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十、一片降幡出石頭 後主既不能以身殉國,便只有出城請降了。宋軍攻陷金陵內城後,並沒有立即闖進皇宮內苑。後來曹彬謹遵宋太祖的命令,嚴令部下不得入宮搔擾後主內眷,並且約束部下,退到轅門以外,列好隊伍,旌旗嚴整,戈甲鮮明,威風凜凜地等待後主出城納降。果然不多久,就見後主率領諸王公大臣緩緩自宮中步出。 他們一律免去冠服,只穿著貼身白衣,戴著青布小帽,以示「肉袒」請降。後主自捧皇印玉璽,宰相殷崇羲捧了降表,眾大臣跟在後面,個個低眉垂首,戰戰兢兢地走向曹彬軍中。不待他們走近,潘美和曹彬都起身迎上前去。後主誠惶誠恐地先向走在前面的潘美施禮,潘美沒有托大,馬上施禮以還。後主再向曹彬施禮,曹彬微笑說道:「在下甲胄在身,不及答拜。」 後主惶恐地答道:「待罪之身,豈敢有勞元帥答禮? 今率子弟僚屬45人,恭候元帥發落。」說罷畢恭畢敬地將禦璽呈上,殷崇羲也恭敬地獻上降表。 曹彬接過禦璽和降表,和顏悅色地安撫後主說: 「閣下化干戈為玉帛,免使生靈塗炭,正合天心民意。 這也是你的功勞,過去的事就休再提它了。」並請後主就坐。後主哪敢就坐,再三謙讓後才在指定的位置上側身坐下。坐下後略事寒暄,曹彬就把話題轉到正題上,要求後主速速收拾行李,隨軍北上。他為人不促狹,又憐後主新遭家國齊滅之禍,便特地關照道: 「閣下入朝之後,俸祿有限,況且北方多寒,閣下打點行裝,宜多帶珠玉金帛,慢慢取用。宮中府庫之物,一經有司清點入冊,閣下就無從再得了。切記,切記。」 後主唯唯諾諾,稱謝不已而歸。 後主見過曹彬後,見對方神色恭敬,並沒有出言不遜侮辱自己,心神也就稍安了。可他又哪會有心思去收拾金銀珠寶?回到宮中,他聽憑嬪妃們去安排行裝,自己一個人步出內苑,希望找一個清靜之所安靜一下,可宮中哪裡還有一寸清靜之地呢?他踽踽行向宗朝,去向供奉在那兒的列宗列祖辭別。他不敢仰頭看祖父的眼睛,祖父為他取名從嘉,原是指望他一切順利,給江山社稷帶來吉兆。未想自己不諳國政,把祖父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無顏面對先祖啊!在宗朝的祖宗面前,李煜只恨無縫可鑽,哪能久留?他又信步走到教坊,教坊的樂人宮娥們知道後主是來辭朝的,此別經年,或成永訣,傷心地為他奏起了離歌。離歌是專為送別的人們演奏的,其曲極其哀怨纏綿,聽得離人斷腸。後主心境本就極為淒慘,一聽到這悱惻纏綿的離歌,頓時心如刀絞,熱淚盈眶,而宮娥們也都淚珠漣漣地與他對視著。後主不堪此情,掩袖匆匆奔出教坊。後來他在隨軍押往汴梁途中,回憶這個離別的情景,填詞憾慨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試干戈? 一旦歸來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惶辭朝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此時的後主,已全然身心交瘁了,可曹彬潘美等為防他有不測,又召他至宋軍舟中飲茶。船與岸間架有一塊獨木板。後主見了,徘徊數次不敢登那塊獨木板。曹彬笑著命左右前去扶持,後主才上了船。飲茶完後,後主下船回宮,潘美等十分擔心,怕後主會自殺,曹彬卻笑著說:「你們看他連船邊的木板都不敢過,如此怕死的人,怎麼會有勇氣自殺呢?」曹彬一話中的,切中了後主懦弱的要害。曹彬在見到後主納降時的神色後,就曾對擔心後主自殺的部下說過: 「我看李煜神色,連懦夫女子都不如,他哪能自殺呢! 我保他無事!」後主後來的所為,也真證明了曹彬識人的準確。倘若後主也有這麼一雙識人的慧眼,能明察賢愚忠奸,勇懦卑賤,南唐國勢,或許不至於一敗如此! 永別金陵的日子終於到了,這是金陵內城被攻佔後的第三天,即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當天天氣十分陰冷,清晨開始下著霏霏細雨。李煜帶著他的小周後及心愛的宮娥嬪妃,兄弟兒子,宰相等文武大臣,在宋軍的押解下依依不捨地登上了北上的船隻。 此時江面陰風怒號,煙雨霏霏;江上密集的船隻,在波濤洶湧中顛簸起伏;林立的帆檣,在陰風中激烈地飄揚抖動;大大的「曹」字帥旗兩旁,分別樹著幾面「獻俘闕下」的旗。這支押解降俘的船隊多達1000餘艘,首尾相連達十幾裡。後主被安排在曹彬、潘美的船後,由宋將郭守文專門護送。船主啟動時,船上女眷與岸上送別的百姓一齊痛哭失聲,秦淮河揚子江交匯處的這片碼頭,立時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離情別恨,大約莫過於此了。 後主立於船頭,青巾白袍,淚眼朦朧,臉色淒慘。 他強自睜開模糊的淚眼,一一掃視晨光熹微中虎踞龍盤的鐘山,漸遠漸去的紫禁城,古老的石頭城雉堞。 江風撲面,他眼中的淚珠也一一掉落江面。他心潮起伏,朝臣劉洞的一首獻詩驀地湧上心頭: 石城古岸頭,一望思悠悠。 幾許六朝事,不禁江水流。 而唐代劉夢得的那首譏諷南朝陳後主的詩,用在自己身上不也正合適嗎?聯想至此,他不由低聲吟哦出來: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後主這邊傷心斷腸,趙匡胤那邊卻正喜氣洋洋地慶賀。趙匡胤素聞後主才名,急欲一見,於是下令沿途州縣,設法保障押送李煜的船隊暢行無阻。可時值隆冬,汴水凍涸,儘管一路鑿冰擊凍,修閘蓄水,船行還是很慢,直到第二年即公元976年農曆正月初二,這只船隊才抵達汴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