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二四〇


  「啟稟太后,奴才寇連材有話回太后。」

  「說吧!」慈禧太后滿臉不高興地對寇連材說,仿佛此時寇連材進言掃了她的興致似的。寇連材雖然從太后的話中覺察到了太后的不高興,但他一想到皇上正挨凍受餓、吃穿無著,他就又鼓起了勇氣,於是對太后說:

  「是,啟皇太后,奴才認為皇上年紀太小,尚不懂事,衣食吃穿不要聽任皇上獨自作主。而且皇上身邊的人也經常欺負皇上年幼不知賞罰,照顧皇上也不盡心盡力,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做事也沒有任何規律。皇上衣服髒了沒人洗,頭髮亂了也沒人梳,腐爛過期的東西照樣給皇上吃。奴才認為這有傷大清政體,而且對皇上身體健康不利,奴才希望太后念在母子情份上能夠詳查此事,查處服侍不周的人,以保皇上健康。」

  慈禧太后聽完寇連材的話,只哼了一聲。她本來就不喜歡光緒皇帝,如今卻有人在她面前為他說好話,因此,慈禧太后馬上又發話了,聲音顯得有些嚴厲。

  「大膽奴才,我派你服侍皇上,你不好好服侍,卻來向我請求詳查不盡職的太監,我派你這個總領太監還有什麼用!」

  寇連材一聽這話,怒火直往上冒,心裡嘀咕著:那些太監是我管得了的嗎?他們仗著你皇太后的面為非作歹,胡作非為,對皇上無禮,你倒反來責駡我。寇連材越想越氣,直想頂太后兩句,如果觸怒了太后,至多不過一死,而他卻早已將身生死置之度外。正在他想發話的當兒,一絲涼風吹來,使寇連材的頭腦清醒了許多,他馬上意識到:自己死倒不足惜,但他死了後誰又來照顧皇上呢?他不能扔下皇帝不管,皇上還需要他的照料。想到此,他趕緊給慈禧太后磕頭,同時將到嘴邊的話硬生生給收了回去。

  「是奴才的不是,奴才回去一定好好照顧皇上。」

  太后見寇連材一個勁地磕頭,於是本來就不大的怒氣平息了下來,何況她玩得挺高興。她沉吟了一會兒說:

  「你盡你自己的責任就行了,不要多管閒事,好好照顧皇上,下去吧。」

  「是,太后。」

  想到這一切,兩滴眼淚終於掉了下來。他怕皇上看見,趕緊用手背將眼淚擦乾。他見皇上還在來回踱著步,仿佛沒有看見他似的,於是小心翼翼地叫了一聲:

  「皇上,你可要珍惜你的身體,不要因為國事累壞了身子。」

  寇連材這本是揣測之詞,不想給說中了。因為以前光緒受了太后責駡,回來總是坐在那兒悶悶不樂,而不是來回踱步,所以他猜測皇上是遇到了什麼難辦的事兒。

  光緒皇帝終於停了下來,抬起頭看了看寇連材,又轉過眼去看窗外那片清靜的園子,帶著憂傷對寇連材說:

  「連材」,這是光緒帝在宮內對寇連材的稱呼,就如同慈禧太后叫李蓮英一樣。「你覺得我是不是太軟弱?」

  寇連材不知皇上問的什麼意思,於是答道:

  「皇上為何會這樣認為?」

  換上另外一個人,是絕不敢對皇上這樣反問的。只是由於光緒帝自小就由寇連材照顧大,所以光緒帝對寇連材懷有極為深厚的感情,他從來沒有將寇連材看作自己的奴僕,所以他們主僕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可以說無話不談。光緒皇帝看了寇連材一眼,繼續說:

  「我只是覺得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住萬民。自從英國入侵我大清以來,各國紛相效仿,以致危機頻現。李鴻章效仿日本實行洋務,我本望李鴻章此舉能挽救我大清王朝厄運,不想甲午之戰,我大清王朝又致慘敗,不得不割土求和,以致我不得不將祖宗之地讓與日本,我做了一件對不起祖宗的事啊!」

  寇連材本想寬慰皇上兩句,卻被皇上用手勢阻住,光緒皇帝接著又說:

  「自從去年德國強租膠州灣以來,洋人也紛紛要求租借領土,依此形勢下去,我大清王朝的命運將休矣。如果我不再圖強,只恐我真成為大清的千古罪人了。我如今煩惱,只是因為找不到如何圖強的途徑,連材,你能替我想想辦法嗎?」

  說完光緒帝用一種期待的眼光看著寇連材。

  「皇上,奴才看朝中大臣都滿足于自己手中的權勢,不思進取,更何況變法可能危及他們的利益。」寇連材停了一下,看了皇上一眼,見皇上正傾聽自己的話,而且臉上含有贊許之色,於是又接著說,「而且,奴才認為老佛爺那邊,只恐李蓮英會極力慫恿老佛爺對變法圖強加以阻撓。」

  光緒皇帝一聽這話,心中不覺為之一顫,雖然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太后會對圖強一事加以阻撓,但聽寇連材一說,心裡還是不免一驚。是啊,光緒皇帝自己不是不清楚,老佛爺雖然名義上歸政於他光緒了,而且也鄭重其事地遷到頤和園去安度晚年了,但是實際上怎麼樣呢?老佛爺遷到頤和園其實也將整個朝廷遷往了頤和園。表面上看,老佛爺似乎很是滿足她現在的生活,成天在昆明湖上荷花叢中坐龍舟到處遊玩,帶著各位太監,主要是李、崔兩總管圍繞著昆明湖散步,在頤和園內看戲、畫畫,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但是這僅僅是假像,在頤和園中仍然保持著宮中的禮儀,光緒皇帝遇到重大事件不敢擅自作主,而且得經常忍受由故宮到頤和園的漫漫長路的坐轎的顛簸之苦去叩見老佛爺,最明顯的是,老佛爺總是會定時地接見朝內王公大臣。這一切,任何有點頭腦的人均看得出老佛爺人雖然在頤和園,但她仍然把持著朝政,她仍然是大清王朝第一人,她和光緒皇帝的關係是母子君臣關係。這一點,光緒皇帝本人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光緒這個少年天子,如今正值青春年少、血氣方剛之時,他想有一番作為,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但他卻處處受制于老佛爺,所以他非常苦惱,想擺脫老佛爺的控制,但事與願違,光緒帝越是想跳出老佛爺的掌心,老佛爺就對他控制越緊,因此,光緒皇帝與老佛爺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光緒皇帝對老佛爺越來越不滿。

  光緒皇帝見寇連材提起這事,不禁仰面長歎了一聲,現出一臉的痛苦來。寇太監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他想安慰皇上幾句,但卻不知從何開口,正在這時,一個小太監急衝衝地奔了進來。寇連材一見,趕緊上前兩步趕在門口截住了那個小太監,淡淡地問道:「什麼事這麼慌張?」。

  「翁大人求見,說有事跟皇上商量。」

  寇連材轉臉看了看面對著窗戶的皇帝的背影,沒有吭聲,他知道他應該保持沉默。光緒皇帝好像沒有聽見似的,還是怔怔地望著窗外,看來寇連材不說話不行了,於是他輕輕地走到皇帝身邊,小聲地說:

  「啟稟皇上,翁大人求見。」

  這一下皇上總算聽到了,但他仍然沒有轉過身來,用一種平靜的語氣對那個小太監說:

  「傳他進來。」

  「是」小太監應了一聲,立起身來又急匆匆地向院外趕去。

  皇上本來剛才在想他的心事:寇連材說得對,朝內大多數大臣均是保守、不思進取的人,如果我想圖強,從他們那兒來的阻力必將是非常之大的,而只有翁師傅能替我分憂。因為皇上正在想著他自己的心事,所以他對於小太監的話沒有加以注意,而當他真正聽清是翁師傅求見,心裡不禁一陣激動,但他不願在那個小太監面前顯出他的那份激動,所以他只是淡淡地吩咐小太監傳翁中堂進來。

  翁師傅即翁同和,他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甲午之戰失敗後,翁同和心裡相當苦悶,是什麼原因使我大清敗得如此糊塗呢?他不止千萬次地問自己。就在他苦悶時,一個亮點閃過了他的大腦,他想起了一個奏摺,那是幾年前一個叫康有為的舉人遞上的。他主張變法圖強,而且還預言,日本窺視朝鮮和臺灣,不可不早作準備。當時這個摺子落到了翁同和的手中,但他卻不以為然,所以他也沒有上奏皇帝。然而不幸的是被康有為言中了,這令翁同和現在想來非常的慚愧,所以他決心到康有為下榻的南海會館求見康有為。但是很不湊巧,康有為外出了,翁同和白走一趟,於是他悻悻地回到了他的官邸。

  不想第二天,康有為卻來到了翁同和的住處,翁同和熱情地接待了他。他們倆就共同關心的變法問題進行了交談,兩人不知疲倦地談啊,由下午三點一直談到太陽落山。康有為見天色已晚,就起身向翁同和告辭,翁同和本想再留他的,但想到在他們交談時,已經有三四撥人在門前窺探了,所以也就作罷。他站起身來送客,同時握著康有為的手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