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則徐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初露才華青少年 公元1785年8月30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已是半夜時分,福州城內, 一片寂靜。 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然而,惟有離貢院不遠的一條叫做左營司的小巷裡,一戶「矮屋三椽」的人家,卻還亮著燈火。忽然,屋內「哇——」的一聲,清脆響亮,劃破夜空,傳向四方。一個男嬰降生了。這個男嬰,便是日後我國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一個以「舌耕」為生的窮秀才,母親陳帙,家庭婦女。林家當時已有幾個大小女兒,先年曾有一個男孩,不幸夭折。看到剛剛墜地的嬰兒是個男的,一家人歡天喜地,忙裡忙外,雖已夜半更深,竟然都毫無睡意。 封建時代的人們相信天命,在偉人、名人的出生問題上,總要帶著神秘色彩地渲染一番。 關於林則徐的出生及取名,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 林則徐出生那天夜裡, 其父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孩子一降生, 他就立即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美稱的南朝才子徐陵,認為是個吉兆,便給孩子取名「則徐」。 另一種傳說,林則徐降生時,恰好新任福建巡撫的徐嗣曾鳴鑼打轎從林家門口經過,林賓日給孩子取名則徐,希望兒子將來像徐嗣曾那樣高官顯貴。 雖是傳說,但對於林賓日這樣的一介寒士,期望自己的兒子日後飛橫騰達,光宗耀祖,倒是符合他的傳統的思想感情的。 地處閩江下游平原,瀕臨臺灣海峽的福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前202年,這裡是閩越國的都城,漢滅閩越後,這裡是置冶縣和侯官縣。 嗣後的1000多年間,雖經王朝更迭,福州多次變換名稱,卻一直為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林氏家族原落籍於莆田縣,宋代遷到福清縣杞店鄉,直到清朝初年,林則徐的五世祖林學弢,才把家遷到省治「始占籍侯官」。 林則徐祖上四代,都無科名和官職。祖父林正澄,雖苦讀經書,是個閩縣廩生,由於無法以舉業爬上封建官僚的階梯,長期隨叔父游宦中州,在河南、山東一帶靠教讀謀生。祖父在外教讀收入不豐,而祖遺的田室也並不優厚, 加上生有5個男孩,「都無生業,家口浩繁」,家境一日比一日拮据。祖父出門一去10餘年,等到他從河南回到侯官,已是「外欠頗多,利息重積」,被迫「將住屋售人,以償債務」。第二年,祖父在窮愁潦倒中憂鬱死去,遺下的田產全部變賣掉,然而舊債仍未還清。 這是林則徐誕生前10年發生的事,那時他父親20來歲,還沒成家。 林則徐父林賓日,年幼時因生活不繼而失學,直到13歲才上私塾讀書。由於家庭中落的刺激,他醉心舉業,不甘「以貧廢學」。他參加過府試,因突遭母喪,不克終試。此後,他不得不「自食其力」,出外當私塾先生。後靠自己「舌耕」的積蓄,在左營司巷典來一間小屋,于1777年建立了小家庭。婚後繼續苦讀經書,冀望通過科舉仕途,取得功名富貴,重振門庭。因「心力交瘁,猶苦志讀書,終夜不寢」,得了眼疾。 1778年即29歲那年,林賓日終於得縣試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經過歲試,補為廩生,頗負時譽。 1780年,林賓日參加鄉試,因「第三場病目未與」,沒有考中舉人。繼續當私塾先生,收入並不豐裕,當時僅夠分期頂還其父生前積欠的債務、廩生的津貼,當然不足以養活一家,因此妻子和他們先後養育的8個女兒,都從事女紅,剪劄「象花生」,「遂貿真值,以佐家計」。 因林則徐後來位列清朝名宦,時人就有意隱諱他的家史,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閩中甲族——福州東林聯繫在一起,說他「家傳五尚書」,是簪纓世胄、封建官僚貴族後裔。也有人說「林氏自唐後即為閩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稱其三世五尚書,皆以清德著」。這些說法都牽強附會。所謂「三世五尚書」,是指明成化至萬曆間的林瀚一門。其實用林則徐自己的話,就可足以說明。他在青少年時代的讀書劄記中寫道: 瀚為南兵尚,子庭機為南禮尚。庭機子燫,字貞恒,禮部尚書;燫弟烴,南京工部尚書。瀚次子庭枊,先為南工尚,所謂三代五尚書是也。 這與當時遠在福清縣杞店鄉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