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清照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她的殘餘的詩作,我們大致作一下梳理,就可真切地見出她的詩才。先看她的殘句: 「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創作心態外,比喻的新鮮貼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擊節稱道。 「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嫺熟的用典中,借前人之情思,澆自己心中之塊壘。 「何況人間父子情」、「炙手可熱心可寒」:不僅顯露了詩才,更顯露了性情和膽略。 「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貼切嫺熟的用典和工整的對仗托起的,是她深沉博大的襟懷,是她對山河殘破、民不聊生的深切憂慮,是對偏安一隅、視百姓土地如糞土的統治者的憤怒,是對相對作楚囚狀的滿朝文武的譏嘲,是對民族英雄的呼喚。 「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對仗工整可謂極致,對應試狀元的譏嘲,也可見出她不合於流俗的孤標高潔。 以上斷句殘簡,也可讓我們推想詩人不凡的詩作了。 幸而清照也有幾篇完整的詩篇流傳下來。 先看《曉夢》: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雲霞。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辭鬥詭辯,活火分新茶。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心知不可見,念念猶諮嗟。 確實是大手筆。 讓人一下子就想起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同樣的抱負,同樣的大膽而又浪漫的想像,同樣的理想現實交織的苦悶這絕不是能摹仿出來的,兩位天才大詩人不期然而然的暗合。 還有《浯溪中興頌和張文潛韻》兩首,與李白的詩也難分彼此。在這兩首詩中,詩人高屋建瓴,對元以來直至她同時代人所寫的同類詩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表現了非常卓越的史學見識和超人的政治見解,無論思想的深度、廣度還是藝術形式的豐富多采,都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人的同類作品。 《上樞密韓肖胄詩》,也可當作李清照的代表詩作來讀。詩共兩首:第一首為古體詩,前半用五言,後半用七言;第二首為近體七律。在這兩首詩中,詩人從大處落墨,以政治家的眼力,分析了二公出使的形勢,提出了遠遠高於朝廷庸吏的政治主張。詩中既有深刻的揭露、尖銳的譴責,也有冷靜的分析、積極的建議;錐心泣血的悲痛和氣貫長虹的豪情交織回蕩,動人心弦,令人盪氣迴腸。 詠史詩是中國文人詩的傳統類別,李清照也作過不少詠史詩。流傳下來的有:《烏江》、《詠史》、《題八詠樓》、《釣台》等。 其中《詠史》中的「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稽中散,至死薄殷周」,(全詩僅存此二聯)通過兩漢之際王莽篡政的歷史回顧,對由金人扶植的偽齊、偽楚政權進行了痛斥,對在民族危難之際保持民族氣節的人士進行熱情的讚頌。 《烏江》裡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羽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立的身影,黃鐘大呂般慷慨激昂的音響,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無疑對國難當頭的人們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時對於苟且偷安、昏庸無能的南宋統治者也是一種諷刺。 《題八詠樓》裡「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雄偉壯麗的山河,因面臨敵寇鐵蹄蹂躪的命運,喚起的是詩人「江山留與後人愁」的深沉感喟和無盡憂思。 《釣台》則抒發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嚮往之情。 這些詠史詩,不僅襟懷開闊,感情深厚沉鬱,表現手法也極其純熟,無論就其格律對仗的工致來說,還是就其立意來說,都相當出色。 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筆。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文章,雖然篇數不多,但也足可見出其高妙的才智。 首先要說到的當然是《金石錄後序》,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紹了《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後至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敘有議,文情並茂。全文敘述線索清晰、敘述順序井然、細節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文的今昔迥異、聚散無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