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時珍 | 上頁 下頁
一二


  蘄州的山野,到處長滿了曼陀羅花。歷代「本草」書都沒有關於這種植物的記載。李時珍聽當地老鄉說,曼陀羅花的子用酒吞服後,會使人發笑,這引起他的注意,經過試驗,李時珍發現了曼陀羅花具有麻醉作用。他後來在書中寫道:8月間采曼陀羅花,陰乾碾成粉末,用熱酒給病人調服3錢,一會兒便昏昏如醉然後施行艾灸或外科手術,就不會感到痛苦了。這發展了曼陀羅花在針灸、外科手術方面的運用。李時珍親自施行過這種藥做手術。當時史書記載漢代的華佗進行外科手術時,使用了麻醉藥「麻沸散」,但「麻沸散」的具體成分和配方並沒有任何記載。通過實驗,李時珍認為「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羅花的子。

  現代藥物學已證明,曼陀羅花確實是中藥麻醉的主要藥物。

  深入到實物的實際中,是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李時珍為了考察藥物,常常親自歷經其境,實地採訪,高山大海,所向無阻,他曾親臨工礦,考察礦物。如石炭,是李時珍在「本草」類書中首次記載的藥物。李時珍說:「石炭在南北各地不同山上產量豐富,古代人不用它,所以知道的較少。現在人們用來生火做飯,煆煉鐵石。百姓都開山挖穴,到十幾丈深的地方才能挖到石炭。」並總結出「人一旦中了煤氣,會昏迷以至死亡,只有喝冷水,才能解救」。

  它在「本草綱目」中作了我國有關煤氣中毒的最早記載。

  深入到鉛礦採挖現場,李時珍看到鉛生在山穴和巨石間,礦工挾著油燈,在洞穴中深入數裡,隨著礦脈的上下曲折來取得,鉛礦中的氣體對人體有毒,如果在鉛礦中連續幾個月不出來,就會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進食,大多數會導致疾病而死亡。他詳細描述了鉛中毒的症狀。

  為了考察海產藥物,李時珍還到過沿海各地;為了弄清鹵堿,李時珍親臨鹵地,在山西的平原和太谷、榆次的高地,在秋天都有鹵堿,遠望如水,近看如積雪。李時珍看到百姓將它刮下來熬成鹽,稍微有蒼黃色的就是鹵鹽。

  李時珍深入各地,在群眾智慧的海洋裡,不斷地獲得真知,他廣泛收集在民間流傳的醫藥經驗,並將之記入《本草綱目》之中,使之登上了「大雅之堂」,千古流傳。如民間流傳的「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若遇者,一似手拈拿」,說明了蚤體即七葉一枝花的解毒功效。

  在1565年以後,李時珍作過多次旅行,持續達數年之久,采藥範圍遍及大江南北。除了湖廣地區外,他還到過江西、南直隸(現在江蘇、安徽)的好多地方。

  李時珍在均州(現在湖北省均縣)太和山(即武當山)的一段長時間旅行,收穫極大。

  太和山是一座未經樵采的深山。山上草木茂盛,古木參天。這裡遍地都是藥材,是一個天然藥庫。李時珍在這裡流連忘返。白天,他奔波在危岩聳壁之間,挖掘藥物。晚上,就寄宿在獵戶的小屋裡,與他們談論太和山裡藥材的情況,或得到一兩個治病的單方。

  在這裡,他把自己熟悉的藥用植物和礦物重新對照,反復研究,進行辨認。同時,也找到不少從未見到過的藥物,如九仙子、朱砂根、隔山消、榔梅等,為研究這些藥物的藥性,提供了實物標本。

  關於榔梅,李時珍還有這樣一段經歷。

  榔梅產於太和山亞龍宮北面的一個山頭上。它的樹幹看上去是榔榆木,果實像梅子。榔梅很可能是古代人民培育的一種變了形的榆樹果子。但是,五龍宮的道士為了討好當時的皇帝,每年都要採摘回來用蜜汁醃好,作為貢品獻上去。他們獻媚說:這是「仙果」

  吃了會「長生不老」。並且編造了一個神話,說什麼這是神仙貞武修煉時把梅樹插在榆樹上接活的,以附會「會果」的謬說。當地官府下了禁令,不許其他人去採摘。

  李時珍自然不相信這些騙人的鬼話,他要親自嘗嘗榔梅的滋味,研究它的真實價值。他在深更半夜,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到山頭上採摘了一枚,加以研究,揭穿了這種「仙果」的秘密。在筆記本上,李時珍記下了他的感受:榔梅只不過可以生津止渴,並沒有什麼特別神奇之處。

  李時珍對在各地的所見所聞,都認真地記錄下來。

  李時珍採訪漁民,記錄鱣魚的生活習性和捕獵方法,說「漁人以小鉤近千沉而取之,船即隨著鱣魚航行幾天後,等到鱣魚困憊之後,才敢將它打撈上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