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
七一 |
|
壽筵的壓軸戲是演唱著名詞人毛滂所寫的壽詞。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縣人。早年在杭州與蘇軾以詩詞相唱和,聞名於詞壇。紹聖以後投靠蔡京、蔡卞,多次寫詞慶壽,邀寵取媚。這次獻給蔡太師的是《清平樂》二首。 娟娟月滿。冉冉梅花暖。春意初長寒力淺。漸擬芳菲滿眼。 當時吉夢重重。間生太子三公。付與人間桃李,年年管領春風。 瀛州春酒。滿酌公眉壽。日照沙堤春傍柳。恩暖朝天袞繡。 東君著意叮嚀。芳酸先許梅英。要就升平滋味,待君來進君羹。 蔡太師事先看過這二首詞,認為不光是此次大壽的壓卷之作,也是自宋以來慶壽詞中少見的佳作。第一首圍繞生日展現題意。古人以夢中見熊為生男孩的徵兆,稱為吉夢。太師生于元月之初,在立春日前後,春回大地,梅花開放,不久就是芳菲滿眼的盛春了。詞人以歌頌春景來稱美太師生日不凡,詞筆俊麗,頌意含而不露,使太師看後如坐春風。第二首用了一些典故,只有懂得典故的人,才能瞭解此詞的妙處。「沙堤」用唐朝拜相的故事。當時達官拜相,地方官要命令百姓運沙鋪路,從丞相私邸一直鋪到城東街。「袞繡」指天子和三公所穿的禮服,用以點明壽翁的身份和受到恩寵。和羹要用鹽和梅,典故出自《尚書·說命》,後世用來比喻大臣輔助君主治國安民。「東君」指春神。詞人的意思是說,在初春梅花初放時,春神就反復叮嚀:梅花結果含有芳酸,可以釀出升平滋味。太師能為君主調出升平的羹湯,使天下達到大治。詞人本意是阿諛太師,卻通過這些典故寫得含蓄蘊藉,瀟灑圓潤,充分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太師讀後擊節稱賞,他讓管家通知教坊判官袁掏。要認真準備這二首壽詞的演唱,如演出成功必有重賞。 經過袁掏等人的精心設計,名為《太師壽》的歌舞劇終於編排完畢。劇情通過十二個少女的美妙舞姿來表現,開始時舞女們頭簪含苞欲放的梅花,步舞從容,樂聲舒緩,可以看出梅花迎風搖曳,在戰勝春寒。接著節奏加快,綺袖翻飛,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歡樂。最後舞女們旋轉如風,彩袖飄飛,伴舞者也帶著花枝登揚,舞臺上花團錦簇,色彩繽紛,而舞女們頭簪含苞欲放的梅花,不知在什麼時候齊都開放,絢麗奪目。劇情表達了毛滂詞中「天降三公,年年管領春風」的題旨,是一曲優美的春之歌。詞作由袁掏親自演唱,彈琴的是名僧梵如,奏琵琶的是劉繼安,吹笛子的是孟水清。這些藝人都是著名國手,他們精采的表演,把蔡太師的壽宴推向最高潮。太師神情振奮,享受到功成名就的難以言諭的喜悅。 帶著生辰綱和賀啟、賀詩到蔡府拜夀的,陸陸續續還有不少人,並持續了好幾天。過去的管家魏伯初仍在主管榷貨務,現已晉升為通議大夫、徽猷閣待制,官階已列為正四品了。其他當過管家的王瑜、李奎、張亮等人,也榮任觀察,不定期地去各州府督察,因直接聽命于太師,地方官敬之如神,任其橫行。來賓中還有不少本族的子弟。其中有蔡倬,在家鄉是個木匠,技術粗劣,無法維持生計。後來依仗蔡太師步入仕途,現任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通判。此州有六個白銀冶煉場,也產銅和鐵。太師的本意是讓他到冶煉場搜刮些銀和銅,誰知他自持有後臺,貪狠如狼,巡迴所到之處無物不愛。南劍州與興化、泉州、建州、福州相鄰,蔡党的重要成員,大部分是這一帶的鄉親。可蔡倬六親不認,雁過拔毛,連過境也要收稅。他大字不識幾個,卻冒充書香子弟,喜歡附庸風雅,在一些公開場合常常出醜,得到一個「通判博士」的雅號。這次進京為族叔慶壽,生辰綱的份量倒還可以,但族叔還是把他訓斥了一頓,說家門不幸,出了如此不肖種,兔子變得光吃窩邊草,連「親不親,同鄉人」,「美不美,故鄉水」這樣粗淺的道理也不懂。又說自己從家鄉帶出子弟兵近百人,現在全國各地當地方官,個個生財有道,自覺衛護宗族和親之情,唯有這個不肖種丟盡了他的老臉。 另一個本宗侄子蔡崈也來了。他矯揉造作,善談神仙鬼怪故事,在家鄉勾結土豪,放高利貸,為鄉親所不容。但太師卻說他品德優秀,薦於朝廷。他身穿道士服,進見皇上時,談神仙故事,皇上聽得很入迷,後來官拜給事中兼侍讀。太師被罷退居杭州時,言官揭露了他在家鄉的罪行和不學無術,被削去官職。太師三為首輔,皇上曾告誡不得起用此人,但太師還是讓他官復原職。 正當蔡太師沉醉於天下太平,沉醉於喜慶生日名利雙收之時,蔡攸從皇上身邊回到府內,帶回了很壞的消息。淮南轉運使張根上書,說蔡太師增征財利,大興土木營造,以奢侈迷亂人主,花石綱蠹國害民,已使民變蜂起。他懇請皇上能給百姓喘息的機會,造福於天下。監察禦史游酢和福建轉運使余應求等人也奏言官場風氣敗壞,士大夫見利忘命,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深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皇上任用大臣不當。太師聽後勃然震怒,認為幾個普通小官竟敢冒犯權威的尊嚴,不知道自己有幾個腦袋?但眼下民怨沸騰,朝野議論紛紛,倒也不容忽視,必須好好地對付他們。 第十九章 貢花石朱勔稱王 上一章提到的淮南路轉運使張根,是當時著名的清官和直臣,他是江東路饒州(今江西波陽縣)人,太學的高材生,後進士及第。 他在奏章中寫道:「陛下日理萬機,所依仗的是用心如何:如果想著為民造福,那末就能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建立堯舜之治;如果受大臣的迷惑,驕泰奢靡,那聰明才智就會在無形中消耗,就會分不清誰是賢良,誰是奸邪,朝綱也就一蹶不振。奢侈之心是禍亂的根源,治國之道在於陛下清心寡欲!臣近年來先後在江西、兩浙、淮南任職,所到之處,見州縣沒有幾個月的存糧,太倉中沒有一年的儲備。許多地方水旱連年,百姓流離失所,餓死溝壑,慘像不忍目睹。而京城中卻大興土木,爭高鬥麗,致使朝野議論紛紛。」 奏章繼續寫道:「與此同時,陛下又對寵臣濫加賞賜。一是賞給府第,每造一府第耗資達百萬貫以上。而臣所在的淮南路共二十個州府,一年上供的賦稅才三十萬貫,不足造一座府第三分之一的費用。這樣豪奢的府第即使賞給元勳功臣都已經太過份,更何況賞給無功而求賞的人呢!二是賞賜金銀、絲帛、田園乃至商店,一動就是數萬數十萬。天下的財富有常數,而寵臣的欲海難填,永遠不會滿足。三是賞賜寶帶,一條寶帶雖只值幾百貫,但必須徵收幾百家的賦稅才能湊足。而且所賞寶物常常遍及寵臣家的奴僕走卒。陛下為何厚愛寵臣的家奴,而對百姓疾苦卻漠不關心呢?先賢說過,國以民為本,民窮豈能長治久安?」 張根在上書之前就估計到:此舉輕則丟官,重則流放嶺南。皇上喜歡臣下歌功頌德,所以阿諛之徒個個加官進爵,而論議朝政弊端的忠臣,幾乎人人獲罪,大多死於貶所,還殃及全家老小。但食君之祿,理應忠心耿耿,敢於諫諍。自己多年來在東南地區看到百姓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就應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不出他的所料,上章之後寵倖們個個恨得咬牙切齒。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如果皇上採納諫言,停止土木營造,那他們這些大大小小的工程提舉就會失去發大財的機會。如果停止賞賜府第,正在建造的賞給童太尉、王黼的新府第就會停下來,而已列入賜第名單中的蔡攸、鄧洵武、高俅等人就只能空歡喜一場。至於其它賞賜就更不用提了。經過密謀之後,他們內外結合,有的言章交上,羅致種種罪狀;有的屢進讒言,散佈流言。但皇上還是不想貶謫張根,此人是自己即位之後親自拔擢起來的,一向秉公辦事,不怕得罪權臣和寵倖。他長期執掌財物而能清廉自守,至今仍兩袖清風。這種清官現在可謂鳳毛麟角,大宋王朝應該給他留有一席之地。 寵倖們未能馬上攻下張根,總覺得這遲早是個禍害。他們改用釜底抽薪的辦法,讓御前人船所佔用了張根所掌管的船隊,同時又不斷地給他增加運輸額,既要運送糧食和御用物品,又要運送大量的花石。他一無船隊,二無兵卒,等待他的則是因失職而受到法辦。 張根只好再次向皇帝上書,請求撥還被佔用的船隻,並陳言花石綱殘害東南六路百姓,應該下詔禁止。他寫道:「朱勔置應奉局于蘇州,把州郡國庫當作私家金庫,每次取錢都是數十萬或數百萬貫,即使供陛下內庫的禁錢也全取走。而所貢花石和御用之物,都是巧取豪奪所得,分文不給。百姓家一花一木,只要稍微中意的就用黃帕封蓋,如保護不好,就扣上對陛下大不恭之罪,即使傾家蕩產,出妻賣子,也難倖免一死。十多年來,江南人家凡有奇花異木和奇石,都認為是不祥之物,趕緊處理掉。現在各路花石直達綱所用船隻,大部佔用運糧船和商船,邊檣接櫓,日夜不絕,使江南各地雞犬不寧。而花石運到京城後,絕大部分歸於大臣寵倖之家,而皇家苑囿所得只有十之一二,陛下卻背負苛剝百姓之名!」這次上書,得罪面更廣,引起更多的人的仇視,皇上覺得張根由反對濫賞近臣,進而反對花石綱,開始產生了怒意。 對張根應該如何處理,皇上還未下定決心。同時他又想起監察禦史游酢、福建路轉運使余應求關於吏治腐敗的奏章。遊酢字庭夫,建州人,以道學和德行聞名於世,只因過去曾受教于程顥、程頤,長期沉位下僚。蔡太師見他有好名聲,又是福建同鄉,就薦為監察禦史,想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余應求也因是福建人由蔡攸舉薦。按理說,他倆應該效力于蔡京父子,可奏章的內容卻完全相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