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清照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4.從《金石錄後序》和《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堅毅剛強,與命運頑強抗爭的李清照。 丈夫去世以後,肩負著保護金石器物、整理《金石錄》重任的李清照,以堅強的意志戰勝了極度哀慟,從「大病」中站起,在「事勢日迫」時,不是驚惶失措,惟有哀哭,而是強作鎮定,有條不紊地安排金石文物的保護轉運事宜。 就在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之時,又有卑鄙小人落井下石,誣陷李清照、趙明誠夫婦曾「頒金通敵」,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彌天大禍再次襲來。清照在「大惶怖」之後,很快採取了對策:「遂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欲走外庭投進。」同時,四處尋求親戚故舊為她辯誣,終於化解了一次災難。 逃難途中,「在會稽,卜居士民鐘氏舍」,被可惡的盜賊「穴壁」盜去了珍藏於臥榻之下的書畫硯墨,李清照「悲慟不已」,但她很快清醒下來,採取補救措施:「重立賞收贖」,「萬計求之」。 在顛沛流離、孤獨愁苦的晚境裡,清照始終沒有忘懷夫婦二人共同的事業,終以頑強的毅力,整理好《金石錄》,並寫下感人至深的《金石錄後序》。在《金石錄後序》篇末,作者感歎道:「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亡,而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餘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深情的追思、沉痛的情感中,表現出健全的理性和難得的曠達與超脫。飽經風霜而意志彌堅的成熟人格,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清朝顧炎武這樣的大學者也說: 「讀李易安題《金石錄》,引王涯、元載事,以為有聚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人得,又胡足道?未嘗不歎其言之達。」可見其曠達、成熟人格的感染力。 清照晚年在「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嘗藥雖存弱弟,應門唯有老兵」的情況下,不得已選擇了再嫁,誰知卻嫁給了卑鄙的惡人,「遂肆侵淩,日加毆擊」,受盡折磨。處此悲慘處境的清照,絕不甘心命運的如此擺弄。她做出了一般世俗婦女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向朝廷告發惡夫,請求與之離異。在20世紀末的今天,這樣的舉動當然不足為奇,但在8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以一病弱老婦卻能以如此驚世駭俗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自己人格的尊嚴、表明自己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勇氣,實在難能可貴。這需要多麼不同尋常的自強意識和與命運抗爭的決心啊!何況宋朝的律法又是那樣的不講理,女子告發丈夫,即使所告之言句句是實,丈夫罪惡滔天,作為原告的女子也要服刑兩年! 值此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我想對那些甘為「大款」作「金絲鳥」的女人,那些遭丈夫百般淩辱卻仍忍氣吞聲,因為還想靠丈夫的錢養活自己的同胞們說一聲:面對古人,你們難道不覺得無地自容嗎? §詠物詞與應酬詩詞 在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作中有十餘篇詠物詞,因大多寫作年代缺考,所以沒有寫進她的傳記中。但此類詞作不可忽略,一方面因為它們差不多占了詞人作品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因為它們確有其獨到的藝術成就。 李清照的作品中,還有一類是純粹為應酬而作的。 有些顯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有些也不免平庸乏味,我們也不能為尊者諱,把這些作品擱置在一邊。 先說詠物詞。 「北宋詞人,不甚詠物。」(《芬陀利室詞話》) 從晏殊、晏幾道到秦觀、黃庭堅,詞作中詠物極少;賀鑄雖有詠物的名句,卻難尋其詠物佳篇;歐陽修雖寫有不少詠物詩,但詞中卻詠物較少。柳永《樂章集》近二百首詞中,詠物詞不足十篇,比例相當小,且詠物之篇不及言情之作細膩動人。蘇軾和周邦彥詠物詞較多(蘇軾二十余首,周邦彥亦近二十首),但蘇軾的詠物詞參差不齊,有神形俱佳之作,也有無聊消遣、無甚價值的作品;周孝彥也有一二詠物名篇,但不少作品與所詠之物相去太遠,失之太散。 李清照的詠物詞,無論就其數量比例(在本人詞作中所占比例)、創作態度還是總體藝術成就,均超過了上文提及的北宋諸公。李清照的詠物詞,為南宋詠物詞的高度發達做了基礎性的工作,在論及南宋諸詞人(姜白石等)詠物詞的高度藝術成就時,絕不可忽略了李清照這座溝通南北宋詠物詞的橋樑。 李清照詠物詞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鋪敘詠物,「不即不離」。 李清照在她早年的《詞論》中,提出過「鋪敘」的創作原則。這一原則,在她後來的詞作中,有的表現為細緻入微的環境烘托和心理描寫,有的詞作也並無很突出的鋪敘特點。但在詠物詞中,她是徹底地貫徹了這一原則的。這與「詠物詞」自身的創作特徵有關。對於「鋪陳詠物」,古人早有認識。劉勰《文心雕龍》中的「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就把「體物」的方法和作賦的鋪陳手法聯繫在一起了。清代李玉洲則把前人的意思表述得十分清楚:「詠物一體,就題言之,則賦也。就所以作詩言之,即興也、比也。」同代的吳雷發則把詠物詩的作法歸結為「不即不離,工細中須具縹緲之致」(《清詩話》輯吳雷發《說詩菅蒯》)這實際上說的也是詠物詞的技巧。 李清照的詠物詞的鋪敘,不是以敘述的細緻、結構的多層次見長,而是善於抓住事物的某一特徵,展開多側面的渲染烘托。既不脫離所詠對象,也不會從正面描摹,過於鑿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