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八〇


  還是孩提時代,他叫劉季,也就是老三。在民間有句俗話叫做「麼房出老輩子」,一個大家庭中,婆婆和兒媳同時生孩子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因此小叔叔和侄兒之間的年齡懸殊並不是很大的。

  有一次,他和侄子正在院子裡玩得滿頭大汗,只見嫂子端了一碗剛熬好的湯出來,把侄子叫了過去,抱進自己的懷裡,一勺一勺地吹著讓侄兒喝下。

  當時他也正餓極了,饞得直咽唾沫。那熱騰騰的湯,飄來一陣陣誘人的香味。他多想嫂子叫他一聲,讓他也過去嘗一口。可是狠心的嫂子連看也不看他一眼,只顧一勺一勺地喂著劉信,一直到把一碗湯喝得見了底,才拍著她兒子的屁股說:

  「滾,快跟三叔玩去!」

  這一羹之怨,竟令他嫉恨終生,所以他遲遲不封侄兒劉信,以報這一羹之仇。

  恩恩怨怨,在骨肉同胞中尚且如此,在君臣之間就更加纏夾不清了。

  記得還在洛陽南宮時,劉邦正與張良漫步在複道中,這複道是連接宮中樓閣與樓閣之間的空中通道,通過複道的窗檑,可以望見宮中以及洛水之濱的景色。

  劉邦與張良憑窗眺望,只見南宮的重重殿宇樓閣,畫棟雕樑,宏偉壯觀。河水北流,洛水東去,這裡倒不失古都氣派。

  劉邦看見有三三兩兩的臣子,聚在一起,在悄悄談論著什麼。

  他開初並不以為然,只是好奇地隨便問問:「這些人聚在一起在談論什麼?」

  張良唾口而出:「這是在謀反!」

  劉邦以為張良是在開玩笑:「這些臣下會謀反嗎?不至於吧!」

  他頭腦中的謀反,總得要統兵幾十萬如韓信、彭越之流。如果說他們要謀反還令人可信,而這些小小的將吏們,他們怎麼會謀反呢?他們有這個膽量嗎?

  劉邦並不知道,目前文武朝臣們心浮氣躁,形勢十分嚴峻。

  「我不是開玩笑的,真的不騙陛下,他們確實在謀反。」

  劉邦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這、這怎麼可能呢?」

  張良說:「怎麼不可能呢?請陛下想想,陛下以一位布衣的身份和大家一同起事,如今陛下已經取得了天下,地位已經與往昔不一樣了。陛下手中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對於過去的親朋好友,你可以給予大封大賞;對於從前你不滿的怨恨的人,你卻可以誅殺冷遇,怎麼令人不畏懼和猜疑呢?何況城邑和土地只有那麼些,立有戰功的人又是那麼多,能分封得完嗎?有的人恐怕不但得不到封賞,還可能因為過失與私怨而被殺掉,他們能不人心浮動、相聚謀反嗎?」

  這時劉邦才感到了事態的嚴重,他已無心再在複道中觀山望水,由張良陪同他走到下榻之處。張良正準備告辭,劉邦把他留了下來。

  「子房,這又如何是好呢?」

  劉邦深知失去人心的嚴重性。雖然他已成為天下人主,國之利器掌握在他的手裡,他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但是,權柄愈大,愈是不可隨便玩弄的。項羽由天下無敵到烏江自刎,不是失去人心變成孤家寡人的結果麼?

  「當務之急是穩定人心!」張良說。

  「有何立竿見影的辦法?」劉邦問。

  張良想了想,突然反問道:「陛下的臣子當中,你最恨的是誰?」

  劉邦脫口而出:「當然是雍齒!」

  張良笑了:「陛下至今還不忘他佔據豐邑降魏的事麼?」

  「當然,」劉邦說,「我沒有殺他就算不錯了!你問這幹什麼?」

  「陛下可以先封雍齒。」

  「難道他還成了立頭功的人了?」

  「不是這個意思。在陛下封賞了無可爭議的大功臣之後,可以先封雍齒。於是那些人心浮動者就會說,連陛下最恨的雍齒都封了侯,我們這些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劉邦點了點頭說:「讓我再好好想想吧!」

  他覺得這樣做可能是個好辦法,但畢竟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承受不了。

  張良告辭了。恩恩怨怨在君臣中尚且如此複雜,在敵我雙方的關係中,就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了。

  張良剛出宮,又被劉邦派人追出來請了回去。

  「陛下還有什麼吩咐?」

  「本來請子房來,還有一個極重要的事,由於談起謀反的事來,一急就反而忘記了!」

  劉邦摒退左右與張良密談。

  「最近,我得到非常可靠的消息,鐘離昧確實在韓信那裡。由此使我想起了一個令人堪憂的問題。項羽雖然烏江自刎,楚軍雖然已全軍覆沒,但楚那麼多的士兵潰散了,那麼多的將軍逃亡了,還有不少人投降到我的名下。過去有句民諺叫: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確實令人堪憂呀!當初為了削弱韓信的兵權,改封齊王為楚王,但卻沒有考慮了,韓信到楚去當王,不正如魚得水嗎?子房想到了這一點沒有?」

  「陛下憂慮得極是!」張良回答說,「如今楚雖亡,陛下一定要讓過去楚國的臣民人心安定,切勿讓他們感到惶惶不可終日,無路可走就要生變,陛下在穀城祭奠項王,就是極好的安撫人心的舉措!」

  「昨夜夏侯嬰悄悄來見我,秘密地告訴了我一個消息,魯地豪傑朱家來到洛陽去拜見滕公,為季布說情。」

  張良倒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它。

  「季布倒是個稟性忠直之人,雖然睢水兵敗時,他曾追殺過陛下,然而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當時他身為楚將,能不為楚盡忠嗎?如果今天陛下不肯赦免他,給他一條活路,那他就只有跑到南粵去,投奔敵國,為那些想和陛下作對的人效力,這不又多了一個隱患嗎?」

  「我也想赦免季布,那麼子房是否認為,鐘離昧也該一同赦免?」

  「我以為還是緩一步為好,」張良說,「赦免季布之後,肯定有不少藏匿民間的楚將前來謝罪。這時,如果鐘離昧肯露面,說明韓信並不想和他謀反作亂;如仍然藏匿不出,就說明他與韓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樣,一下子把劉邦點醒了。

  沒過多久,皇上就頒佈召書赦免了季布,季布也很快就前來謝罪,被授官郎中。

  結果鐘離昧沒有露面,露面的倒是另一個人,這就是季布同母異父的兄弟丁公。他也同是楚將,但他與季布恰恰相反,他不是有仇于劉邦,而是有恩于劉邦。那是劉邦敗走彭城的日子,丁公在追殺劉邦時,沒有逼之太急,而是有意放了他一馬。但劉邦稱帝后他沒有前去請賞,因為他畢竟是敗軍之將,怕賞未曾得到,劉邦反以怨報德,白丟了一顆腦袋。

  這次他聽說曾結怨于劉邦,而皇上索之甚急的兄長季布,也得到了赦免,並被封為郎中時,他再也沉不住氣了。於是他整理好行裝,急匆匆地趕到了洛陽,來到南宮奏請面見皇上。

  正碰上劉邦上朝議事,劉邦一聽說是丁公,知道這位楚將曾放過他一馬,心裡不禁為之一震,想起張良的獻策靈機一動,不正可以借丁公之頭,以平息楚臣的積怨麼?於是他叫傳丁公上殿。

  這位丁公正春風得意地走上殿來,沒想到劉邦一見他便勃然變色,大聲喝道:「給我綁了!」

  丁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皇上認錯了人,便大聲喊道:「陛下,我是在彭城救過陛下的丁公!」

  劉邦拍案怒斥道:「朕知道你是丁公!你身為楚臣,不為楚效忠,反而賣楚,就正是你這樣的人,才使霸王失去天下的。這種人留著有什麼益處?推出去斬了,並詔告天下,不得效法此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