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時珍 | 上頁 下頁
一九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凡例》中闡明自己設立8個欄目,其指導思想是,各種藥品,首先要有個名稱,一個正確的名稱。其次是集中解釋,說出它的產地、形狀,如何能採集到,再以辨疑,糾正其錯誤之處。

  然後說明如何炮製。再說出它的「氣味」,說明它的屬性。次予以「主治」,它主要能治何病,有何功效。

  再以「發明」,發現還能用於治何病,最後「附方」寫出藥方,說明它的用處。

  李時珍選作垘本的《證類本草》,載藥1746種,其中有的一藥兩名,有的有名未用。去其重複與未用者,兩相比較,《本草綱目》實際比《證類本草》新增藥物374種。金石部增加26種,草部增加86種,果部增加34種,蟲部增加26種,鱗部增加28種,其他各部所增數種或十多種。這些新增加藥物,有的考自歷代本草中有其名未列專條論述者;有的直接從民間收集而來。李時珍所增加的藥物,有一些已成為今天的常用藥,如土茯苓、淡竹葉、絲瓜、三七、番紅花、樟腦、白臘、曼陀羅花、九仙子等。

  他對這300多種新藥的研究論述,有首創之功。

  李時珍有豐富的醫藥實踐經驗;同時善於作理論分析和探討。《本草綱目》不少地方對藥性理論有重要發展。李時珍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古代名家在藥性論斷上的矛盾,詳加分析訂正;對有些藥物的氣味,前人未加論述者,作了彌補;對有些藥物的功效,根據新經驗作了新規定。特別發展了藥物歸經理論,用自己的臨床經驗,確定或補充了藥物在六經中所歸之經,並重視屬氣、屬血之區分。還總結藥性升降浮沉的變化規律,強調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藥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以適應臨床需要。李時珍對藥性的充實與發展,大大提高了本草著作的臨床指導作用。

  《百病主治藥》是一部獨立的醫學著作,前代醫家曾有研究,李時珍加以擴充完善,列為《本草綱目》第三、四卷的內容。李時珍所以將這一部分編在《本草綱目》正文的前面,主要是為了促進醫藥結合。《百病主治藥》同樣運用綱目結合的原則,主病症為綱,列主治藥物為目。共立113項病症,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五官科等;每項病症下面列舉數種以至數十種主治藥物,以供醫家臨床選用,按病查藥,一目了然。可供研究,可應急需,科學性與實用性緊密結合。它同《本草綱目》的體系相為表裡。《本草綱目》的論述方法是就藥論經,以藥為綱;《百病主治藥》的記述方法是就病症論藥,以病症為綱。二者結合,就藥論治,按症尋藥,確實是一部非常完整的醫藥著作。

  李時珍結合本草研究方劑,每味藥物之後,特辟「附方」一欄。《本草綱目》較之《證類本草》,新增了單方、驗方8000多個。李時珍在訪藥過程中,同時注意采方。他走到哪問到哪,漁夫、車夫、獵夫、村野老嫗,收集他們所知道的單方、驗方。傳說他給窮苦人治病時,可以不收錢,患者如果向他提供一二個單方,就認為是最好的報酬。李時珍編成一部方書叫做《瀕湖集簡方》,就是將他所收集到的藥方彙集在一起的。不幸的是,此書已失傳,但《本草綱目》「附方」一欄,可以說將其內容基本上保留下來了。

  《本草綱目》共附11000多方,比附有3000多方的《證類本草》超出兩倍以上。其中包括的方劑可大體分為4類:一是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代經典方書中所載的「經方」;二是金、元以後流行方書中所載的「時方」;三是更多地廣泛流傳民間、治療某種疾病的常用「單方」;四是臨床應用有特效的「驗方」,乃至民間祖傳「秘方」。李時珍出身平民,與各方面群眾有廣泛聯繫,能徵集到民間大量單方、驗方,將其集中起來寫成書。所以《瀕湖集簡方》的一大特色是以單方為最多,經方、附方所占比例極小。書中所列的1萬多個藥方,可說是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同疾病作鬥爭經驗的結晶。此書作為16世紀以前醫方的巨大成效,具有極大實用價值,有些方劑至今仍是製造各種中成藥的根據。

  歷代名醫,不一定都是本草學家;著名的本草學家,大都是名醫。李時珍首先精通醫術,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後用更大精力從事本草研究,處處結合論述醫理來闡述藥物特性,並通過大量醫案、醫話闡發醫學奧秘。李時珍在編撰《本草綱目》的同時,還勞心苦思,寫成了6部醫學著作。關於脈學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關於三焦、命門理論的有《三焦客難》、《命門考》;還有關於臨床醫療經驗的《瀕湖醫案》。現只存前面3部著作,後面3部著作雖已失傳,但其部分內容可從《本草綱目》中考知。《本草綱目》所包含的醫學思想,雖不像藥物學那樣容易為人掌握,但它包含的醫學理論卻是十分深刻的。李時珍還特地編纂《序例》兩卷,冠於全書,就是讓人們在研究藥物學時具備必要的醫學知識。《序例》的內容,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從本草學方面來說,它引導人們研究藥物的採集、修治方法,瞭解藥物的性味、歸經,及如何改變藥性方法,注意相反諸藥,及各種藥物的禁忌等。從醫學方面來講,它引導人們緊密地結合藥物的基本特性,正確地辨症施治;論述用藥的基本理論。《序例》不少地方作了創造性發揮,但主要還是以簡要地論述前人經驗為主。總之,《序例》要求良醫須是隨症施藥,知藥論醫得心應手的行家。《序例》從形式上看,它是摘取前人醫藥理論的精華,實際上卻凝聚著李時珍醫學心得結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