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三二五


  「嗯,準備得怎麼樣?」

  「一切皆妥,只等著老佛爺降旨了。」

  「好!」她把頭轉向光緒,「皇帝,起駕吧!」

  「親爸爸,這就走啊?好,走吧。」說著,光緒帝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起駕了。最前面是侍衛和儀仗,個個騎高頭大馬,裝束整齊,並有二十四面黃龍旗開道,極其宏偉、莊嚴。西太后乘的是前日李蓮英訂做的金色大轎,由十六個人抬著。轎子從頂到底全是金黃,兩邊繡著各種吉祥圖案,衣著華奢的慈禧坐在其中,神態怡然。緊接後面的是光緒皇帝的轎子,隆裕皇后的轎子及瑾妃等人的轎子,皆是黃色的八抬大轎。所有轎夫都穿紅彩綢衣,戴黑帽,足穿黑面白底軟靴,一切皆按京城鑾儀的標準,好不氣派。轎前轎後,有御前大臣及宮中太監騎馬隨駕,李蓮英則跟在慈禧太后轎旁,寸步不離。再後面是一些大臣的眷屬,排成長隊,浩浩蕩蕩,最後面是薑維提率領的護駕兵勇,押運著這一年來各地進獻的財物及陝西地方進獻的地方特產,這是老佛爺和李總管的私房,和各衙門的檔案籍冊。

  再看那西安城中的道路,全用黃土重新鋪墊過,修得平平整整。道路兩旁,每隔五步即站一名護駕的士兵,從巡撫衙門一直站到灞橋之上,這西安城到灞橋,足足有三十裡地,如此排場,確實史無前例。這些,都是榮祿榮中堂和李大總管精心策劃,盡力操辦的。確是用心良苦。

  西安城中的百姓,早就聽說老佛爺要回北京了,又見近來整修道路,已知行期不晚,個個翹首以待。從大眾的心理來說,百姓還是希望老佛爺和萬歲爺在這裡繼續呆下去,不要再回北京了,在西安不也很好嗎?再者,聖駕幸臨陝西,給關中百姓帶來了好運,這是百姓不願聖駕離去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人的心裡中有許多講不清楚的謎,其中「閏八月」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閏七不閏八,閏八把頭殺」,其意思就是說有閏八月的年份一定是個災年。

  光緒二十六年,是閏年,而且閏的是八月。這一年,中國人災難深重,連京師都讓人給占了,皇太后、皇上偏安別處,天津、北京血流成河,這災難太大了。而關中百姓更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連續三年大旱,加上戰亂和官方的苛捐雜稅,使百姓十室九空,無以聊生。這不正應了這個「閏八月」的諺語。

  到庚子年九月,慈禧和光緒到達西安。當時關中早已無以為生,西安城中亦是餓殍載道。到了冬至以後,天又下了場大雪,百姓無衣無食,每天死亡的人,數以千計,實在無法生活,有的地方人人相食,以求苟全性命。慈禧太后見百姓如此之苦,曾下令救濟,所以才有一部分百姓得活。直至二十七年春,西安城中百姓生活才略見起色。去年那場使許多人喪失生命的大雪,使關中百姓喜獲豐收,全省百姓歡天喜地,無不感謝皇恩浩蕩。沒有皇太后和皇上駕幸西安,老天爺豈肯把雨雪灑向人間,這難道不是老佛爺的功勞?

  現在老佛爺要回北京去了,我們這些貧民百姓攔是攔不住的,可是最起碼要送她老人家一程,也算是對她老人家感恩戴德了。於是,八月二十四日這天,西安城中,不論男女老幼,舉巷而出,在道路兩旁,跪成了兩條長龍。待慈禧太后和光緒的駕轎經過時,高呼「老佛爺萬歲!皇帝爺萬歲!」

  喊聲響徹雲天。有的則哀求太后不要回鑾,有的百姓痛哭流涕,哭聲撼天動地。慈禧如此剛強的女人,為也此感動,到人多之處,便命李蓮英挑起轎簾,一來讓百姓瞻仰她的尊容,二則再看看這關中質樸的百姓,與他們揮手道個別。到了感動之處,慈禧也不免掉下幾顆淚來。看來她還真的被關中百姓的癡心感動了。

  慈禧太后叫過李蓮英,說:「關中百姓如此淳樸,對聖駕如此情厚,你派幾個人拿些洋錢,給道旁的百姓發放,年老的,一人給一個『壽』字銀牌。」

  「老佛爺,……」李蓮英有些不情願。

  「去吧!難得百姓如此擁戴朝廷。」

  「遵旨。」李蓮英回答得很是勉強,但終於還是按老佛爺的指示辦了。這樣一來,百姓更是哭聲震天,磕頭如搗蒜,依戀不舍。

  沿途上,百姓迎送聖駕,好似迎佛送神,形形色色,一個個恰似善男信女。大多在道旁擺設香案,聖駕過時,人人跪於案後,頭不敢抬,目不敢視,只雙手合十,心中喃喃自語,不知所云。到了灞橋,更是熱鬧非凡。有百姓在此跪送聖駕,又有一些州縣官員亦在此恭送,把灞橋之頭,圍了個水泄不通。好不容易過了灞橋,慈禧太后卻讓隊伍停下了,讓轎夫們落了轎,掀起了轎簾走出轎來。在場的官員和百姓,先是一愣,然後跪成了一片。慈禧回首望著那依稀可見的西安城,有股淚想往上湧,她急忙向跪在地上的臣民擺了擺手,徑直上了轎子,命令隊伍繼續向東而去。

  當日東行,到臨潼縣,駐蹕驪山行官。臨潼縣是全縣預備,避匿不出。聖駕少歇即行,次日到達渭南縣,駐蹕渭南行宮。途經各個州縣,仍有百姓跪道恭送。二十九日到達華山之麓,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到玉泉院中去拈香。不期風雨大作,道路泥濘,隨駕的太監、官員,渾身淋濕,徘徊於泥濘之中,甚是掃興。於是,聖駕匆匆而行。

  九月初一日,到達華陰縣。華陰縣令劉友石,去年聖駕西行時由於輕慢朝廷,險些被殺,幸遇老鄉李蓮英,方免一死,又得到了許多好處。加上今年華陰縣小麥豐收,劉縣令從中獲利非淺,於是早早地就為聖駕的到來做準備了,又是修行宮,又是辦膳食,好不殷勤。待到聖駕到來,出城跪迎,迎入行宮,小心供奉,對李蓮英更是分外地體貼。樂得慈禧太后直誇李蓮英沒有看走眼,李蓮英只是笑而不答。

  出了華陰,不日便到潼關。由於下雨,在潼關駐留兩日。

  九月初五日,自潼關啟鑾,徑出陝西省境,想想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自京師逃亡陝西時,是何等的可憐。但在陝西停留一年之後,離去之時,居然那麼的榮耀。他們雖是一國之母和一國之主,但是他們住在西安,仍然有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他們要回到自己心目中的家中去,要回到北京去。他們帶著關中百姓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和敬慕之心,帶著他們得到的全國各地的貢品和掠奪的陝西的財物,一無反顧地回京去了。

  出了秦關,入河南境,經閿鄉、靈寶、陝州、觀音堂、澠池縣、河南府(今洛陽)、偃師、汜水、滎陽、鄭州、中牟到達開封府。這一路來,老佛爺刻意追求排場,早在動身之前就通知沿途州府縣設棧備宮,所以,由西安到開封,果真像皇帝出巡,威武異常。到達開封,已是十月初三日。

  慈禧太后本不想在開封多呆,想快點回到京師去,可是總管李蓮英卻勸老佛爺不要急著走,說:「老佛爺,今兒都十月初二了,沒幾天就是您老人家的萬壽之日。還是等到萬壽之期過後,再走吧。不然萬壽吉期趕在行程之中,多有不便,更不能沖了老佛爺的洪運。」

  慈禧太后覺得也是,從開封往北,就是北京了。離京一年多了,要回京師,得在這兒準備準備;再有,她覺得凡是她過生日,大多是多事之秋,不如在此避將過去,也好借此機會在這裡走一走,看一看,一覽歷史古城的風貌,體察體察中原的情形。於是,就誇獎李蓮英道:「還是你老為我想著,這萬壽日我都忘了,虧你還記得!那就等過了萬壽期再起駕吧!」慈禧便讓光緒皇帝下了道旨意,說明因專佛爺萬壽之期迫近,北行之事,暫行停止。

  其實,李蓮英勸慈禧勿急前行,考慮到萬壽期是個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則他怕洋人胡攪蠻纏,再把他支持義和拳的事抖出來,所以要先在這裡多待幾日,待探得京中的確切消息,再引北行;再則給西太后辦萬壽慶典,是每年都有的。每年十月初十,萬壽之日,各級官吏以及地方高官,都要前來祝壽。他們來祝壽,不只是給老佛爺帶著禮物,李總管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這樣好的發財機會,李蓮英怎捨得放過呢?

  給李蓮英稍一勸說,聖駕便駐留在開封了。十月初三日,慶親王由京師趕到了開封,來此面聖,慈禧太后急忙召見。見了面慶王把談判及目前京中的情況,向慈禧太后一一作了彙報。慈禧太后還是比較滿意的。可是慶親王話題一轉,卻把慈禧帶入悲傷之中。

  「老佛爺,微臣有一事相稟,但求老佛爺知後莫悲!」奕劻低著頭說。

  慈禧有些納悶,能有什麼事呢,還說我知道了要悲傷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