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時珍 | 上頁 下頁


  §一、立志從醫

  從武漢沿長江向東300多裡的地方,在江岸東北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小鎮,這就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湖北省蘄春縣的蘄州鎮。我國16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中國人民驕傲地稱為「醫中之聖」的傑出醫學家和卓越的藥物學家李時珍就誕生在這裡。

  蘄州境內,山巒起伏,湖泊縱橫。馬口湖、沿市湖、赤東湖與雨湖(又名清家湖)相互連接,港汊交錯。

  雨湖曲折二三十裡,湖面廣闊,「春多桃李,夏盛荷花」,岸上綠柳成行,湖邊長滿了蘆葦和各種水草,多種魚蝦在湖內繁生。在湖光波影中各種各樣的水鳥群起群落,為寧靜的湖面增添了活力。在湖邊的一片柳林中,有一個秀麗的小村莊,它就是李時珍的家鄉——瓦硝壩。在瓦硝壩的西面,有一座古香古色的道院——「玄妙觀」。

  明朝期間,明朝皇室荊憲王朱瞻土岡看中了蘄州這塊美麗的地方,將荊王府遷來,在蘄州鎮城門外的麒麟山一帶,修建了王府的州署衙門、學宮、書院。荊憲王依仗權勢,橫行霸道,敲詐勒索,給蘄州人民增加了無數災難。而蘄州人民只能用辛勤的勞動,耕種田地,或在湖中搖船撒網,捕捉河鮮,或者收割蘆葦,編織手工藝品,來維持生計。

  湖是蘄州人民的生存依靠,而山也同樣養育了蘄州人民。從瓦硝壩東出符乾關,過合濟橋,大泉山、盤龍山聳立,東北的平頂山、北障山、龍峰山等環抱著蘄州。滿山遍野長滿花草樹木和野生藥材,繁殖著各種飛禽走獸。

  山水養育了蘄州人民,也同樣會給蘄州人民帶來災難。大旱和水災是蘄州人民經常遇到的橫禍。而同時,受明皇帝的影響,道教十分流行,封建迷信思想猖獗,人民倍受愚弄,蘄州也不例外,鄉醫一直處於社會地位的底層。

  李時珍的祖父就是這樣一位地位低下的鄉醫。他整天背著藥箱,手裡搖著串鈴,走村過戶地為貧苦百姓治病,他有著豐富的行醫經驗,醫療技術也頗高明,但是依然被人們輕蔑地稱呼為「鈴醫」。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繼承了先輩的行業,也是一位鄉醫。小的時候讀過不少詩書,是一個頗有學問的秀才。曾滿懷希望地參加了幾次鄉試,可是始終沒有中舉。雖然心中永遠銘刻著「學而優則仕」、「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但由於榜上無名的失意,而不得不以醫為業。因為他有「秀才」

  的頭銜,所以人們勉強地稱他為「儒醫」,比起「鈴醫」的身份來要略勝一籌。李言聞不必再去走鄉串村了,就在村西頭的「玄妙觀」的前廊,擺起了一張木桌,兩個方凳,為附近貧苦農民、獵戶、漁民們看病。

  儘管找李言聞看病的人很多,但大都是生活極其艱難的人,他們來找李言聞看病時,有時只是隨身帶來一些糧食、瓜菜、雞蛋等,有時甚至什麼東西也沒有就來看病。李言聞為人厚道,貧苦的人來找他看病,有錢的可以看,沒有錢也同樣給治。全家人的生活都落在李言聞一個人的身上,僅靠給鄉親們治病並不能維持生活,有時也只能自己下湖去打魚。

  在李時珍出生那天,李言聞為了給懷孕的妻子增補營養,自己到雨湖去打魚,起初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很不耐煩。最後再下一網,拉起來沉甸甸的,認為是條大魚,哪知竟是一塊石頭。李言聞歎氣地說:「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今天為何捉弄我,令我愁上添愁。」李言聞回家後,正好他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李言聞說:「就叫這個孩子為石珍吧。」

  他妻子一聽,說:「石珍?還是叫時珍吧!」李時珍就這樣來到了人間。

  蘄州城內,有顧、郝、馮、李四大名門,都是靠入學中舉的途徑躋身於官場之中的,李言聞雖博通經史,但考場失利使他遺憾終生,熱心仕途而仕途失意,精通醫術而鄙棄醫業,只好把光耀門庭的希望寄託在兒子李時珍的身上。

  而李時珍從小就聰穎過人,發蒙後,幾年內就會寫詩、作文。李言聞看到時珍聰明伶俐,心裡非常高興,常常將李時珍關在家中,讓他讀書,以求得學好八股文,將來能夠從科舉中找到一條生活的出路,來實現自己渴求改變這種「下九流」社會地位的夢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