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則徐 | 上頁 下頁


  林則徐把他們看作先賢,並沒有當成自己的先世。封建地主階級及其史家硬把這兩者聯繫起來,無非是在宣揚「世宦家族出良裔」,仿佛林則徐這一歷史人物是在他先輩積累的「清德」庇蔭下出現的。

  其實,說林則徐出生于下層封建知識分子世家則較為恰當,祖父林正澄落魄中州,是一個窮教讀先生,在他晚年,林則徐伯父和父親也以教讀為業。父親林賓日雖然有著廩生的固定津貼收入,但,實際上已是「自食其力」,主要靠腦力勞動和部分體力勞動為生的自由職業者了。林則徐的母親和姐妹們則搞一些手工藝勞動來貼補家用,「遷就度日」。

  在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擺在下層封建知識分子面前的出路,無非是兩條:要麼「學而優則仕」,靠科舉制度擠進封建官僚門坎,企望高官顯貴;要麼淪落潦倒,貧窮一生。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在科舉入仕的道路上苦心奮鬥,耗盡了精力,朝思暮想的是金榜題名,獲取封建官僚的身份地位。雖然沒能達到目的,但他仍未放棄努力,進而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

  所以,當林則徐一來到人間,他的父母就已經為他設計了一條「學而優則仕」的人生道路。

  林則徐4歲那年,其父林賓日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那時,林賓日在本城羅姓人家的私塾裡教書,他把兒子帶到那裡, 常常抱在膝上,「自之無以至章句,皆口授之」。教他口頭跟讀。7歲時,便教他作文。一直到12歲,林則徐跟隨父親,就學于文筆書院。他後來回憶說:

  府君之教,諄諄然,循循然,不激不厲,而使人自樂於向學;講授書史,必示以身體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務使領悟而後已,然未嘗加之笞撻,即呵斥亦絕少。

  又說:

  每際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風怒號,一燈在壁,長幼以次列坐,誦讀於斯,女紅於斯,膚粟手皸,恒至漏盡。

  由此可見,林則徐父母望子成龍之心情多麼迫切。

  由於父親的諄諄誘導,加上自己的發奮苦讀,少年林則徐文才出眾,被譽為「神童」。一次,有人試他的才學,出了一個上聯「鴨母無鞋空洗腳」,他馬上應對「雞公有髻不梳頭」。還有一次,老師帶著學童們遊玩彭山絕頂峰, 出「山」、「海」二字, 試叫學童們各作一對七言聯句。當其他學童還在冥思苦想時,林則徐第一個吟出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於此,林則徐「以童年擅文名」。 林賓日曾說 :「此兒性靈,時有發現處,不引之則其機反窒。」林則徐的「擅文」,不僅靠培養引導, 更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換來的。

  1796年,12歲的林則徐歲試中佾生,應郡試第一。

  第二年參加科試,中秀才,即入鼇峰書院讀書。

  他的應試之作《仁親以為寶》是一篇華麗的八股文,是現存林則徐最早的文章。當時被人們大為推崇,收入《制義叢話》卷十七中。

  少年林則徐家庭生活比較清苦。林家每到除夕之夜才難得地吃上一餐算是佳餚的素炒豆腐。也只有在除夕之夜,掛在壁上的油燈才有兩根燈芯。為了讀書,林則徐「每典衣以購之」。有一段時間,他還在閩縣衙門內兼做知縣房某的書廩 (抄寫員),以其所得聊補讀書費用。鑒於這樣的家境,當時就有人勸林賓日讓其兒子改業,讀書進仕觀念很深的林賓日當然不會同意,「惟笑不應」。林則徐剛剛懂事, 看見母親和姐姐們都為生活而忙碌,「往往漏盡雞號,尚未假寐」,深感不安,「請代執勞苦,或推讓飲食」。母親和父親有著同樣的觀念,她對兒子嚴肅地說 :「男兒務為大者、遠者,豈以是瑣瑣為孝耶?讀書顯揚,始不負吾苦心矣。」父母的言傳身教, 更激起了林則徐發奮攻讀的決心。

  林則徐的父母還在同情下層人民痛苦,不滿官僚地主巧取豪奪、貪污中飽方面,給幼小的林則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母「視人之急猶己家, 雖至貧再三, 尚阝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難,忘乎其為屢空也」。他兒時親眼看到父親把米送給困窮如洗的三伯父,自己和母親忍饑挨餓,還告訴他說:「汝伯父來,不得言未舉火。」

  父親「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有一次,一個士豪想用重金賄買他父親,為其保送文童,遭拒絕。

  又有一次,「裡中有豪猾者,欲延府君課子, 不惜厚聘。府君疾其衰行,堅卻之」。

  父母不滿官場貪污腐敗。林則徐10歲那年,閩浙總督伍拉納、福建巡撫浦霖、按察使錢士椿等貪贓枉法事泄,被革職拿辦,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一大醜聞。在此前後,父親每每教讀回來,總和母親怒形於色地談論。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林則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林則徐後來在官場上注意瞭解民間疾苦,作風正派、剛直,保持著不屑與貪官污吏為伍的某些銳氣,都不是偶然的。

  林則徐在鼇峰書院求學7年,一直到1804年20歲時中舉為止。當時的鼇峰書院是福建的最高學府,主持書院的山長鄭光策, 是一個進士出身、「有心用世」的封建士大夫。他為人正直,憤於吏治腐敗;他講求「明禮達用之學」,鼓勵學生立定志向,有目的地讀書。所以鼇峰書院的教課,不僅有制義詩賦,還注意到經世之學,「一課制舉藝, 一課古文論志,考辨諸體,期學者力經史之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