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陸遊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文人狎妓與一般嫖客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是出於精神上的壓抑和苦悶而尋求心靈的渲泄與寄託。按儒士的觀念,雖然不反對妻妾成群,卻把狎妓視為放浪,而落泊文人縱跡青樓,就是有意違逆自己的觀念,在這種自我放縱、自我折磨中贏得報復命運的快感。但他們心靈深處仍然是痛苦的。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更多的是慨歎與傷感。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是在科場不得志的情況下的發洩,「奉旨填詞」、專為青樓作歌更是對命運、對當朝的無聲反抗。陸遊心中有怨意,有不平,所以在酒樓歌院放縱行跡,這是對自我也是對時代與命運的一種逆反,要讓自己麻醉、遺忘。然而這種麻醉與遺忘只是暫時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嬌音玉顏不解憂,離開了玉壺、名姝,他感到更加空虛。 《成都行》用大段篇幅寫名花、名酒、名姝給人帶來的沉醉與歡快,是先揚至極點,再抑至極點,構成情緒的突轉,將詩人內心的空虛、悲憂一下子暴露無遺。此詩是採用了古詩中慣用的以離憂寫失意,以美人借代理想的手法。還有什麼比離開美人或求而不得更讓人傷感呢?那就是文人的理想文人的幻夢。 《成都行》末四句似乎表明詩人的空虛是因為不見美人的尺素書,但實際上,是因為看不到希望,「坐悲新霜點鬢須」,詩人白髮又添,怎麼能不悲憂? 陸游在成都沒呆多久,乾道九年(1173年)春,即調任蜀州(今四川重慶)通判。他在蜀州仍然很不得意,《初到蜀州寄成都諸友》一詩說道:「流落天涯情欲絲,年來用短始能奇。無材藉作長閑地,有懣留為劇飲資。萬里不通京洛夢,一春最負牡丹時,壁箋極與諸公道,罨畫亭邊第一詩。」無材便長閑,本是因果關係,詩人卻說正好借無材而長閑,是對自己的調侃,更隱含有材不得用的激憤;因懣而劇飲,詩人也把這種客觀因承變為主觀選擇,用憤懣來助劇飲,表明詩人是清醒地、有意地借酒渲泄而非渾渾噩噩地在酒中忘世,那麼很顯然,酒只會助長這種憤懣而不會消融它。「無材」、「長閑」、「有懣」、「劇飲」這類字眼在古詩中是司空見慣的。詩人打破遣詞造意的常規,使得它們具有了翻新出奇的表現力,使得語氣因之強烈了許多。「萬里不通京洛夢,一春最負牡丹時」,更加直接地表現了詩人遠離朝廷、不被重用虛度光陰的苦惱和焦慮。牡丹是豔麗的、生機勃勃的詩人卻「流落天涯情欲絲」,在這鮮明的對比中,詩人有了最後之歎。 陸遊在蜀州期間有時也去成都,他的行蹤反映到他詩中。《自蜀州暫還成都奉簡諸公》一詩表明他的心情仍是充滿了沉鬱與無奈: 「不染元規一點塵,行歌偶到錦江濱。 淋漓詩酒無虛日,判斷鶯花又過春。 客路柳蔭初墮歲,還家梅子欲生仁。 更須著意勤相過,要信年光屬散人。」 詩人的詩漸漸顯出了「老」氣,這種「老」不是身衰體朽那樣的老,而是意境的渾醇和技巧的成熟。少壯的銳氣與字句的鋒芒內化為心的沉著與詩的凝重,並且飄逸出幾分空靈之韻。 這年五月,陸遊又改調攝嘉州(今四川樂山)州事,家屬留在蜀州。 朝廷沒有大動作,四川也風平浪靜,生活缺少新鮮刺激,缺乏活力與激情,陸遊的心情一如既往地若悶,他也一如既往地以詩酒度日。出遊所作的詩中,看不到多少歡快氣氛。如《淩雲醉歸作》: 「峨嵋月入平羌水,歎息吾行俄至此。 謫仙一去五百年,至今醉魂呼不起。 玻璃春滿琉璃鐘,宦情苦薄酒興濃。 飲如長鯨渴赴海,詩成放筆千觴空。 十年看盡人間事,更覺麯生偏有味。 君不見葡萄一鬥換得西涼州,不如將軍告身供一醉。」 陸遊早已被人稱作「小太白」,這麼多年來「看盡人間事」,才隱隱體會到「李白鬥酒詩百篇」的真意不在縱酒也不在放筆,而在放縱、狂抒他的愁懷,宦情苦薄,詩人追慕謫仙的愈沉重愈超然的胸臆,他的詩中也飄出一股落於人間超物外的仙氣來。「君不見葡萄美酒一鬥換得西涼州,不如將軍告身供一醉」,對比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此不復還,」不光句式相仿,也有了李白還共長風去不歸的瀟灑姿態和奔洩氣勢。 《淩雲醉歸作》末二句的句式自由奔放,這在陸遊的詩作中是不多見的。這可折射出他精神上的超脫。 對世事愈來愈看得開,對世間、人生的所謂理想、信念、道義、規範等等也就愈不以為然,反映到作詩中無論形式、內容同樣也少了許多束縛。他的詩越來越能自如地表現他的思想、情緒而文字上越來越少雕琢,卻又自然而然地達到工巧。如《獨游城西諸僧舍》:「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蘚崖直上飛雙屐,雲洞前頭岸幅巾。萬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塵。非無好客堪招喚,獨往飄然覺更真。」律詩一般不重複用詞,可「看山看水」這一重複卻妙出天然,不可替換,如用「觀山看山」或「賞山悅水」,韻味就少了許多。「飛雙屐」不僅寫爬山之快,更顯出心情之暢。「飛」字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心欲飛自然感到身如飛,所以無心而又極有心地用了這個字。第三聯「欲呼」與「不多」一氣呵成,嚮往天空棄絕塵世,在「獨往飄然」中進入到審美的自由境界,體會到了人生自我解脫的至真意境,與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達到了精神的內在溝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