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時珍 | 上頁 下頁


  少年李時珍按照父親的意願,雖然討厭成天關在屋裡讀死書,講什麼「起承轉合」,但不能違抗他父親的意志,只有刻苦地埋頭攻讀沉悶的時文。

  公元1531年,李時珍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黃州參加了科舉考試,一舉中了秀才。這一成功使李言聞心中的希望變得更加強烈:將來鄉試中舉人,進京會試點翰林,一個接一個閃閃發光的燦爛前途,都將屬￿我的兒子李時珍。

  「李時珍中了秀才!」這一消息在熟識李言聞的人中傳頌,「秀才」當然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功名,但是卻是攻克科舉道路的第一道關口;不少讀書人應考多年,考到三四十歲,有的甚至50多歲了,也還是一個沒有考取秀才的童生。而李時珍這時才14歲,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這在當時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不僅李言聞為李時珍考中秀才而高興,連蘄州城的世家大族顧敦也對李時珍未來的科舉道路的成功充滿了希望,顧敦特地邀請李言聞和李時珍去家裡做客。

  顧敦對李言聞說:「我看這孩子天庭飽滿,像貌非凡。

  這麼小的年紀就中了秀才,將來一定前程無量。」李言聞對顧家這位在蘄州老百姓眼中高不可攀的貴人的話感到欣喜,連忙說:「老太爺過獎了,這小子托老太爺的福,僥倖中了秀才,今後還望老太爺多多教誨。」

  顧敦說:「今後時珍就隨時來我這裡看書吧,我這裡藏書很多。」顧敦的話堅定了李言聞要兒子走科舉道路的信心。顧家的大量藏書也為李時珍的學習提供了不少方便。

  李時珍遵從父親的意願,日夜刻苦攻讀《四書》、《五經》,揣摩八股文的章法和句法。

  按照明朝考試制度,每逢子、午、卯、酉年舉行鄉試,即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都在武昌舉行。李時珍對八股取士那一套並不感興趣,他的思想總是同科舉考試格格不入,在前兩次的鄉試中接連失敗。在參加第二次鄉試之後,李時珍的身體累垮了,得了一種可怕的病——骨蒸病,長期處於高燒狀態,病魔幾乎奪走了他的生命,幸得他的父親李言聞對他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用一味黃岑湯灌服才將他從病魔之中解脫出來。同時也使李時珍感受到了醫中奧妙。李時珍經過兩次科舉考試的失敗,在父親的鼓勵下,依然拖病苦讀,幻想著在下一次的鄉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實現父輩們對他的希望。

  嘉靖十九年(1539年),李時珍抱著極大的希望,第三次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武昌參加鄉試,結果依然名落孫山。這次考試的落榜,對23歲的李時珍是一次極大的打擊,多年來的「進士」夢徹底破滅了。

  李時珍的三次鄉試不中並非偶然,其原因不是他沒有用功的學習,而在於他所發表的議論和提供的時務對策,完全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意志。在李時珍的時代,統治者推行的是一套窒息人們創造精神的思想教育制度。科舉考試是把年輕人的思想緊緊束縛在儒家經典的思想牢籠中,不容許有任何自由。八股文,就是強調儒家經典,其實質就是強迫學子謹守儒家的處世為人準則,遵從三綱五常名教,死心塌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而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已在中國萌芽,在商品經濟發展的情況下,為適應廣大農工商賈強烈的文化生活要求,民間文化生活活躍起來,人民對封建統治思想逐漸發生動搖,封建統治思想的叛逆者應運而生。受統治者不甘於長期處於被壓迫、被愚弄的狀態。李時珍是受剝削、壓迫的平民子弟,不願意昧著良心去為封建統治者出謀獻策。他熟讀四書五經,精研各種典史,所想到的是如何為人民做點事,解除貧苦大眾的痛苦,因此,他在鄉試中的答案一次又一次地不能入選。

  榜上無名之後,李時珍放棄了多年的八股文生活,向父親學習醫術。

  在李時珍開始學醫的前幾年中,社會上發生的幾件大事,堅定了李時珍專心醫學和醫療實踐的信念。

  1540年,明朝嘉靖皇帝為了長生不死,祈求上天的賜福,決意煉丹成仙,同時,奸臣嚴嵩為了討好皇帝,特地請來了真人陶仲文大建雷壇,晝夜設立道場,為皇帝求神祝福。嘉靖皇帝乾脆不理朝政事務,專心煉丹。為了皇帝能夠早日成仙,各地地方官府奉命搜尋各種靈丹妙藥,強迫老百姓上山采靈芝,捕梅花鹿,進獻給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在全國各地建造了大量的雷壇、修道院,以供煉丹和求藥,廣大老百姓遭受著這場痛苦的大災難。官府強迫民眾運送檀木、進獻靈芝和梅花鹿,不少人受逼而死於非命。而那些受到朝廷寵信的道士和方士們,在地方上十分猖獗,更加愚弄人民。在李時珍的家鄉,李言聞和李時珍父子行醫治病的場所玄妙觀,也被改建為雷壇,道士們耀武揚威,將李時珍父子趕出了玄妙觀。

  在這人為的災禍殘酷地折磨廣大人民的同時,天災也降臨了。1545年,蘄州發生了一次重大水災,江水倒灌入蘄河,淹沒了兩岸的田地,人民流離失所,衣食無著;災後可怕的瘟疫大肆流行,許多人相繼死亡。雙重災難降臨在人民的頭上,有病無錢醫,屍橫遍野而無人掩埋。官府設立的「惠民局」並不能給予人民任何恩惠。

  李時珍看到這種情況,悲天憫人,毅然走出家門和父親李言聞一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治病防疫,經過他們的救治,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深受廣大人民的愛戴。

  這件事不僅使李時珍接觸到了許多疑難病症,促進他認真鑽研醫術,精益求精,在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堅定了他一心學醫,為了廣大人民服務的信念,從科舉考試中完全解脫出來了。

  在李時珍26歲時,他開始正式獨立行醫,為人民治病,成為「千里就藥於門,立活不取值」的名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