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清照 | 上頁 下頁
二四


  清照居杭的晚年,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65歲以前,雖也是潦倒窮愁,但文壇上、上層社會中,還不時有由衷欽佩她才學的人提到她的詩詞文,還有一些貴族婦女邀約她游賞、請她作詩。

  紹興八年(1138年),清照55歲時,張琰為清照父親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作序,序中說到李清照上詩救父的事:「山東李文叔記洛陽名園文叔方洛陽盛時,足跡目力心思之所及,亦遠見高覽,知今日之禍,曰:『洛陽可以為天下治亂之候。』女適趙相挺之,亦能詩,上趙相救其父雲:『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全序字裡行間,對格非大加褒揚,對清照也頗為贊許。

  紹興十年,在金羈留十餘年才回到江南的朱弁,完成了他的《風月堂詩話》。卷上記:「李清照,趙明誠妻,李格非女也。善屬文,于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之句,頗膾炙人口。」

  行文之中,對清照頗多褒譽。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謝伋寫完了《四六談麈》,卷一記有清照《祭趙明誠文》斷句,對清照遭遇頗為同情。

  紹興十三年(1143年),清照60歲,這年立春,學士院始進帖子詞,清照受託,作了《春帖子》、《端午帖子》等詩。這至少說明,在詩文活動方面,這時的清照還沒有被上層社會所排斥。

  紹興十六年(1146年)正月,曾慥《樂府雅詞》成,卷上錄李清照詞二十三首:《南歌子》、《轉調滿庭芳》、《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多麗》、《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浣溪紗·莫許杯深琥珀濃》、《浣溪紗·小院閑窗春色深》、《浣溪紗·淡蕩春光寒食天》、《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小重山》、《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臨江仙·雲窗霧閣常扃》、《醉花陰》、《好事近》、《訴衷情》、《行香子》。足見清照在曾慥眼中的份量。

  被稱為理學的宋代儒學,從北宋二程(程顥、程頤)開始,就把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納入自己的哲學體系。程頤首倡寡婦:「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主張「去人欲,存天理」。隨著理學的發展光大,封建倫理觀念的日益被倡導,一些表現正常情感的作品,符合正常人性需要的行為,就與之發生了衝突。清照晚年為上層社會難容的悲劇,其根子早就埋下了。

  紹興十八年(1148年),清照65歲,這一年,胡仔為《苕溪漁隱叢話》作序。該書前集卷六十記清照再適張汝舟事,有語雲:「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雲:『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該書後集卷三十三記清照作《詞論》事,有句曰:「易安曆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無一免者。此論未公,吾不憑也。其意蓋自謂能擅其長,以樂府名家者。退之詩雲:『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正為此輩發也。」

  紹興十九年(1149年)三月,王灼《碧雞漫志》告成,卷二記有對清照的評價:「易安居士,京東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趙明誠德甫妻。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

  胡仔的「傳者無不笑之」和「蚍蜉撼大樹」之譏,明顯地表露了對清照不合封建婦道、不安分守己的行為的指摘。

  王灼一方面被清照才情折服,一方面又覺得清照「無顧籍」,不合「縉紳人家能文婦女」的身份,有違封建倫理道德。

  這兩人對清照的態度,頗能代表當時士大夫階層的看法。

  從以上材料中我們不難推想出,此間的上層社會,對清照已是譏謗排斥多於欣賞認同了。

  即使如此,處於憂患艱難中的李清照,仍然為整理、版行《金石錄》而不倦奮鬥。

  有資料為證。

  紹興二十年(1150年),清照67歲時,還在為《金石錄·漢巴官鐵量銘》加注。注雲:「此盆色類丹砂餘紹興庚午歲親見之,今在巫山縣治。韓暉仲雲。」

  紹興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間(1151~1155年),68歲至72歲的李清照,還上表《金石錄》於朝。洪適《隸釋》有句雲:「紹興中,其妻易安居士李清照表上之。」(但未詳細說清清照表上於朝的具體年月,所以估計為此幾年間。)

  清照歿後,《金石錄》完好無恙地送到偏遠的福建泉州趙明誠兄思誠家。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親自到思誠家,《家藏石刻序》記:「來泉南,又得東武趙氏《金石錄》觀之」皆可為清照盡力保護、整理、版行《金石錄》的明證。

  晚年清照,還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觀念做過多方面的較量,她不僅自己才力華贍,還要把自己的才學傳授給更多的聰慧女子。於是,她辦起了民間教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