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九二


  恭親王和他的軍機處,是一個辦事效率很高的行政班子,遭到罷黜,是因為太能幹。禮親王和新的軍機班子,不過是一群狡詐弄權之徒。

  史官這樣記述:樞廷領袖禮親王,一物不知,惟利是圖。無論何人,均可拜門,以千金壽,輒畀薦牘,向當道干謁,刺刺不休。滿大學士額勒和布,伴食而已。漢大學士張之萬,以書畫音樂自娛。其中樞執要者,唯濟甯孫毓汶、仁和許庚身馬首是瞻。仁和由軍機章京出身,深得摭拾人過恐嚇索賄之衣缽。濟寧性陰險,深阻止如崖阱,不可測,能以一二語含沙射人,傾擠清流,誅鋤殆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效用,爭以誣陷善類為功。耿介名流,驅逐出外!

  光緒皇帝憂心忡忡,心情煩躁。精幹的中樞全部撤換,他仿佛心被掏空。幾天之中,他坐立不安,動輒大怒,無緣無故地發火。帝師翁同龢寫道:天心如此,令人戰慄!

  慈禧太后和她的新軍機班子,依然戰和不定。大臣們苟安現狀,不積極備戰。結果,馬尾海戰,左宗棠千辛萬苦編練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慈禧太后依舊在宮中舉行隆重的萬壽盛典,歌舞昇平,揮金如土。

  前線軍報,如雪片似地飛達禦案,十萬火急。可是,光緒皇帝不得不一身禮服,在這燈紅酒綠之中一再到慈甯宮,演習起舞、祝壽之禮,為慈禧太后恭賀萬壽。

  一連二十多天,天天演戲,火樹銀花,血紅的燈籠高高懸掛,香霧通宵達旦。

  痛苦不堪的光緒皇帝對師傅說:連日喧聒,頗覺疲倦。最疲煩者,就是頭痛。 天只在後殿,抽閒弄筆墨,不想聽鐘鼓之音!

  光緒皇帝發憤讀書,讀了大量的書籍。師傅翁同龢講古往今來的聖主明君,講先進的西方科技,講洋人之所以戰勝中國,是因為他們船堅炮利!光緒皇帝覺得,宮裡的古書讀得太不過癮了,就吩咐近侍太監,將所有洋人的書籍、玩具、器物、機械等等,統統買來,仔細閱讀,細細品味,逐一拆卸,認真琢磨。

  慈禧太后問:皇帝在幹什麼?

  李蓮英回答:讀書。

  慈禧太后覺得奇怪:讀什麼書?

  李氏認真回答:儒經,還有洋書。

  慈禧太后接過年輕皇帝的手稿,都是他的讀書心得、經史之論和即興詩文。

  光緒皇帝寫道:為人上者,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後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饑,曰我饑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誠盡敬以致之。

  慈禧太后再往下看,隨手拿起一頁:用人之道,不拘資格,唯其賢而已矣!其人賢,即少年新進,亦不妨拔舉之。其人不賢,即閱歷已久,安得不除去之。此朝廷用人之權衡也!人臣之事君也,忠莫忠於推賢讓能,奸莫奸於妨賢誤國!

  慈禧太后再看一張考試方面的論說:今鄉試會試士子,皆曆試三場,登諸甲科,然後服官,其于文字蓋能通曉矣。至於德行政事,猶必明試而後乃可知之。故藝文者,取士之權輿也!

  慈禧太后笑了:很好嘛,看這氣勢,能做堯舜一樣的明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李蓮英呆在一邊,一句也不敢說,因為,還有下文。

  慈禧太后再看後面的,就有些笑不起來了。光緒皇帝論權力一文,刺痛了她的眼睛:權者,人君所執,以治天下者也。人君無權,則天下不可得而治之。然使權盡歸於人君,而其臣皆無權,則天下亦不可得而治!

  看完光緒皇帝的詩文課業,慈禧太后真的笑不起來了,她吩咐:此後,(皇帝)每日所作詩、論及對子,均繕寫清本,隨功簿一併呈覽。

  10

  古人認為,男人14歲就基本成年。所以,古代中國,皇帝是在14歲左右親政。

  清順治皇帝6歲登基,大約14歲親政。康熙皇帝8歲登基,也是大約14歲親政。

  同治皇帝4歲登基,直到17歲,慈禧太后還在垂簾聽政,遲遲不肯交權,最後實在是沒有理由再拖時,才勉強讓位,讓皇帝親政。但還是權力讓而不放,在軍國大事之用人行政方面,都交皇太后裁決。

  光緒十年,皇帝14歲了。因為有同治皇帝的先例,誰也不敢貿然進言。大臣們都知道慈禧太后對權力的貪欲,為了權力,連親生兒子都不顧,她還能顧及什麼?大臣們把希望寄託在同治皇帝17歲親政的時間上。

  兩年過去了,光緒皇帝很快就到了17歲。皇帝的學業、品行、氣質、風度,都是人人交口稱道的,沒有大臣能提出質詢;現在,親政的年齡也到了,親王、貴戚、封疆大吏、文武百官,都覺得皇帝該親政了。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提出應該進奏。

  慈禧太后也覺得,無論按照祖制、禮法,還是皇帝的年齡、學業,他都應該親政了,再也沒有什麼搪塞的理由。

  王公大臣們之所以如此小心謹慎,正是不久前甲申易樞之時徹底清除了恭親王和他的軍機班底,給大臣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大家對太后心有餘悸。

  12年前,慈禧太后許諾:一俟皇帝(光緒)典學有成,即行歸政。

  許諾的時間到了,慈禧太后心裡很不是滋味,也在日夜思索,尋求對策,將恭親王一系清除乾淨,正是重新調整和控制權力的重大舉措,借此正好打擊政敵,威懾百官,安插親信。為此,她處心積慮,費盡心機。

  甲申易樞,是由禦史盛昱引起的。面對這一政壇地震,禦史盛昱也目瞪口呆,後悔不迭。為此,他立即上書,試圖補救,明確提出:恭親王才力聰明,舉朝無出其右!緣以占染習氣,不能自振。李鴻藻昧於知人,諳於料事,惟其愚忠不無可取。國步阽危,人才難得,若廷臣中尚有勝於該二臣者,奴才斷不敢妄行瀆奏!惟是以禮親王世鐸與恭親王較,以張之萬與李鴻藻較,則弗如遠甚!

  慈禧太后曾吩咐:盛昱奏章,隨進隨呈。

  當近侍將這一奏章送達禦案,她讓李蓮英念,聽到一半就火了:扔出去!將盛昱降級調用。

  慈禧太后從一大堆奏章中,隨手拿起一件,是禦史丁振的,他的上疏中說得更為直接了當:

  自命下之日,朝野驚疑,中外惶惑。適有法越之事,於是,謠言騰起,一日數驚。

  臣竊反復推尋,而知皇太后求治之心過切,故罪己過嚴。罪己過嚴,故責備臣下之言亦過快。……

  恭親王在樞廷二十餘年,皇太后平粵撚,改俄約,恭親王皆在政府,豈無微勤?即有小過薄愆,而加戒飭,仍令在樞垣總署自贖足矣!而竟開去一切差使耶?

  慈禧太后沒有看完,也隨手扔了出去:哼!無聊書生!

  慈禧太后要的就是唯喏之輩,討厭的就是自以為是的恭王。她知道新的軍機班子平庸無能,所以特別指示遇緊要事件,會同醇親王商辦。淡淡的一筆,意味著大權易主:醇親王不就是首席軍機大臣?

  大臣自然明白,僅僅幾天,左庶子盛昱、右庶子錫鈞等紛紛上疏,反對醇親王入軍機、領軍機,認為這樣不合祖制!

  慈禧太后精通行政之道,她只在摺子上寫3個字:勿庸議。大臣的摺子留中,就像沒寫一樣。

  慈禧太后喜歡醇親王一片忠心,更喜歡他誠惶誠恐的樣子。他雖然回避權力,特地寫訓戒詩,教導兒子光緒皇帝:禮為人路義為門。但他對於恭親王的首席軍機之位,垂涎已久,覺得那樣才不枉活一世。太后親幸九公主府,特地召見醇親王,告訴即將發生的大事,準備讓他主持朝政,他喜出望外,只知一個勁地磕頭謝恩。表面上領軍機的是禮親王,禮親王自稱是總管太監李蓮英的門下狗,這個太監的門下狗,當然唯太后之命是從。

  慈禧太后知道,新的班子組成,政權牢牢在握了,目前最大的困擾,就是那些以救世為己任、以品德相尚的清流一派官員。這些旗幟鮮明的儒臣之中,最直言敢諫的有十人,他們不避厲害,侃侃相爭,痛斥時弊,罷斥貪官,贏得一片讚譽之聲,人稱四諫、十朋,包括張之洞、陳寶琛、黃體芳、張佩綸、張觀淮、劉恩溥、吳可讀等。

  吳可讀率先屍諫,反對易樞!慈禧太后心中煩悶,好久回不過神來。

  這些清流,讓慈禧太后頭疼,心中很是不滿。怎麼辦?就由新的班子和投機之徒出面,將清流之輩統統清理出朝。

  醇親王、禮親王為首的軍機班子,圍繞在慈禧太后身邊,自由隨意地控制著朝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