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努爾哈赤 | 上頁 下頁
八三


  喇嘛教是我國佛教的一支。佛教傳入西藏以後,在它和當地原有的本教長期互相影響的過程中,逐漸採取了喇嘛教的形式。喇嘛教按佛教信條,宣揚生命即是苦難,擺脫苦難的方法是修行。它勸說被壓迫者群眾,要聽天由命,放棄鬥爭,安分守己,忍受苦難,以換取來世的幸福。喇嘛教的這一套說教及其宗教等級制,恰恰符合後金新興統治者的需要。

  努爾哈赤模仿喇嘛教的語言,對廣大後金部民們說道:「所謂福,就是成佛。在今世苦其身,盡其心,那麼在來世能生在一個好地方,福便得到了。」

  為了崇奉喇嘛教,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努爾哈赤授意在赫圖阿拉城東高地上,修建喇嘛廟。用三年時間,建成七座大廟。

  努爾哈赤一手握著法令權柄,一手捧著喇嘛經典,動之以殘酷刑罰,誘之以憧憬來世,恩威並濟,軟硬兼施,加強了對後金人民的統治。

  第六章 馬鞭指向了中原

  努爾哈赤仰天飲乾杯中酒,望著盔明甲亮馬壯兵強的八旗健兒,大金汗王雄心萬丈:「健兒們,南面就是富庶豐饒的中原,殺過去,它就是俺女真人的了!」頓時,萬馬奔騰,煙塵蔽日,整個遼東大地在八旗的鐵蹄下發出痛苦的呻吟……

  一、奪得大明第一城

  話說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成立後金國以後,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頓內部問題上。這時的後金,已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又征撫了漠南蒙古,擴大了兵源基地,穩定了後方。不僅地域擴大,人口也猛增起來,勢力更加強盛。偏居遼東一隅之地,已經滿足不了後金統治者增加財富和向外擴張的欲望。身為後金汗的努爾哈赤,追念金朝人主中原故事,反明的意圖已昭然若揭。於是他把戰略的重點,從女真內部的統一,開始轉向外部,首先準備攻佔明朝的遼東地區。

  明朝政治日趨腐敗,遼東軍備廢弛,客觀上又給努爾哈赤戰略的轉變,起了催化劑的作用。萬曆末年,土地高度集中,窮苦農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統治階級內部,主昏臣庸,宦官當權,党爭日烈,整個社會腐敗不堪。萬曆皇帝揮金如土,侈糜無度。為了增加內庫的收入,滿足他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派出宦官,充當礦監、稅監,到全國各地收刮民脂民膏。太監高淮到遼東開礦收稅,貪暴虐民,把遼東軍民「逼上梁山」,紛紛起來反抗。他拖欠建州的參錢、珠錢長期不還。為此,努爾哈赤曾經率領輕騎兵五千到撫順關上挾賞,要求或給還參錢或將欠參錢的人交出來。明代遼東邊官進行貿易中,不是淩辱貢使,就是賞賜草率、拼命克扣,連努爾哈赤兄弟也不能倖免。這就使後金統治者不能正常獲利。

  萬曆四十四年起,遼東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後金地區的情況尤為嚴重。儘管努爾哈赤積儲有年,但是連年大災,導致農業不收,羊牛瘟疫,造成饑寒交迫,老弱死于道路。努爾哈赤無可奈何,只好命令本部居民到朝鮮王國去就食。萬曆四十五年,後金全年缺糧,且逢大災。若是出兵劫掠撫順,既是建州統治者的求生之路,又可以使人馬飽暖,緩解危急。這些因素,都促使努爾哈赤下定決心,採取軍事行動。從時間的選擇來看,既有歷史的必然性,也有現實的偶然性。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天命三年),後金國汗努爾哈赤傳令各牛錄額真,令其催促部民,用心喂好戰馬,整頓盔甲、兵械。四月初,動兵以前,頒佈攻城策略,傳令領兵的眾貝勒、大臣說:「平日,咱們為人處事,應該以正直為主;戰爭時期,咱們要提倡智巧謀略。戰爭當中,每個人要能夠做到不勞己,不損名,並能夠克敵制勝。這樣的人才能作為三軍統帥。」

  為了保證出師的勝利,努爾哈赤在戰前還申明軍紀,頒佈「兵法」,進行軍事訓練,修整器械等。他具體佈置說:「每個牛錄出五十個甲士,以十個甲士守城,四十個甲士出征。在四十個甲士中,以二十個甲士製造雲梯兩件,以備攻城之用。」為了蒙蔽明朝,一切準備工作都必須秘密進行。連伐木製造雲梯的事情,也揚言是為了大興土木,修建馬棚之用,不准走漏一點風聲。

  努爾哈赤又召開全體將領開會,向他們申明軍紀。他說:「自出兵的那一天起,到班師回城止,任何士兵不准離開自己所在的牛錄;誰若違抗命令,將嚴懲不貸。若是甲喇額真(即五牛錄額真)不向所屬軍民申明汗的法令,罰甲喇額真和違抗的人馬各一匹。若是甲喇額真已經申明了軍紀,那就將違抗的人正法。」

  在會上,他又對官兵作了具體指示。他說:「甲喇額真、牛錄額真的職務非同一般,凡是汗所委託的人,不能勝任的可以自行引退;如果勉強接受了,則會率領百人,誤了百人的事。率領千人,誤了千人的事。各個大小官職,都涉及到國家大事,非同兒戲。」

  在攻城的策略上,努爾哈赤又具體說道:「凡是攻城奪邑,如果有一兩個人盲目地率先登城,那不值得讚揚,受傷、死亡也不給賞,不予記功。」這是他對那種脫離集體的個人英雄主義者的否定。

  他又說道:「凡是毀壞城牆的,給記首功,由固山額真記錄下來。城牆破壞,固山額真吹響角螺,各處兵同時進戰時,率先登城的人記大功。」

  四月初,明朝撫順關遊擊李永芳決定,於四月十五日,在撫順大開馬市。這消息傳到了後金後,以努爾哈赤為首的眾大臣,欣喜萬分,都認為攻明的最好時機已到。遂於四月八日,召開秘密的軍事會議,研究軍事形勢和攻城部署。

  會上,四貝勒皇太極積極主戰。他說:「對明朝開戰,必須先奪取撫順城。因為此城是咱們出人的要路,也是通向明朝邊關的門戶。李永芳要大開馬市,邊備必然鬆弛。應該以精兵扮作商人,混入城中。一旦打響,施展內外夾擊。撫順城必將一舉攻克。」

  與會大臣都同意皇太極的意見,努爾哈赤又對皇八子的作戰方案作了一些補充,並研究了四項具體措施:第一,用重金收買、引誘撫順的兵卒,讓他作嚮導。第二,派人鼓動西部宰賽、援兔等蒙古二十四營到撫順討賞,以分散李永芳等人的注意力和官軍兵力。第三,派遣汗的兩個兒子前往廣甯府,探聽明軍統帥部的意向及戰備情況。第四,大造去馬市經商的輿論,來迷惑明朝的邊官。計劃討論定後,努爾哈赤便命令眾貝勒、各大臣分頭佈置、執行。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親率二萬兵馬,決定誓師攻打明朝。他周身披掛,騎上戰馬,帶領文武官員到天壇祭天,由司禮各官點蠟焚香,大家恭行三跪九叩首禮。正當這些文臣武將一齊跪下的時候,一眼望去,只見滿地翎毛,根根倒豎,恰似一座菜園。這時候,努爾哈赤也跪在下面。只見讀祝官站在臺上,捧出那「七大恨」的文來。這「七大恨」原是努爾哈赤登上汗位、建立後金國之後擬就好,全文倒真的說出一番道理來。

  文道:「後金國汗努爾哈赤,謹昭告於皇天后土說:俺的祖父、父親,未嘗損害明朝邊境的一草一木,而明廷無故生事于邊外,殺了俺的祖父和父親,這是一大恨。

  雖然殺了俺的父親和祖父,俺仍然願意與明廷和睦相處。曾經與邊官劃定疆界,立石為碑,共同立下誓言:無論明朝人還是女真人,若是有越過邊境的,看見了就應該殺。假如見而不殺,那麼罪將波及到不肯殺的人。明廷累次違背誓言,竟命令兵卒出邊,去幫助葉赫部,這是二大恨。

  自清河城以南,江岸以北,明朝人每年偷過邊境,侵奪女真地方。俺以盟言為據,殺了出境的人,理所應當。而明廷不顧盟誓,責備俺殺人,逮捕了俺派往廣甯的大臣剛古裡、方吉納,以鐵鎖加身,迫使俺送去十個人,殺於邊境。這是三大恨。

  明廷派兵出邊,衛助葉赫,使俺已經聘定的葉赫老女,被轉嫁給蒙古人,這是四大恨。

  把俺數世耕種的柴河(今遼寧省開原縣東南柴河堡)、三岔兒(今遼寧省撫順城東北鐵嶺縣三岔村)、撫安(今遼寧省鐵嶺東南撫安堡)三路,女真人耕種的穀物,不許收穫,派兵驅趕。這是五大恨。

  明廷偏聽葉赫部的話,以種種惡言誣害俺,肆意羞辱俺。這是六大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