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三〇五


  「好,到那兒後,你儘管弄些吃的和喝的,你看王文韶他們都餓成什麼樣子了,真是讓他們受苦了。」慈禧太后說著不禁哽咽起來。

  「老佛爺,您也別傷心了,現在逃難要緊。洋兵已去得遠了,不會追上來。到得貫市,奴才想法弄點吃的喝的就是,要不在那兒歇歇再走。」李蓮英隔著簾子安慰道。

  原來王文韶已經趕了上來,都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又一天一夜沒進口水和吃一粒東西了,顯得很是萎頓,慈禧太后才發了那樣的感慨。

  說起貫市,倒還有一段傳說。在庚子一百七十五六年前,貫市還是山谷裡大道上的一片荒地。後來為了北路商人有的到達貫市已是下午,趕不到北京的,便集聚在此露宿。日子久了,也就有人在這荒涼的地方搭起涼棚,做小買賣。

  最初在此做小買賣的是一家姓貫的父女兩個。他們搭起了一座草棚,專門賣小米稀飯,和那摻混了棒子麵做的蔥油家常餅。收入倒也不差,父女兩個逐漸地富裕了起來。蓋了房屋設了店,招待來往客商的食宿,供給牲口的糧秣,駝料。

  這貫家店一天比一天興旺,貫家姑娘出落得一年比一年漂亮。

  寂寞無聊的客商趨之若鶩。到了此地,該歇息的都擠到貫家店裡去歇腳,不該歇腳的竟也為了貫家姑娘的誘惑,多樂意在此擱上兩天的。後來開設的客店和小鋪子,生意也都蠻好的,可是他們都是撿的貫家店剩下的生意。經過若干年計不斷的繁榮,這地方形成了市集。居然成為北路的一個據點。貫家店也越來越紅火,北路幾省的商旅沒有不知道貫家店的,北京城裡也沒有不知道貫家店的。經過若干年後,貫市所有的商店、食宿店均掛上了「貫家店」的招牌,以至於誰是真正的「貫家店」也沒有人弄得清楚了。

  到得後來,貫市便因貫家店而得名。李蓮英、慈禧太后一行人到得貫市,已是子夜,黑漆漆的一團。

  李蓮英看見遠處有一處在閃光,便喝令人馬停止,他獨自順著燈光走了過去,在燈光下,他發覺了一個老者和一個中年人,兩人正在談論這場戰爭。看來他們是傳統的臣民,談到洋人時恨之入骨,談到皇室時又扼腕長歎。

  李連英見此,便將皇太后、皇上出逃的消息告訴了二人,並傾訴了兩宮現在的困難,希望他們能找一些水和弄一些吃的。

  這兩人一聽,沒想到皇太后和皇上就在不遠處,而且已經餓得兩天沒吃飯了,自是很爽快地答應給弄吃的和喝的。李連英見有了著落,這才回去引慈禧太后和皇上,、王爺,軍機大臣及護衛兵卒過來。

  那個老年人和中年人預備好了水,並且正在煮小米粥,那粥香引得一個個直流口水,在他們心中,覺得再也沒有比這更香的了,畢竟是餓了一天兩夜了。水是充足的,任他們喝,從京城出發到現在,這一行人,從慈禧太后到小小兵卒,總算盡興地喝了一次水。水喝好後,又吃了一些小米粥。眾人這下才來了精神,慈禧太后自然不免問了問那兩個人是幹什麼的,並保證將來有朝一日重返皇宮後給他們升官,兩人感激地磕頭磕個不盡,好像已經得到賞賜似的。

  水喝夠了,肚子填飽了,該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吧!慈禧太后也這麼想,可是她擔心此地還不安全,於是便問道:

  「此地距京城多遠?」

  「七十裡。」人叢中有人回答。

  七十裡太近了,走了一天兩夜,才走這麼點遠,真是如同沒走一樣。慈禧太后看著這一支懶懶散散的隊伍,決定繼續行走。

  「蓮英,告訴前頭,我們現在繼續走!」慈禧太后暗帶哭腔道。

  「老佛爺!走?」李連英沉吟道,雖然李連英明白老佛爺的意思是什麼,無非是怕洋人追上來嗎?確實,七十裡對於洋人來說也就是半天多的事兒,但現在人困馬乏,怎麼走哇?

  李連英靠近老佛爺車子旁,掀開簾子,把頭往裡探了探,小聲說道,「人馬都癱了,這深夜還走山路?」

  「有什麼不能走的?」慈禧太后態度很堅決,「走了一天,才走七十多裡,簡直如同沒有走一樣。我老了,沒有關係。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皇帝怎麼辦?要是皇帝在這路上出了岔子,我們怎麼對得起全國的臣民,更叫我死了,怎麼去見列祖列宗……」慈禧太后說到這裡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不禁痛哭起來。

  眾人一聽,全傻眼了。說走,這黑天黑夜的,又要在山溝中走,怎麼個走法啊!何況大家和馬均有一天兩夜沒有休息了,實在是太困了。不走,要是洋兵真的追來,誰來負這個責任,大家拿不定主意,全都將目光集中在李連英身上。李連英深知以目前的情況,絕對不能再往前走了,所以他打定主意,決不走,任憑慈禧太后怎麼哭。

  慈禧太后哭夠了,終於平靜下來,看見李連英還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知道他是為自己的安危作想,但是形勢逼人,不走又怎麼辦呢?

  「蓮英,咱們還是走吧?」

  「老佛爺,不是奴才不願走,實在是人困馬乏,不能再往前走了,而且前面道路很難走,聽說全是山崖,奴才可不敢在這樣的夜貿然前行。老佛爺,今天晚上就在這兒歇息歇息吧!明天早上再走。」

  慈禧太后看著一個個極度疲倦的面容,甚至有兩個兵丁已經睡著了,她的心軟了下來,同意了李連英的安排。於是一行人就地坐下,李連英給慈禧太后找了一個回回寺住下安宿了一夜。

  一夜過後,大家精神很好,洋兵也並沒有追來,大家這才套上騾子、騎上馬直奔居庸關而去。居庸關已經近在眼前,時間也不早了,李連英決定在天黑前通過居庸關。於是從車夫到兵卒,全都鼓起勇氣,在天黑前通過了居庸關。

  過了居庸關,天就黑了下來。由於這一段路極是難走,慈禧太后決定就在此處再宿一夜,養養精神,以便再行。由於大家現在不再擔心有洋鬼子來,自是歡喜地接受了慈禧太后的安排,在就近地方住了下來。

  第六章 血濺黃沙

  一、洋鬼子把大清國的皇帝、太后嚇得亂竄

  〖洋鬼子殺進了京城,李蓮英護著慈禧和皇帝國戚們倉惶出逃,路上丟盔棄甲,雞飛狗叫……昔日皇帝出巡時的豪華奢侈氣派,再也不復存在……〗

  居庸關外的一座破廟,圍牆四面露風,正殿大有將傾之勢,整個寺院空空如也;正殿後面有一排供僧人居住的低房,由於兵荒馬亂,其中僧人盡數出逃,使寺院內顯得死氣沉沉,到了夜裡,則更是陰森可怕。但今天晚上卻似乎與往日情形不同,從房中傳出了人的聲息。中間一間較大的屋子裡,傳出了斷斷續續的啜泣聲、歎息聲和陰陽怪氣的勸慰聲;東邊的另一間屋子裡,則傳來一陣陣甜美的鼾聲……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帶領著他們的「巡狩」之旅,「西岸」之眾,出京師,經貫市、南口、關溝,驚魂未定;又出居庸關,踟躕前進。眼看著天色已晚,遠處佛傳來了幾聲槍響,疲憊的人們卻尚未找到吃飯和過夜的地方,真有「叫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的感受,想起往日宮裡的生活,慈禧太后心中好不難受。李蓮英看到慈禧心中不快,就想方設法給她開心,怎奈一天多時間了,人們幾乎都沒吃什麼東西。

  腹中空空,個個餓得發慌,想高興一些,哪裡能有這種情緒?

  就在此時,人報延慶州知州秦奎良前來接駕。慈禧急忙接見,誇獎了他幾句,討得了吃的,又有了住處,心神才稍稍安定下來。

  當夜,疲憊的逃亡者們和他們的騾馬一起,暫歇於居庸關外的岔道(地名)。由於此地原本荒涼,新近又受義和團、西逃潰兵等的屢屢打劫,以致十室九空,且少有的幾間民房業已坍塌,上上下下一千多人,只得借廢廟一宿。

  李蓮英出逃時受了點傷,此刻他忍著傷痛,安頓好了慈禧太后,便出了寺廟,巡視了一番。向值夜的清兵叮囑了一番。拖著受傷的身體,哼哼唧唧地往廟裡走,準備回去睡覺,趕明兒還要早點起床。就在這時,遠處的山道上傳來了馬蹄聲,在夜裡更顯得那麼清脆。李蓮回轉的身子又轉了回來,這僅僅一天多時間裡的經歷使他膽小起來,忙叫幾名清兵攔在大道之上,自己卻連連後退。但李蓮英畢竟是李蓮英,竟在往後退的同時對著遠處的飛騎用他那公鴨嗓子大聲喝道:「哪裡的狂徒,竟敢在此亂闖?」其聲音中,卻聽不出來半點怯意。

  「爺們可是內廷跟隨皇上的老爺?」從遠處奔來的兩匹馬不時到了跟前,馬上之人下馬問道。

  李蓮英聽出對方語氣中有恭敬的味道,立時傲氣十足起來,說:「有什麼事,爺等便是隨駕太監,聖駕在此,你是何人,既知聖駕在此,深夜驚駕,你有幾個腦?」

  「甘肅屬司岑春暄率部前來迎駕。派小的前來通稟,爺們既是隨駕太監,快勞奏明皇太后和皇上,小的也好回去交差。」

  對方急忙答道。

  李蓮英聞言一喜,忙問:「岑春暄帶了多少人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