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二六八


  「那你們說怎麼辦?」

  口氣明顯比以前軟了許多,但也並不太弱。榮祿意識到了這一點說:

  「奴才認為老佛爺不必廢皇上。現在皇上年齡已大,一直沒有皇子,不如選擇宗室近支立為大阿哥,當皇上的嗣子,兼嗣穆宗,皇上當年接位的詔書中已經講了這層意思,別人不能說長道短。太后可把大阿哥弄來,養在宮中。慢慢用他來取代皇上,這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嗎?」

  慈禧太后聽了很是高興,決定在宮中立大阿哥,但她也並不給經元善好受,她下令逮捕經元善。但經元善早得到消息逃往澳門了。

  四、策立大阿哥

  〖慈禧要策立大阿哥,皇親國戚展開了「競選」,李蓮英的腰包又要鼓破了……〗

  既然同意立大阿哥,但到底立誰呢?這一時成為朝內臣工們談論的熱門話題。

  其實早在這以前,慈禧太后就著手準備了,當然不是準備策立大阿哥,而是準備立新皇帝。她已開始留意近親旁支中的小孩,準備讓他們中的一員當皇帝。現在既然要立大阿哥,自然也是從這些人當中選。

  這是一件令慈禧太后感到非常為難的事,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到底立誰好呢。因為她怕再出錯。

  昔年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兒子作了皇帝,是為穆宗同治帝。同治當皇帝時年齡尚小,於是慈禧太后便命老臣加以輔導以期自己的兒子成為可造之材,但事與願違,同治帝因為荒淫過度竟得天花而死,但又有人說不是天花而是一種不敢說的病,反正同治帝是死了。自己的兒子死了,慈禧太后又立當今皇上,本望能很好地承繼大統,但不想卻在上一年中犯下了那種事,弄得慈禧太后很是失望。自己的兒子不行,別的孩子也不行,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慈禧太后又想起了吳可讀,他二十年前屍諫為穆宗立嗣,但她卻未同意。二十年後,她卻又要接收吳可讀當初的諫勸,這不明擺著是自己在扇自己的耳光嗎?

  再說,自從文宗咸豐帝崩逝以後,慈禧太后一直手握權柄,以太后身份訓政,歷經幾十年,慈禧太后已經舍不下對她而言極為重要的權柄了。這就是說,所立的大阿哥不能年齡太大,否則慈禧太后就不能訓政了;但也不能太小,因為她自己感覺身體雖然還算硬朗,但再要撐二十年只恐是不行了。

  因而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便形成了一個模糊的概念:立大阿哥得立一個十來歲左右的,身體比當今皇上強壯的但又跟自己關係很是密切的宗室子弟。

  李蓮英首先摸清了慈禧太后的意思,於是他便在心中醞釀勸老佛爺到底立誰。慶親王奕騤的兒子怎麼樣,年紀倒還合適,只是恐怕稍微遠了一點,但要在近親的載字輩中找合適的人是找不出的了。

  「老佛爺,你看小振怎麼樣?」

  小振是慶親王奕騤的大兒子,今年十四歲。他經常隨著他母親入宮。雖不聰明但嘴卻生得很甜,成天在慈禧太后面前「老佛爺、老佛爺」地叫個不停,很得慈禧太后歡心。

  慈禧太后心中一動,沉吟了一下問道:「小振今年多大了」

  「十三四吧!」

  「年齡倒還合適,」慈禧太后口中輕輕地說,似乎不能作出決定,過了一陣子又說,「蓮英,不嫌遠了一點嗎?」

  慶親王是慶僖親王唯一的孫子,而慶僖親王和仁宗又同為孝儀純皇后所生,他們是同父同母兄弟,關係自然親于同父異母兄弟。但在仁宗的後代中與載振一輩的現卻已成年,這顯然不符合十來歲左右的標準。這些李蓮英都早已了然胸中,所以他見老佛爺問起,很是乾脆地說:

  「這是最近的了,沒有比這再近的了。」

  也許是慈禧太后不喜歡小振,也許是不願在載字輩中策立大阿哥,也許是慈禧太后覺得對小振還不瞭解,害怕將來樹起後他又同當今皇上一樣令她傷心,反正她沒有立即回答。

  李蓮英也猜出慈禧太后的種種顧慮與擔心來,但他自己對小振印象倒挺好的,一個是小振嘴甜,一個是因為慶親王奕騤的緣故,慶親王是朝廷重臣而且與他本人關係也很好,由於這種種原因,他希望老佛爺能立小振為大阿哥,以便對他有好處。

  「老佛爺,奴才看小振人挺好的,對老佛爺又很有孝心。」

  「看看再說吧!這到底是件大事,不能馬虎。」慈禧太后慢慢地說。

  李蓮英相當明白,這是老佛爺有感于「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既然老佛爺這樣說了,李蓮英也不便再說。

  朝中大臣中,以前很有一批主張廢黜皇上,再立新皇上,而且他們也在物色他們心目中的皇上。不料現在老佛爺有旨不廢皇上,而是改立大阿哥,這雖然使他們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熱情受到了壓制,但畢竟大阿哥隔皇上這個位置還是不遠,所以他們沉寂了一下後馬上恢復原有的熱情去找將來的皇上。

  因為慈禧太后明說要同時為穆宗立嗣,這就使得有一個人感到自己責任重大,覺得自己應該為策立大阿哥不遺餘力。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慈禧太后的親家、同治皇帝的岳丈,現閒居家中的大臣崇綺。給同治帝立嗣,這不也是說給自己找一外孫嗎?你說他這個外公能不著急嗎?

  至於崇綺的作用,不但他自己意識到了,而且別的大臣也意識到了,尤其是朝中老臣徐桐。這位大學士對當今皇上極為不滿意,在維新變法中是慈禧太后的死黨,極力反對光緒皇帝的變法。據說他在他七十八歲生日時,在他門口掛上一個牌,拒絕承認那些有變法傾向的或支持變法的他的學生是他的弟子,一時被人們引以為趣談。也正因為如此,徐桐在慈禧太后親政後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視,雖然沒有讓他再做什麼官,不過對他也是禮遇有加了。

  當年咸豐帝死時,在百日服喪期間,淳王的福晉生下了一小孩。按照清廷規矩,在皇帝服喪期間生小孩者五爺要革去爵位。但當時淳王正輔導同治帝有功,於是東太后便破例了一回,保住了淳王爵位,只是在所生小孩名字中加一「犬」字旁,以示其賤,當時這個小孩便是載漪。後來長大了,慈禧太后見其還算有才,就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後來載漪又襲了王位,這便是端王。

  端王膝下有一子,名溥儁,年齡不大,不過身體倒還很健康、強壯。端王的福晉是承恩公桂祥的女兒,人長得很漂亮,又善於在宮中迎合慈禧太后,因而很得慈禧太后歡心。端王福晉每次入宮總要將年幼的溥儁帶去,在慈禧太后看戲、下棋、畫畫時溥儁總能讓她高興,而且更令慈禧太后喜歡的是,溥儁的戲唱得不錯,聲音、身段都很不錯,因而慈禧太后時常喜歡將溥儁留在宮中讓他給自己唱戲。溥儁本性劣頑,每次老佛爺叫他唱戲,他便很高興,一高興便想盡辦法逗老佛爺笑,因此慈禧太后很是喜歡溥儁。

  承恩公桂祥是慈禧太后的親兄弟。慈禧太后掌權後,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本欲讓桂祥任要職,但桂樣本人一點也不爭氣,他整天只迷戀鴉片,不務政事,沒有辦法,慈禧太后只得封桂樣為承恩公讓他坐享俸祿。因此,慈禧太后對桂祥很是失望,現在見桂祥有一個好外孫,因為桂祥的緣故,不由得對溥儁有一種特別的偏愛。

  不過,慈禧太后對溥儁偏愛是偏愛,但是也並不非常滿意。也許是受其父耳濡目染的影響,溥儁喜武不喜文,曾經有一次慈禧太后問他的志向。

  「你長大了願意幹什麼?」

  「奴才願意帶兵!幫助老佛爺將洋人趕出去,一個也不准留在大清國。」

  這樣答很投合慈禧太后的胃口,她誇獎了溥儁兩句:「你的志向倒不小。」說完慈禧太后又問溥儁功課怎麼樣。

  這一問,溥儁臉上眉飛色舞、得意洋洋的表情沒有了,代之以一臉迷惘。凡是慈禧太后問及的問題,不是答不出來,就是答不對。這令慈禧太后很是失望,除了叮囑溥儁要好好學習書本上的東西外,沒有別的表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