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陸遊 | 上頁 下頁 |
二 |
|
§1.在國難中生長 陸游生於宋徽宗趙佶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 他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但出生地是在淮上。那時他的父親、淮南計度轉任副使陸宰正奉上諭卸任進京,攜家眷乘船路過淮上時,陸遊便在舟中誕生。 陸遊字務觀,據說因為陸游母親臨產前夜夢見了北宋著名詩人秦觀(字少游),所以陸宰以秦名為兒子的字,以秦字為兒子的名。陸遊早年號熱瞞,入蜀後自號放翁。 陸游自稱遠祖是「鳳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輿陸通,近祖是唐丞相陸贄。他的老師曾幾說他是晉代大詩人陸機、陸雲之後。可以確認的先世是陸游的高祖陸軫,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由農家子弟中進士,釋耒從仕,先後做過會稽太守、吏部郎中、直昭文館、贈太傅,以及睦州太守。居官四十年未置田產。後掛冠歸隱,修道煉丹。 陸游的曾祖是陸軫的次子,國子博士。他的次子陸佃是陸游的祖父。 陸佃字農師,號陶山,少從王安石學經,是王氏新學人物,但不同意王安石新政,後入元祐黨籍。神宗時任國子監直講、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宣講王氏新學。哲宗時任禮部尚書,修撰《神宗實錄》。徽宗時為吏部侍郎,修《哲宗實錄》。曾出使遼國,歸來寫有《使遼語錄》,拜尚書左丞,贈太師、楚國公。因受蔡京排擠,又名在舊黨之籍,故罷為中大夫知亳州,不久去世。陸佃著書二百四十二卷,成為陸氏家學。他也長於詩文,尤其是七律甚工。 陸游的父親陸宰,字元鈞,號千岩,繼承陸氏家學,也工於七律。徽宗政和中做過淮西常平使者,宣和末為直秘閣、淮南計度轉任副使。 此時出生的陸遊,是他的第三個兒子。陸游的大哥陸淞,字子逸,號雲溪,後來官至辰州守、天臺宰,晚年病歸山陰。陸游的二哥陸子清,號次川逸叟,後來知嶽州,贈太尉。 陸游十四歲時又有了一個小弟弟,名叫陸涭,字仲虛。後來做過泉州、嚴州通判。 陸遊在這樣一個仕宦世家、書香門第所受到的影響是非常良好的。 陸佃、陸宰作為富國強兵、銳意革新的王學的傳播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陸遊,使他始終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愛好詩文的家風培養了陸游的詩人氣質與才能。他將來的人生道路——由思蔭或科舉踏上仕途,也是由這樣的家世基本確定了的。 不過,在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家庭影響對於陸游的人生來說只是最初的和次要的,他更多地受到來自社會的種種具體而深刻的影響,使他的一生打滿了時代的烙印。就在陸遊出生的這年冬天,北方的女真人建立金朝,發動大軍南侵。當時宋王朝政治腐敗,軍隊也腐朽到毫無戰鬥力的地步,十二月,金人佔領燕山府(今北京市),隨即進攻太原。宋徽宗趙佶驚惶失措,將政權交給太子趙恒,自己一徑逃到鎮江。趙恒稱欽宗,改元靖康。他本來也準備逃跑,但因為禁軍都有家眷,不肯跟他走,他便割地賠銀和金人議和。金人一度退走,不久又捲土重來,包圍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將徽宗、欽宗父子連帶他們的親眷一併掠走,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靖康之恥」。 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時任兵馬大元帥,不在汴京,故得倖免。 他從河北逃回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即帝位,改元建炎,是為南宋高宗。金兵繼續南侵,高宗不敢抵抗,十月逃往揚州,建炎三年二月自揚州逃到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趙構迭次遣使向金朝稱臣請降,也沒有制止住金兵的南侵。建炎三年冬,金兵陷建康,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直趨臨安。趙構乘船浮海避難。金兵窮追未獲。江南人民奮起抗金,迫使金兵於建炎四年二月北退。趙構回到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府,次年改年號為紹興元年。紹興二年五月,他回到臨安,定臨安為都。 在金兵進逼東京的時候,陸宰的官職是京西轉運副使。金兵退後,禦史徐秉哲彈劾他轉運不力,陸宰被免職。此際金兵再度攻打開封,陸宰攜妻帶子逃到壽春(今安徽壽縣)。1129年10月金兵攻陷壽春,陸遊全家倉皇逃難。情勢之險惡,正如後來陸遊詩中所回憶的:「我初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經歷了千辛萬苦,陸遊一家回到山陰魯墟故居,但金兵攻到長江以南了,魯墟靠近官道,無山寨可守。 金兵的鐵蹄在山陰卷起了漫天塵土,陸遊一家只得再度奔逃,來到東陽(今浙江金華)陳彥聲家。陳名宗譽,是一個「其義可依、其勇可恃」的義軍領袖,在宣和、建炎中曾兩度組織地方武裝,保衛鄉土。陸家來後受到陳彥聲殷勤招待,一住三年,直到趙構建都臨安,大局略定,才重返山陰老家。「避胡猶記建炎年」,這次逃難給小陸遊留下深刻印象,在他心中埋下了復仇雪恥的種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