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
三一七 |
|
到了西安,西太后該看的也看了,該吃的也吃了,該逛的也逛了,再這樣下去,她老人家又會感到厭煩了。如果她老人家厭煩了,就一定發火,發火就必然要找人出氣,所以李蓮英只能拿出他的最後一張王牌,那就是聽戲了。對慈禧太后的愛好、興趣,李蓮英無一不知,無一不精。他知道,慈禧太后這輩子永遠不會覺得厭煩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聽政,另一件就是聽戲。而且她老人家聽戲的範圍很廣,只要是戲,都愛聽。自從上次在華陰縣聽了劉友石進獻的上黨梆子後,李蓮英看出老佛爺很喜歡陝西地方戲。於是,一入西安,李蓮英就派太監到外面打聽,把陝西地方戲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說起陝西的劇種,那真可以說是:「百家爭鳴」,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秦腔,流傳於西北五省及山西、湖北等地,以慷慨激昂,蒼勁悲壯著稱,舞臺表現樸素大方,激烈昂揚,唱腔、音樂粗獷雄渾,高亢激越。其次還有阿宮腔、碗碗腔、皮影戲、木偶戲,陝西的道情,陝北的秧歌等。 阿宮腔相傳是從秦阿房宮中傳出的,歷史久遠;碗碗腔,溫雅細膩,悠揚婉轉;皮影戲,又稱燈影戲,其原理是在一布幅之後,置燈數盞,再把刻好的圖畫人物在燈和布幔之間舞動,形成故事情節,連貫起來,就是戲了。此種戲對雕刻的要求極高,要求要以精選的上好牛皮或驢皮,經刮、刻、染、罩、熨、綴六道工序,才能成形,雕刻多為鏤刻,既有畫像石刻的傳統,又發揮了宋院體繪畫之長,表現方式獨特新穎;木偶戲,即是給木人穿真衣服,然後由演員舉著做出各種動作,構成情節,唐時就有了,唐玄宗曾描述其為「刻石牽線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可見其表現得栩栩如生;陝西道情以音樂悠揚細膩著稱,更宜於抒情,當夜深人靜時,聽起來尤其引人入勝;陝北秧歌則是以舞勝一籌,動作瀟灑,舞步矯健。 慈禧太后一不高興,李蓮英就派人到外面雲叫戲班,老佛爺真是百聽不厭,最後聽戲竟成了習慣。嚴格地說,只是死灰復燃,因為她過去在京師時就有這個習慣。把這陝西的劇種統統聽了一遍,老佛爺就放不下手了,今天聽這個,明天聽那個,嫌到外邊叫戲班子麻煩,就把這幫唱戲的養在了行宮中,也不知這些戲子的祖宗曾積過什麼陰德,竟受如此殊遇。 「老佛爺,您老人家聽了這麼多戲,到底喜歡哪一種呀?」 「都喜歡!秦腔好,就好在它的粗獷;皮影好,就好在它的精緻;那陝南道情,就好在它的情趣;陝北秧歌,就好在它的活潑……」 「老佛爺,真是佩服您老人家……」 「蓮英,別忘了!今兒晚上聽道情!」 「老佛爺,您老人家就放心吧!忘不了的!」 「這西安真是個好地方。有吃的、有看的、有聽的……真不錯!」 經過這一段的修整保養,光緒皇帝的身體狀況轉好,精神也好了許多,雖然他還是想著珍妃,照樣對皇后冷淡,但是,他眼裡的光不再是散的了,而且對慈禧太后的態度有了很大的好轉。慈禧太后看到病態中的光緒,不免產生了惻隱之心,待他也沒有以前那麼凶了,有時還哄著他說幾句家常語。這樣的日子對慈禧太后來說,是夠舒心的了。 但常言說得好,好景必然是長不了。正在老佛爺自覺得意,怡在聽戲的時候,京師徒來了消息。說洋鬼子沖進了頤和園,在園中胡作非為,把太后的寶座扔進了昆明湖,並在慈禧的臥房中畫了許多不堪入目的淫畫。這頤和園可是老佛爺一輩子的心血,老佛爺的全部家底皆在其中,洋鬼子竟敢闖進去,並褻瀆老佛爺的臥房,這還了得!但此時,京城尚在洋人手中,又何況頤和園呢。所以,要回京師,就必須先退洋人,要想退洋人,就必須與其議和,答應他們的條件。 為了此事,慈禧太后飯也不吃了,戲也不看了,只一味地愁眉苦臉,憂心忡忡。李蓮英最善於察言觀色,知道主子心情不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耐心性子,慢慢地勸導。可是現在明擺著,洋人議和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清政府處置主戰派的載漪、趙舒翹等人。如不答應這一條,議和是斷不可能的。但是,主和派是慈禧殺的,對八國聯軍宣戰,也是慈禧太后宣的戰,如果現在再為了討好洋人,殺主戰派,還不等於自己抽自己嘴巴?確實為難! 但李蓮英看到主子不高興,心裡就不舒服,就下決心要說服老佛爺,早日答應洋鬼子的條件,早一日答應,早一日清閒。便小聲對慈禧說:「老佛爺,您為了議和的事,何必那麼發愁呢?」 「不愁行嗎?」老佛爺沒好氣地說。「依奴才看,主子沒有必要那麼為難。我大清朝的江山,如果沒有老佛爺您,早就……現在這事,還得老佛爺您打開局面,才能扭轉乾坤。義和拳讓洋人打敗了,這可算是除了一患,老佛爺應當高興才是。洋人那邊,只要讓他們知道主戰不是老佛爺的意思,然後把宣戰的責任全部往端王他們身上一推,完全接受洋人的條件。您老人家再下道懿旨,把議和的一切事情全權交給慶親王和李中堂去處理。這樣一來,老佛爺不是什麼責任都沒有啦?況且如果這樣,什麼難題不能解決?」 李蓮英說完,看慈禧太后有所動心,但仍有疑慮,便接著說:「老佛爺英明果斷,此事再多慮也沒有必要。彼一時也,此一時也,現在只能權且如此,只要求洋鬼子答應講和,早日達成議和條件,來日方長,至於其他的事,可再從長計議。」 經李蓮英這樣一說,慈禧太后心想,如果不答應洋人的條件,他們絕不會不了了之,一定會再次來犯。要想早日回鑾,早日回到自己的頤和園,只能如此而已。為了早日使洋人退兵,只能犧牲主戰派了。於是默默地點了點頭,什麼也沒說。 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慈禧太后沉默了,這可怕的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慈禧太后是將「爆發」,還是將「滅亡」呢? 洋人把慈禧太后逼進了死胡同,要出死胡同就得答應他們的條件。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老佛爺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降下了「罪己詔」,稱「既有悔禍之機,宜領自責之詔」。其中語句,無不情真意切,開誠佈公,堂堂大清皇后,竟在洋人面前表現的如此溫柔。此詔之中,同時諭會奕劻和李鴻章,要不惜一切代價,力爭早日達成議和協議,並重申了老佛爺的思想「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早在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俄、美、英、法、日、德、意、奧、比、西、荷十一國公使便向慶親王奕劻和直隸李鴻章提出了《議和大綱》,要求中國政府給在中國被殺的德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修墳立碑,並要求中國政府派人到德國和日本去道歉;要求中國按照他們列出來的義和拳首領的名單,對其從重處置;要求中國把在戰爭中毀掉的外國人的墳塋,予以修葺;禁止中國購買武器彈藥,要求拆除大沽口炮臺;要求在使館駐兵設防……條件之苛刻,史無前例。以致往日在談判桌上甚是慷慨的李鴻章李中堂都緘口不語,猶豫不決,只得拿這些條件來和老佛爺商量。 老佛爺太渴望得到「和平」了。她想得到的東西,無論多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她都要得。於是,她老人家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複照十一國公使,完全接受了《議和大綱》。緊接著,就在十二月二十六日,頒佈了那罪己之詔,為她的大開殺戒做好了準備。 「老佛爺,這洋人的條件也簽應了,萬歲爺的『罪己詔』也發了,您老人家為什麼要愁眉苦臉的?」 「哎——,這洋人一天不走,我的心一天就放不下!」慈禧太后憂心忡忡地說。 「老佛爺,外面下雪了。您老人家心裡煩到外邊去散散心兒吧?」這李蓮英太會察顏觀色,見風使舵了。慈禧太后年輕時候,最喜歡遊玩,做了皇后、太后之後,尤其是垂簾之後,她日理萬機,甚是繁忙,把遊樂都快淡忘了,慶倖的是有個頤和國,那園子裡不但寬暢,而且有山有水,環境優美,給老佛爺提供了遊樂的場所。逃到西安以後,起先還是遊了一番,玩了一場的。但後來就因為議和的事,弄得老佛爺茶不思,飯不想,整日只知道癡坐,任李蓮英使盡渾身解數,也博不得老佛爺一笑。昨天夜裡下起了雪,到今天還沒停,雪好大,地上已經堆得有半尺厚了。這是這三年多以來,陝西地方下得最大的雪。連續三年,這陝西幾乎滴水未降,或許是皇恩浩蕩,聖駕往這兒一住,就下這麼大的雪!好,瑞雪兆豐年,下吧! 聽說下雪了,慈禧太后真的有些心動。想想往年在京城,在宮裡,在頤和園中,一到下雪,在那銀色的世界裡遊玩,該有多好啊!哎——,這該死的洋鬼子!越想越煩,老佛爺站起了身,李蓮英知道她要出去,連忙拿過了那領從河南進獻來的紫貂氅,給老佛爺披在身上。然後,攙扶著她出了房門,走下石階,來到行宮的院子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