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二四一


  「你我雖然初次會面,但我十年前就知道你了,我們應當是老朋友了。到於變法一事,希望你能積極想法,給皇上出點子,為天下的中興共同努力。」說完這些,翁同和沉吟了一下,又說:「實話對你說吧,皇上無權,太后處處猜疑,不許他見小臣。」

  送走了康有為,翁同和心裡很不平靜,他決定去見光緒皇帝,所以他才在這麼晚來到光緒皇帝的寢宮。

  光緒皇帝見翁同和走了進來,就轉過臉來對著門。翁同和走了進來,見皇帝一臉不快,以為誰觸怒了他,趕緊下跪:

  「微臣翁同和叩見皇上!」

  「起來吧!」同時,光緒用手指了指桌旁的一張凳子,示意他坐下來。翁同和和光緒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很隨便,所以也就當仁不讓地坐了下來。

  光緒皇帝見翁同和坐了下來,於是問道:

  「你能替我想一想如何能夠圖強嗎?」

  本來翁同和是為這事而來,不想皇上也在想此事,心裡不免一陣激動。

  「微臣認為應通過變法,如東瀛所為方能圖強。」

  光緒皇帝沒有說話,他在認真傾聽翁同和的話,於是翁同和接著說:

  「微臣今天下午剛見過舉人康長素,奴才跟他談過變法一事,他認為要想圖強只有通過變祖宗之成法,建立適應形勢的新法,學習別國的長處,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目前這種形勢。」

  康長素即康有為,因為他自號長素,所以有時也這樣稱呼他。光緒皇帝不知康有為是何人,於是便問翁同和。

  「啟稟皇上,他是廣東南海人,舉人出身。奴才私下認為,他的才能勝我十倍,變法一事,皇上可與他商量。」

  光緒皇帝點了點頭,接著說:

  「只是如何才能見到他呢?我認為老佛爺肯定不會允許我見他的。」

  光緒皇帝不再稱「朕」,而改稱我,這是在跟翁同和推腹交談了,翁同和能夠體會得出其中滋味,於是接著說:

  「奴才以為,皇上不必事事均向皇太后稟報、請旨。」

  光緒帝聽了一震,這話不止一人對他說了,記得珍妃也對他說過,但他又有什麼辦法呢?吏部侍郎汪鳴鑾與戶部侍郎長麟被罷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兩個僅僅是光緒與老佛爺爭權奪力的犧牲品之一。光緒帝非常明白,他是鬥不過老佛爺的,和老佛爺相鬥,他只有失敗的,這個事實不能不令他心有餘悸。

  翁同和見皇上一顫,知道皇上懼怕老佛爺,於是話鋒一轉:「微臣以為皇上如想變法,不妨先看一看《庸書》、《危言》、《校邠廬抗議》等書,然後再瞅准機會會見康長素共商變法一事。」

  光緒贊許地點了點頭,隨即神色一飛,態度堅決地說:

  「變法我一定要進行,不管老佛爺阻攔不阻攔,我不能讓大清王朝在我手中斷送,我不能成為大清的千古罪人。」

  翁同和一聽光緒這話,心裡受到一種極大的鼓舞,於是說道:「微臣一定盡力協助皇上變法,同時盡力將長素引薦給皇上。」

  接著君臣又談到了真人李提摩太、赫德、歐格納等勸光緒皇帝變法一事,君臣均認為變法已成為形勢的需要。交談一直持續了兩個小時,翁同和見天色已晚才回府。

  李蓮英正在給慈禧太后梳「流雲行水」髮型,老佛爺看來很高興。李蓮英看準時機,他知道在老佛爺高興時向她進言她沒有不聽的,於是他說:

  「老佛爺,奴才有話給老佛爺講。」李蓮英說完朝周圍的太監看了一眼。慈禧太后知道李蓮英有重要情況稟報,於是揮揮手叫其他太監下去。李蓮英見其他人均走了,這才說話。

  「奴才聽說昨晚皇上同翁中堂談了很久,但不知說些啥。」

  其實,李蓮英早知道君臣之間的談論內容了,這是他昨天晚上就聽說的。原來在皇帝身邊的太監中,有一個名叫杜剛的小太監,他是任邱縣大尚屯人,因為生活無著落投奔到李蓮英手下,李蓮英見他機靈,又看在同鄉的情誼上,在老佛爺分配太監到皇上身邊時李蓮英推薦了他,於是杜剛在李蓮英的支持下來到了皇上身邊充當他的探子。在昨天晚上翁同和與皇上交談時,杜剛就在窗戶外竊聽了他們的全部談話內容,等翁同和前腳一走,他便馬上來向李蓮英報密了。李蓮英很高興,賞了他幾兩銀子,叫他有情況繼續給他講,他李蓮英不會虧待他的。杜剛千恩萬謝地走了。李蓮英那時見天色已晚,老佛爺早就歇息了,所以也沒有向老佛爺稟報,直到現在才給老佛爺說。

  「蓮英,別繞彎子了,照直給我說吧。」

  「是,老佛爺,奴才聽說皇上對你表示極度不滿,說你是守舊派,說你阻撓他變法而且還庇護其他人反對他。」李蓮英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通,直見到老佛爺臉上有了不悅之色才罷休。

  「慢慢走著瞧吧,我不會讓他成功的。」慈禧太后用一種恨恨的語氣說,而這正是李蓮英想達到的目的。因此李蓮英暗笑了兩聲。

  養心殿,光緒皇帝正在召見大臣。御座上的光緒,目清眉秀,像一個未出閣的閨女。他盯著老態龍鍾的恭親王奕說:

  「我欲變法,不知公意如何?」

  契趕緊磕頭說:

  「回皇上,臣以為祖宗之法不能變。」

  光緒帝拿他這個六叔沒辦法,但他卻也不願聽他這種廢話。他知道如果不給點顏色給他看,來自大臣們的阻撓將會越來越大,所以他把臉一橫,正色道:

  「祖宗的法度是為了治祖宗的土地。可是現在,祖宗的土地一塊一塊地丟失,要那法度還有什麼用呢!」恭親王奕無言以對。其他大臣見皇上對恭親王發怒,趕緊磕頭,也不說話。

  光緒帝見和眾位大臣無話可談,眾位大臣無一人提出變法的主張與建議,光緒帝雖然很生氣,但是他有些話還是不得不說:

  「我案頭上放著一份工部主事康有為的奏摺,請各位看一看。

  說完遞給站在前排的恭親王奕,奕將奏摺展開,大致瀏覽了一遍,知道其中內容大致是:

  康有為在奏摺中論述了大清的危險處境後,提出了三條變法方案:一、效仿俄國與日本,下詔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二、會集各種人才進行變法;三、允許封疆大吏在各省自行變法。同時,康有為還在折中指出:國家大事必須呈與國會討論,然後再實施,並請求頒佈憲法。奏摺中最後一段令奕不得不考慮:

  「如果現在再不變法,恐怕從此以後,皇上和各位大臣即使想苟且偷安于一時,享樂於片刻,也不可能了!而且,我恐怕皇上和各位大臣,即便要求當京城的平民百姓也不能了。」

  奕看完奏摺,理了理自己的頭緒,接著將摺子遞給了跟在他身後的慶親王奕,這樣一個傳一個,最後等到所有大臣均看完了,光緒說話了。在剛才諸位大臣傳閱奏章時,光緒皇帝仔細觀看了各位大臣的臉色,知道這個摺子說到了點子上,大家心裡還是有既不能享樂也不能成平民的顧慮,所以他說:

  「我欲接見康有為以便詳細詢問有關變法的事情。」說完看著下面的大臣。

  恭親王奕馬上磕頭道:「臣以為祖宗立下的規矩不能全變,新進用的小臣不可擔大任。本朝向有成例:不是四品以上的大臣,皇上是不能召見的。」其餘的大臣也附和著奕的話。

  這下可惹火了光緒帝,他怒氣衝衝地說:

  「你們只知道用祖宗之法來壓制朕,卻不替朕出謀如何變法圖強,你們難道忍心這種危險的局勢繼續下去嗎?朕一定要接見康長素。」

  大家看皇帝生氣了,慶王奕以及端王、榮祿等不吭氣了,大家的眼光同時盯向前排的恭親王奕,因為只有他能阻止皇上做這種違反祖制的事,而奕也覺得皇上這樣做似有不妥,於是叩頭道:

  「請皇上息怒,不要傷了龍體。臣以為,皇上如果一定要召見,不妨讓我們同他談談以後再說。」其他大臣也跟著叩頭,說這樣最好。

  光緒帝見大臣們如此,也沒有辦法,他平息了一下怒氣,無可奈何地說:

  「那就讓總署去辦吧」。

  現任總署大臣有李鴻章、翁同和、榮祿、廖壽恒、張蔭桓等。在總署大臣召見康有為的前一天,光緒帝召見了翁同和,對他交待了有關事宜,翁同和領旨而去。

  那天早上,康有為起得很早。他整了整衣冠就從南海會館出發前往總署衙門。當他趕到總署衙門時,總署衙門還沒有上班,於是他在門外等了一會兒,直到一公差傳訊進去。

  康有為昂首闊步地步入大廳,一付躊躇滿志的神情。他看見李鴻章、翁同和、榮祿、廖壽恒、張蔭桓端坐在上方,康有為朝翁同和看了一眼,然後擇了個下首位置坐下。

  榮祿首先發話說:

  「祖宗的法度不能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