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清照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宋張炎曾在《詞源》中說:「難莫難於壽詞。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李清照卻避過了「塵俗」、「諛佞」、「迂闊虛誕」諸多俗套,可謂善寫壽詞。 詞為祝壽,但起筆卻不從祝壽入手,而是先描畫了一個超塵脫俗的時空。時間是薄露灑滿大地晝夜交替之時,空間則是碧水環繞樓臺、樓臺依傍仙山的神仙境界。在這樣的環境裡活動,人物也自然沾上了幾分空靈與脫俗。按常規,接下去該寫壽者了。但作者既不寫壽者,也不寫席上的水陸珍饈,而是把鏡頭對準賓客、侍女,通過祝壽人的高貴、侍女的儀態萬方,烘雲托月,渲染壽者的非同凡俗。 勢蓄足,下片便正言祝壽。「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既是對壽者形象、德行、文章、人品的描摹,又含有作者的美好祝願。最後四句,則把祝願的內容擴大到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上,希望壽者像謝安那樣,放棄自己的隱居生活而出仕,整治天下,拯救「天下蒼生」,收拾祖國破碎的山河。 全詞先側面描寫,後正面直述,含蓄蘊藉又境界高遠,非一般庸常之作可比。 《長壽樂·微寒應候》是李清照的又一祝壽之作。 由於壽主乃一遠離社會政治生活的貴族婦女,故壽詞內容囿於一般的善頌善禱。但全詞委婉含蓄,比喻貼切,用典自然,表現了作者較高的寫作技巧與語言修養。姑錄于後: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鬥。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潢堂貴胄。榮耀,文步禁苑,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能把應酬之作寫到這個份兒上,也的確不簡單。 其生動形象的比喻,至今仍有「掌上明珠」、「青雲直上」、「壽比南山不老松」等語為人們習見常用。 有人曾因為李清照作過一些內容貧乏、歌功頌德的應酬詩,就指責她人格卑下,這未免對古人太過苛求。如果我們能把古人放回她所生活的年代,為李清照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不難以平和的態度對待這些應酬之作,對其中的佳作也不會避而不談。 §從代表作看李詞的藝術高度 李清照的詞作大多能在有限的篇幅內細膩地展示出人物的情感世界。即使是小令,僅用三十三個字,也能曲盡人意;至於回旋餘地稍大的慢詞,對於人物心理的揭示,更是細緻入微。這無疑需要極高的藝術技巧。 本書前面的文字,對李清照詞作的某些藝術技巧已有論及,但還未全方位地去評析某一篇詞作。下文試圖通過李清照幾首代表詞作的賞析,瞻望出李詞的藝術高度,使其藝術手法更清晰地呈現出來(前面已論及的方法此處從略)。 李清照小令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暮春夜晚,突然襲來的暴風雨驚醒了酒醉酣眠的詞人,終因不勝酒力,詞人又沉沉睡去。早上醒來,酒意未消,卻猛記起昨夜風雨。看到侍女正在捲簾,便急切地詢問捲簾人。問話雖省去,但從捲簾人的答話中即可知道,詞人如此關切的,是風雨之後海棠花的情況。這一問一答極有情致。「試問」者對風雨摧春極為敏感,對暮春風雨後的海棠之狀其實早有預料,雖信其有,寧信其無,所以有此「試問」;而答話者一邊捲簾,一邊漫不經心作答:「海棠依舊」,似乎四季變化,風雨摧花與己毫不相干。一個問得情切切,一個答得意淡淡。這就構成了頗富戲劇性的矛盾。殷殷于海棠、惴惴於風雨、多愁善感、敏悟多情的閨中女子,與感情淡薄、態度輕漠的捲簾人,在人物形象上構成鮮明的對比,二者的情感方式,思路走向又是那樣大相徑庭,詞人如何能心平氣和?於是引出語氣更為急切的疊問。 對「知否?知否?」的疊問,明清不少評家都大加稱賞。清人查初白則雲其「可與唐莊宗《如夢令》疊字爭勝。」(張宗橚《詞林紀事》卷十九引)莊宗詞雲:「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如夢」二疊,抒發不忍與佳人清曉相別之戀情,情真意切,自然帶出兩疊感歎,故為上乘之語。清照的「知否?知否」乃因侍者之粗心淡漠讓心性纖細的她感到無奈與氣惱,衝口而出,言之必然,不得不然,一氣呵成,後又緊接一句詰中自答:「應是綠肥紅瘦」。由詰而答,語氣急迫,渾然無跡,絕無停頓隔離之感。莊宗之結句「殘月落花煙重」雖也順勢而出,但於順暢和諧之中似略有疏離之感。兩者相比,清照之《如夢令》似更勝一籌。而其他如曹組、秦觀諸人同調詞中所用疊字更難望清照之項背,正如明代徐士俊所論:「『知否,知否』,口氣宛然。若他『人靜,人靜』,『無寐,無寐』,便不渾成。」很明顯,後二者皆顯重複拖遝,有勉意而為之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