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他連衣冠都來不及穿好,抓起佩劍就往城樓上跑。來到城樓矮牆邊往下一望,只見劉邦的千軍萬馬如洪水怒潮席捲孤城,宛城已是朝不保夕了。 此刻南陽守奇面如土色,心如死灰,與其城破做劉邦的刀下鬼,不如做個大丈夫引頸自刎。於是他嘩的一聲拔出劍來,往頸上一架,只聽得噹的一聲,劍被隔開。他睜眼一看,是舍人陳恢揮劍將他的劍擋住,然後對他說: 「郡守何必輕生,就是要死也為時尚早!」 郡守無可奈何地說:「你叫我不死,又有什麼良策呢?」 陳恢道:「我早就聽說過劉邦能寬容待人,不象項羽濫殺無辜,公如肯歸順沛公,既可保全祿位,也可以安定百姓。秦連扶蘇、蒙恬尚且難保,公又何必為二世盡忠?」 城下攻城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郡守默默地想了一陣,終於說道:「即使我願降,又有何人能為我傳遞這一消息呢?」 「郡守放心,請允許我代你前往沛公大營求和。」陳恢說。 郡守修書一封,射往劉邦陣中。士卒拾得,趕緊報往營中,沛公拆開一看,便對身旁的張良說:「宛城立馬可下,何必再與他糾纏,耽誤我的時光!」 張良卻持不同的看法:「沛公難道忘了,這位郡守南陽保不住,就敗守宛城。若宛城保不住,他還可敗守其他縣城。一郡十多個縣,等你一縣一縣地攻打下去,要打到什麼年月呢?若郡守一降,其它縣城不是迎刃而解了麼?」 劉邦想了想,覺得他說得在理,便下令停止進攻宛城,讓郡守的使者前來談判。 陳恢來到以後,拜見沛公後進言道:「我聽說楚王曾經和眾位將領有約,先入關中者便可以為秦王。如今足下圍攻宛城,而與宛城相連的縣一共有好幾十座,擁有很多官吏和百姓。如果他們知道投降後有命難保,就必然拼命死守。即使沛公有精兵猛將,未必就能一鼓而下。強攻硬打,損兵折將,曠日持久,徒費時日。如果捨下宛城西去,那麼宛城必定發兵追擊,這樣足下前有秦兵,後有宛卒,腹背受敵,勝負難以預料,又如何能順利入關?豈不妨礙了沛公的大計!我以為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勸降郡守,封之以爵,命他仍守宛城,足下率宛城士卒一同西行,沿途縣城就會效法宛城,開門迎降。足下就可以長驅直入,順利入關了。」 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劉邦興奮地和一旁的張良交換了一個贊同的眼色,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欣然答道: 「我和子房早有這種見解,只是時機尚未成熟。既然郡守願開城迎降,一定晉爵留守,請先生立刻回去報告郡守。」 宛城一下,震動極大。 沛公招集宛城人馬與自己並為一處,立即浩浩蕩揮師西進。沿途嚴格約束自己的隊伍,不騷擾百姓,使秦地的百姓得以安寧,非常歡迎沛公的隊伍。於是,冒著盛夏酷暑,劉邦經丹水,高武侯鰓、襄候王陵投降。緊接著攻下胡陽,然後番陽令吳芮的別將梅鋗又與他一道攻打析縣和酈縣,都很快的開城迎降,一路望風而下,南陽郡便很快落入劉邦手中。 眼看武關就在前面,武關一破,入秦的大門就洞開了。這時候從北邊傳來一個令劉邦震驚的消息,秦大將軍章邯帶領著他的全部軍隊向項羽投降了。當初,楚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北上救趙,後來項羽殺掉宋義取代為上將軍,破了秦將王離,如今又收降了章邯,使得各路諸侯都依附于他。這樣,項羽既戰勝了強大對手——秦軍主力,又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結束了在北方的糾纏,使自己升格為壓倒一切的唯一最強大的力量。劉邦一下子意識到,他與項羽終將化友為敵,一場爭奪關中即爭奪最高權力的決戰,遲早必然到來。 他突然感到了局勢的嚴峻。 劉邦一面下令做好加緊進攻武關的準備,同時請張良前來密商有關入關的事宜。張良向沛公提出應先派遣一人,潛入關中,為沛公入關進行策反遊說,以為內應。劉邦十分讚賞這一舉措。 張良向劉邦推薦了一位魏國人名叫寧昌,此人膽大機敏、善於應變。 一天深夜裡,沛公和張良秘密召寧昌入見,向甯昌面授機宜,並為他準備了黃金珍寶、車輛馬匹,以及過關的印符,讓他冒充進京的信使連夜出發。 臨行張良告誡他說:「咸陽非久留之地,完成使命之後,速速返回覆命。」 甯昌的車馬趁夜色掩蓋,沿著馳道匆匆向西馳去。 天明,劉邦的大軍就向武關進發。這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八十五裡,是秦關中的重要門戶,也是東西交通的樞紐。但這位武關守將,西望咸陽,趙高專權,濫殺王公大臣;二世昏庸,耽于聲色狗馬;東望中原,王離敗、章邯降,大勢已去。眼看劉邦大軍驟至,守關的殘兵敗將根本難以抵禦。再加上風聞沛公一路上仁厚信義,不殺降官,便乾脆打開關門迎入了沛公。 劉邦萬萬沒有想到,一座雄關就這麼兵不血刃地攻了下來,眼看前面就是嶢關,便下令督促大軍直通嶢關。 張良忙對沛公說:「沛公切勿急躁,武關雖然得手容易,若不加強防衛,項羽大軍隨後就到,你能抵擋得住嗎?」 劉邦恍然大悟:「子房以為應該如何防守?」 張良說:「現在就是要關門謝客。立即加固關防,使它固若金湯,並派重兵良將鎮守,以拒各路諸侯于關外。這樣,沛公便可以領兵從容擊殺秦軍於關中,直搗咸陽,何愁暴秦不滅?」 於是沛公依照張良的計謀,令士卒加固武關,並派一員得力的將領守關,才驅兵來到嶢關下。 紮營之後,劉邦帶著張良等一班謀士,前往觀看地形。這嶢關在關中藍田縣境,故又名藍田關,氣勢雄偉,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再加上有重兵把守,看來決非武關那麼容易攻下了,張良建議還不如乾脆退守武關,可以觀望東西兩面的形勢。 劉邦剛退回武關不久,一天深夜有人來到張良的帳前求見。來人是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化作一個游方郎中的模樣,張良感到十分奇怪,不敢怠慢他,恭敬地請他坐下,然後才開口詢問: 「老先生前來造訪,有何見教?」 「咸陽有子房故人,聞子房有疾,特遣老友為子房送藥。」 張良愕然。 老人從他的拐杖頭上取下一個小包,雙手遞給張良,然後說:「老夫受人之托,未辱使命,告辭了!」 張良忙說:「老先生旅途勞頓,請歇息幾日再去。」 「此地不宜久留,恐誤軍機要事,告辭!」 這位神秘的游方郎中,立刻轉身,頭也不回地走去。 張良捧著這個小包凝思片刻,突然雙目掠過一道閃電般的光輝,他急忙把小包拆開,裡面只有三樣東西:一根芹菜、兩塊石子、一隻死去的甲殼蟲。 張良把這三樣東西攤在桌上,看了大半夜不解其意。 他背著雙手反復踱步,然後又來到桌前,將這三樣東西反復排列,當他把芹菜、兩塊石頭和死甲殼蟲排成一線時,他豁然開朗了。 這肯定是寧昌差人送來的緊急信件,因為路上盤查甚緊,以送藥為名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秦(芹菜)二世(二石)已亡(死甲殼蟲)。」 秦二世死了!他是怎麼死的?病死的嗎?他年齡不大,可能性很小。是不是趙高取而代之,這種可能很大。 不管怎麼說,秦二世的死,說明咸陽必亂,這是一個天授劉邦的難得的機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