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傳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今則推輪命將,鳴鼓出師,征浙右之樓船,下朗陵之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吳孫皓之計窮,自當歸命;陳叔寶之數盡,何處偷生!應淮南將士軍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聞聲教,雖從偽俗,應樂華風,必須善擇安危,早圖去就。如能投戈獻款,舉郡來降,具牛酒以犒師,奉圭符而請命,車服玉帛,豈吝旌酬,土地山河,誠無愛惜;刑賞之令,信若丹青,苟或執迷,寧免後悔。王師所至,軍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虜焚燒,必令禁止。自茲兩地,永為一家,凡爾蒸黎,當體誠意。 柴榮在這篇詔書中,詳述了攻伐南唐的理由——攻閩伐越,塗炭湘變,接納叛臣,勾結契丹,「罪惡難名,人神共憤」。接著便以宰相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以忠武節度使王彥超為行營副都部署,偕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十二員大將,帶領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指南唐北疆的門戶壽州。其後,又連續兩次御駕親征,深入江淮腹地。 是時,文恬武嬉的南唐君臣,依然沉醉在歌舞昇平之中,對後周蓄謀發動武裝進攻完全喪失了警惕。當初,南唐對於中原王朝可能興兵南下還是有所戒備的。南唐與後周以淮水為界,每逢冬季淮水河道淺涸,為了防犯周軍突襲,南唐在淮水南岸沿線重鎮都要增兵戍守,俗稱「把淺」。近幾年,由於沿淮邊境平安無事,壽州監軍吳延紹戰備思想日漸淡薄,認為「把淺」是虛耗軍餉糧草,便下令撤走沿淮戍卒,遂使北部邊防空虛。 等到後周將士大舉渡淮,南唐君臣才倉促佈陣,遷翰林承旨殷崇義為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咸師朗為副手,將兵趕往壽州(今安徽壽縣)禦敵。又匆忙派人攜帶蠟丸密書出使遼朝,請求耶律出兵尾追後周兵馬南下,雙方奮力夾擊。不料,南唐使者中途為後周探馬截獲,聯遼破周大計未成。後周也極盡挑撥離間南唐與契丹的關係。契丹國主在此前後委派其舅父前來交聘特產方物,南唐遣使到邊境迎接,並在清風驛館舍舉行夜宴接風。此事被後周將領荊罕儒探知,重金收買劍客化裝行刺,割去契丹特使首級。契丹國主中計,遷怒南唐背信棄義,遂與南唐斷絕來往。 後周兵馬攻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淮南軍事重鎮壽州。由於這座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又有智勇雙全的南唐名將、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把守。可惜,貪功輕敵的劉彥貞和有勇無謀的咸師朗到壽州後,不顧劉仁贍有理有據的勸阻,貿然帶兵出城硬拼,結果全線潰敗,劉彥貞死後,咸師朗被俘。劉仁贍只好閉城嚴守,李穀久攻不克。多謀善斷的柴榮,惟恐攻城曠日持久,師勞兵疲,士氣低落,便當機立斷,毅然改變戰略:孤立壽州,圍而不攻;調集精銳,襲取他州。 滁州(今安徽滁縣),位居淮之南、江之北,環城皆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此時,對後周來說,它是渡淮南下的重要門戶;對南唐來說,它是拱衛京師的西北屏障。特別是城外清流關易守難攻,兩側山崖陡峭,只有一條小路從關下通過。可謂一夫荷戈,萬夫莫當。因此,柴榮選定滁州為又一戰略目標,同時委派禁軍統帥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率領數千精兵強攻。李則詔示有「江南一柱」美稱的名將皇甫暉領兵十萬固守。雙方首次交戰於清流關外,後周兵馬因為初來乍到,不熟地形,闖關失利。趙匡胤傳令停止進攻,暫行後撤,策劃改日再戰。皇甫暉也鳴金收兵,率領大隊兵馬回城養精蓄銳,只留少數官兵把守關口,醞釀他日再決雌雄。 鏖戰前夕,趙匡胤面對險關重兵,內心頗為焦慮。他信步走出營帳,向附近村民探問當地山川形勢。從村民口中得知,村內有一學究足智多謀,似通兵法,或許能為他攻關破城助一臂之力。趙匡胤聞聽大喜過望,當即登門拜訪。學究深為趙匡胤禮賢下士的誠意所感動,二人交談起來甚是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相識恨晚之慨。 談話中間,學究問:「皇甫暉威名流布南北,將軍與之相比如何?」 趙匡胤如實回答:「在下非其對手。」 學究又問:「將軍的兵力與皇甫暉的兵力相比又如何?」 趙匡胤答:「彼眾我寡,難以相提並論。」 「兩軍初戰勝負又如何呢?」 「彼勝我敗,畏其乘勝出擊,故問計於君也。」 學究對趙匡胤說:「不才胸有一計似可助將軍轉敗為勝,因禍為福,但純屬芻蕘之見,不知當講否?」 趙匡胤應聲施禮道:「仁兄請講,末將願洗耳恭聽。」 「關下山的背面有一條羊腸小路,蜿蜒逶迤直通山前,路面荊棘雜草叢生,常年無人涉足。就連皇甫暉麾下將士,也無人知曉。倘若沿此路翻山偷襲州城,可以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況且,眼下西澗漲水,南唐官兵又正陶醉於初戰告捷的小勝之中,全軍上下麻痹輕敵,恰是將軍突然襲擊的有利時機。假如將軍由山後小路率眾直抵西澗,再泅水向城下猛撲,便可攻下州城。此乃兵貴神速,出其不意也。」 趙匡胤聽罷深以為是,當即許以重金,懇請學究代聘嚮導。學究表示,士為知己者死,願鼎力相助,玉成此事。 這位學究就是趙匡胤得天下後,傳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北宋名相趙普。 趙匡胤返回營地,傳令全軍午夜開拔,輕裝潛行熄火禁聲,違令者斬!當偷襲的後周官兵突然出現在清流關口,皇甫暉聞訊驚慌失措,忙令滁州城外的南唐將士退回州城,收起吊橋固守。趙匡胤躍馬麾兵,緊追不捨,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暉為了穩定軍心,站在城樓上向趙匡胤叫陣:「人各為主,有膽者當列隊佈陣以決勝負。」趙匡胤成竹在胸,爽快應戰。皇甫暉整隊率眾複出州城拼殺,趙匡胤迅即上前迎戰。只見趙匡胤飛身跨上坐騎,一手緊勒馬銜,一手揮舞利劍,如猛虎下山一般撲向皇甫暉並大聲疾呼:「吾今日專門擒拿皇甫暉,他人均非本帥仇敵,請速讓開!」吼聲未落,已沖到皇甫暉面前。兩人沒戰幾個回合,趙匡胤就用利劍擊中皇甫暉頭部,迫其翻身落馬,為蜂湧而上的後周官兵生擒。南唐守軍見主帥敗陣,頃刻大亂,滁州遂被攻克。 滁州奏捷,趙匡胤又指揮所部兵馬乘勝東進,配合韓令坤先後攻下南唐東都揚州和與之毗連的泰州。 在滁、揚、泰三州陷落前後,李感到勢態嚴峻,先派遣泗州牙將王知朗攜帶他的親筆書信,前往徐州面呈柴榮,乞求退兵。信中說:「唐皇帝奉書大周皇帝,請息兵修好,願以兄事帝,歲輸貨財以助軍費。」儘管李對柴榮尊「大」稱「兄」,納貢求和,但柴榮沒達目的,豈肯罷休?他對李的議和書信置之不理,繼續進兵。於是,李又提高使臣級別,改派戶部侍郎鐘謨和工部侍郎李德明兩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再以金器千兩,銀器五千兩,繒錦千匹,外加犒勞將士的禦服、茶藥,牛五百頭,酒二千斛為見面禮,到後周統帥大營求見柴榮,甘願稱臣納貢,以求罷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