馬和錢糧,一律截留,留作太上皇御用。他倆想用釜底抽薪的辦法,置汴京軍民於死地。像過去一樣,他倆仍然高堂設宴,尋歡作樂,閒時也遊歷鎮江名勝。

  鎮江周圍多山,北固、焦山、金山鼎足而立,地控三吳,山橫舊楚。長江萬里東流,怒濤洶湧,卷浪如雪。水際孤帆上下,千古夕陽紅。哥兒倆觸景生情,撫今憶昔,對著江水發誓:絕不甘心失敗,靜觀待變,恢復暫時失去的天堂!蔡攸的元配夫人宋翔鳳、童貫的二夫人徐惜惜,如今都徐娘已老,仍然濃脂塗抹,招搖過市。兩家的無數受誥封的夫人、宜人等等,也常去焦山、金山和當地的著名佛寺、道觀進香,祈求神靈保佑,讓他們的夫婿逃過劫難,步步高升,合家永享榮華富貴。

  再說宗望見屢攻不克,知汴京城中有備,就改變戰略,致書少主表示願意講和,請派大臣到金軍營商討和議的內容。李綱自告奮勇,願充當使臣。少主嫌他性子剛烈,會影響和議,選派了同知樞密院事李棁為計議使,以工部侍郎鄭望之為副使。李綱奏言:「今虜勢方盛,而我方大軍未集,不可以不和。而言和如果得策,則國勢就能安固;如果失策,那就會留下後患。李棁性格柔弱,出使恐誤大事。金虜貪婪無厭,言和必然提出割地和索取金帛的要求,又有遼國降臣為之出謀劃策,定會虛張聲勢,以便窺測我國態度。朝廷須不怕恫嚇,處理恰當,虜方會知難而退。若朝廷震恐而求和,所求一切答應,敵虜知中國無人,更會得寸進尺,則憂患無窮無盡,願陛下慎重對待!」

  不出李綱所料,李棁出使後真的喪盡國格和人格。一入金軍營,見到兩列武士刀劍相交,他居然彎著腰從刀劍下走過。抬頭一看,見宗望南向而坐,兩旁刀槍林立,他的膝蓋不覺鬆軟,立即下跪,膝行而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