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
七四 |
|
他獨自走到一片無人的荒野,號陶痛哭了一場。然後又來到路邊等待,最後看一眼侄兒。他在路邊一直等了半月,一天下午,終於看見一隻浩浩蕩蕩的漢軍走來,前面一輛車上,放著一隻高高的籠子,裡面放著一隻血淋淋的人頭,鬚髮散亂,怒目圓睜,眥牙裂嘴。因為是隆冬,頭顱還沒有腐爛,但血跡已幹,已經開始發黑了。 路邊站滿了老百姓,觀看著這位威震天下的不可一世的英雄的末日。 項伯直瞪著侄兒的頭顱,他的雙顎在抽搐,緊緊咬住牙關,生怕大放悲聲,他滿臉的亂須在抖動著。 真是國破家亡啊!這既是西楚霸王的頭顱,也是他嫡親胞侄的頭顱,他能不痛徹心扉嗎?人生還能有比這更令人悲痛的事嗎? 他只覺得眼前一黑,就人事不省了。 不知過了多久,他開始隱隱約約地聽得見他的周圍的一些人的議論聲: 「你看,他就這樣倒在路邊死了!」 「唉,真可憐,這個討飯的老頭!」 「行行好,把他抬去埋了吧!」 「誰知道他死沒有?」 「你們看,來了一位走方郎中!你行行好,看看這個要飯老頭死沒有死?」 這位走方郎中摸了摸他手腕的脈說:「沒有死,還有一口氣!」然後使勁掐著他的人中,看見他緩過氣來以後,把他抱進了一間荒屋,總比躺在路邊暖和一點,然後往他嘴裡放進一顆丸藥,再喂了他幾口水,沒過多久才慢慢地緩過氣來。 他睜開了眼睛,真是天無絕人之路,這位郎中是他當年因殺死了人亡命江湖時結識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已經認不出他來了,他激動地說: 「你連我都認不出來了嗎?我是項伯呀!」 朋友趕緊伸手捂住他的嘴說:「你剛才沒有看見你侄子的頭顱在示眾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是從前的話了!楚漢相爭,楚已經亡定了,現在已是漢家天下,這是天意!」 項伯絕望了:「我如今不僅是國破家亡,而且是重病在身,我已是心如死灰,只求一死了之!」 郎中說:「我現在住在離此不遠的穀城山中,采藥為生,你跟我上山去,一來可以逃避追捕,二來可以治傷養病,躲過這段時間,何去何從再作計議。」 於是,項怕就跟隨朋友上了穀城山。 「項伯兄大難不死,真是萬幸!」張良說,「但不知兄長今後將怎樣度日?」 項伯沉吟良久,不知說什麼的好。 張良深深瞭解他的這位朋友。 項伯為人仗義,對朋友肝膽相照。但他最大的弱點是貪財,因此對於嗜財如命的項伯來說,有三大致命「死穴」:一是成不了大事,財都怕舍的人,還能捨命麼? 二是不可能終老林泉,視財寶為第一生命的人,可能淡泊麼? 三是他身為貴族世家,難甘寂寞,要他從今隱名埋姓,是很難做到的! 這三大弱點使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窮,他突圍時藏滿珠寶的又髒又破的袍褂,還依然穿在身上。 張良又回想起秦滅韓後,自己流亡江湖的情景。 對於項伯,張良已經洞穿了他的心,他還對劉邦抱有幻想,因為他多次在劉邦危難時救助過他。因此,劉邦再與項羽勢不兩立,也很難對他反目成仇!然而,楚國剛滅,項王剛死,侄子的頭顱正在魯地示眾,身為霸王的季父,他真能厚顏無恥地匍匐在殺死自己骨肉的新主腳下麼? 張良想了一陣後摒退郎中與何肩,只剩下他們倆人時,張良實話告訴他:漢王曾多次打聽過他的下落,表示願意封賞,但必須賜姓劉。 項伯心裡象被針紮了一下,但他絕對沒有勇氣提出異議。 張良見他沒有吭聲,知道他接受了這一點。 最後張良鄭重地叮囑他,等傷痊癒之後,可下山赴漢王那裡請罪,他保他生命無虞,但千萬不能說他藏在穀城山上。切記,切記! 項伯默默地點頭,他含著淚花,表示深深的理解。 張良辭別項怕回到木屋,天已快亮。 剛躺下不久,田石就從穀城回來了,而且還隨身帶回幾位漢軍。他們是奉漢王之命來接張良下山的,說有緊急要事相商。 於是,張良只好帶著恩師的那只陶罐下山了。 來到穀城山下的瀑布邊,他令士兵把那塊黃石抬上車,和他一起離開了令他夢魂牽繞的穀城山。 在他今後的人生旅途中,他都和這塊相依為命的黃石廝守在一起。直到他羽化西歸,也帶走了這塊黃石。 黃石,張良的生命之石。 第二十四章 定陶,今夜難眠 〖劉邦在最需要韓信的困難時刻,尚且難容他,如今他準備登基加冕之時,更是要除之而後快。張良雖然一番苦心從中調解.但他明白悲劇終將發生。〗 張良趕回穀城已經下午了,劉邦午睡未起,但他睡前發話,張良一回到穀城就立刻叫醒他。 張良剛剛踏進劉邦臥榻的外間,衛士正要進去稟報,就聽見劉邦急不可待地大聲問道: 「是子房回來了嗎?快請進來!」 張良來到劉邦臥榻前,見漢王已經坐了起來。他躺在床上並未曾睡著,顯得心事重重的樣子。這與項羽烏江自刎以來,漢王臉上流露出的昂奮之色,十分不相稱。 對於個剛剛得到天下的人,難道還有一個比項羽更大的威脅? 張良有些吃驚地問:「漢王身體感到有些不適嗎?」 劉邦搖搖頭說:「睡不好覺。」 張良沉思片刻說道:「我知道漢王為什麼睡不好覺。」 劉邦滿有興趣地說道:「啊!子房不妨說來聽聽。」 張良說:「大地回春,雁飛北方。天下初定,漢王憂思的也是北方!難道不是這樣嗎?」 劉邦大笑:「知我者,子房也!天下雖定,然而韓信重兵在握,他所統帥的軍隊天下無敵。項羽雖亡,而韓信將代替他,他能讓我稱帝嗎?韓信不除,我息不安枕!」 張良說:「漢王不可操之過急,急則生變,在反與不反的問題上,韓信始終猶豫不決。當時他一掃代、趙、齊、燕時,形勢于他極為有利,可謂天時地利占盡,武涉與蒯通對他說的確系至理名言,而當時楚、漢都奈何他不得,他卻還是沒有背叛漢王。因此,今日韓信未必就會起兵謀反,也未必就會反對漢王稱帝。我以為殺之無益,如果殺掉韓信,其他的幾位王也日夜難安,不反也要反,天下又將從此征戰不息!漢王,不能再打了!」 「道理是這樣」,劉邦有些不高興地說,「然而韓信一天不除,我一天睡不好覺,請子房替我想一個萬全之策!」 張良瞭解韓信,這位當今所向無敵的軍事統帥,確實掌握著天下最大的兵權。然而韓信最多就是想封個王而已,還並沒有稱帝的野心。但劉邦始終要想除掉他,這樣韓信恐怕不反也要反了。張良知道,要想消除劉邦的忌恨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延緩這一次攤牌。 「漢王,八年兵戈,天下擾攘,人心思定,如果操之過急,重開戰端,陷民於水火,恐怕就會失去民心,希望漢王能夠慎重!」張良苦口婆心地勸說劉邦。 但漢王仍耿耿于懷,默然不語。 「請漢王想想,如果在小修武那天早上就把韓信殺掉,或者後來在他求封假齊王時把他除掉,那麼漢王今日能剷除項羽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對韓信只能逐漸削弱他,而不能立刻消滅他,否則將於己不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