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時珍 | 上頁 下頁
一三


  他採訪獵人,知道麋和鹿二者的區別,但當時的獵人一般不加區分,往往認麋為鹿。採訪村民,記載了黃鼠的生活環境和食性,並和村民們一起用水灌黃鼠的洞穴而捕捉黃鼠。他採訪捕蛇者,詳細記述了蘄蛇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捕獵方法及加工炮炙等。其他如苦蕎麥、立蜀黍、刀豆、絲爬之類藥物的記述,都是從人民群眾中採訪記載下來的。

  李時珍和他助手的足跡,踏遍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河北、山東、福建、廣東等無數的山山水水。他窮八荒之極,探仙麓之華,穿村越野,附葛攀岩、餐風露宿,歷盡艱辛,考查了大量的動植物,採訪了大量的單方驗方,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旅行採訪中,他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凡是他所懷疑的問題,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弄個水落石出。

  對遠志和狗脊,通過調查採訪,他弄清了這些藥物。

  遠志有大葉、小葉兩種,陶弘景講的是小葉,馬志淵認為是大葉,兩個在「本草」書中的描述合在一起就全面了。關於狗脊,一種是黑色,像狗脊骨,一種有金黃毛,像狗形。蘇頌在「本草」書中的說法是對的,而吳普和陶弘景都弄錯了。李時珍還找出了他們錯誤的來源,原來吳普和陶弘景都是抄錄了張華的《博物志》。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大量運用了親身服藥的體驗。他親自服藥,很多帶有實驗性,最能說明問題。如對胡椒、生薑、茗(即茶)等,既有親自體驗,又加以詳論性的記載。同時,還描述了自己患病時用藥治癒的事情。

  李時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醫師,他的許多臨床經驗都編輯在《本草綱目》中,有些是他特意進行的試驗性治療,如他記載了一個下痢的藥方:「治大人和小孩下痢並且吃一點東西就吐的病,用白蠟、雞蛋黃、石蜜、苦酒、發灰、黃連末各半。先煎蜜、蠟、苦酒、雞子四味藥,再將黃連、發灰拌入熬成藥丸。用兩天服盡,神效無比。這種藥方用後,經過多次試驗都很成功。」

  對於家傳醫藥經驗,李時珍進行了繼承和整理,載入了著作。而對民間的用藥治驗,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藥方,不管是什麼人的,李時珍都著意採訪,認真記錄下來,在他的《本草綱目》中有詳細的描述。

  如有一天,李時珍看見有一個老婆婆在村裡用水楊枝的葉煎湯洗浴幫助痘疹透發,李時珍馬上走去向老婆婆詢問她所用的方法,然後再自己親自實驗,果然百發百中。於是將這種方法記錄下來了。李時珍有一鄰居家的小孩,因為積食而全身黃腫,腹脹如鼓。

  有一次在羊躑躅樹下,偶然吃了很多羊躑躅。回家後吐出了大量的痰水,而他的病也因此好了。這樣一件不被常人介意的小事,李時珍也推究它的道理,發現羊躑躅與山楂屬￿同類,有化積消腫的功效。李時珍馬上將這記入了他的大作之中,真是做到了有驗方就書寫。

  李時珍親自進行了藥物的炮炙。他常常跟老藥工一起,依據藥物臨床使用的療效,試驗改進了許多藥物的炮炙方法。

  以前,他在炮炙巴戟天時,是按古書上的方法進行的。先用拘杞子湯浸了一宿。等到浸軟後,撈出來用酒再浸半天;再撈出來,同菊花一起熬成焦黃色;去掉菊花,用布擦乾,然後用於臨床治療。他有些懷疑,這樣繁雜的工序,對醫療治病是否有必要?後來,他試驗著減去其他的工序,僅僅用酒浸泡它一晚上,就銼焙入藥,實際使用證明效果完全一樣。有一次,他碰上了一個急症,要用巴戟天,一時找不到成藥,就用溫水把它泡軟,去掉心子,給病人服用了,療效也並沒有什麼區別。通過這些實際經驗,李時珍認識到,古法並不是不可以改變的。

  他還根據中醫理論和黃連的藥性、效用,提出了分別炮炙的方法,改革了古法。黃連是沿「火」的藥物,但人們生病有「虛火」、「實火」的不同,炮炙的方法也應不同。他的方法是,有的病,黃連可以生用,有的病,則要用膽汁浸炒後使用,還有的病要用醋炒、酒炒、薑汁炒、鹽水、樸硝炒後使用,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這一整套過程,成了我國炮炙黃連療之有效的傳統方法。

  李時珍就是這樣,搜羅百氏,訪采四方。一方面囊括前代學者之本草成果,將古代有關著作分門別類,融入本草,集思廣益,推陳出新,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另一方面注意實踐,遍詢土俗,遠窮僻壤,收集有關民謠諺語、俚語方言,以及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親身體驗和實踐經驗,擴充和更新了本草內容,進行實事求是、艱苦卓絕的探索,為擴充本草內容立下了豐功偉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