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其實,後主信仰佛教是有淵源的。他的祖父李昪,小時候曾在濠州開元寺作過小沙彌,雖然當時為生活所迫,借此混碗飯吃,但到底有過那麼一段作和尚的經歷,在寺院中耳濡目染,也就對神佛有了一定的情感,對佛教比較親近。李昪當上南唐君主以後,自己的生活仍然節儉樸素,毫不奢侈浪費,對於佛事卻從不吝惜錢財。他在位時,在建業大興土木,建造寺院,又舉行盛大的宗教盛會,還組織人員翻譯佛經。中主李亶,子承父業,同樣的敬禮獻佛,對寺院僧人十分優待。 後主在敬禮獻佛這一點上,走得比祖父和父親更遠,甚至舉措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他對僧人十分敬重,簡直把他們當活菩薩侍奉,不僅為他們提供衣食保障,還親自為他們做一些侍僕才做的事情。據記載,後主曾經不顧身份的為和尚削廁簡。所謂廁簡,就是一種薄薄的上廁所時用的竹片,其作用相當於今天的手紙。後主貴為一國之君,親自為和尚削廁簡,已是十分的荒唐可笑,更可笑的是,他削好之後,還要用廁簡在臉上刮幾下,看看是否光滑,如有芒刺,便再加修治。 後主信佛成佞,為後人留下許多笑柄。他命人在宮內修建精緻的佛寺,聚集一些僧尼,稱為內道場。 他和小周後經常身披袈裟,頭戴僧帽,誦經拜佛,跪跪拜拜,磕頭磕得額上淤了血,久而久之都結成了硬瘤,他也不在乎。他還千方百計地為有罪的僧尼開脫罪責,據說當時有不少僧尼淫亂宿奸,犯了佛教大忌,按法律應當給他們治罪。可後主聽了主管部門的奏章後,哈哈大笑道:「這些和尚尼姑不顧佛門戒條作奸犯科,本來圖的就是婚嫁,同時也是七情六欲決定的。 現在若是將他們革除佛門,還俗為民,不正是遂了他們的心願了嗎?」於是下令,對於這樣的僧人尼姑,不必將他們革出佛門,而要將他們留在寺院中,讓佛性去感化他們,從而知錯,洗心革面專心事佛。後主此舉,乍一聽還有些道理,仔細一分析,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後主還有一招很是可笑,每逢齋日,他都會在宮中佛像前點燃一盞明燈,稱作「命燈」,以此命燈的明滅來裁決犯人。如果「命燈」徹夜燃燒,罪犯便可減免死刑,否則就要依律法處治。於是一些富貴人家的囚犯,就不惜任何手段地買通掌管「命燈」的宦官,讓他們暗中為「命燈」添油,這樣命燈自然就會燃燒不滅了。後主想用神靈來代他裁決罪犯,未料卻給罪犯留了可乘之機,真是可笑而又可悲。 最為可悲的是,由於後主信佛成佞,朝中一些心術不正的大臣為了討得他的歡心,莫不紛紛效仿,趨之如鶩。據史書記載,當時的中書舍人張洎,每次見到後主,都要與他談論佛法;潭州節度使邊鎬,為了時時可以對神佛頂禮膜拜,居然命人造了專車,每當出征,便用該專車載上佛像,一道隨軍出征,以求神靈保佑,因而為自己贏得了「邊和尚」、「邊羅漢」和「邊菩薩」等五花八門的稱呼。 後主一面對神佛頂禮膜拜,終日沉浸於神佛的虛空境界中,不理朝政,不問國事,以此來逃避「家國愔愔如日將暮」的現實。可是精明的趙匡胤卻抓住他的這一弱點,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他布下了天羅地網。 原來,宋太祖趙匡胤聽說後主佞佛成性後,便派了不少宋人潛入金陵,化裝成僧侶迷惑後主,暗地裡進行間諜活動,作為他日攻打南唐的內應。在這些和尚間諜中,有一個法號叫「小長老」的特別突出。 「小長老」原名江正,字元叔,他是自告奮勇地到江南臥底的。他削髮為僧,投奔到當時香火興旺的名刹清涼寺中,拜德高望重的法眼禪師為師,假裝苦練修行。後主每次召禪師入宮講經,他都以弟子的身份隨行,借機刺探虛實。法眼禪師圓寂後,他設法奪得了清涼寺住持之位。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出入宮中,接近李煜,向他灌輸佛教的虛無思想。由於他聰明狡猾,頗有才學,很受後主寵信,曾被後主推崇讚美為「一佛出世」。他還拿出許多珍奇寶物,賄賂朝廷權貴,使朝廷上下都說他的好話,沒有人懷疑他是北宋的奸細。奸滑的「小長老」,一面用佛教的因果輪回麻痹後主,使他執迷不悟,放鬆對北宋的防備;一面還唆使後主大造寺院僧舍,廣度僧尼,藉以消耗南唐的財力。而後主對他毫無戒備,言聽計從,一時南唐處處大興土木,大修寺院,和尚尼姑,到處都是。這些人無所事事,吃齋念佛,過著逍遙自在的寄生蟲生活,令普通百姓,敢怒不敢言。南唐財政開支,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修建寺院和供養僧尼上面了。 「小長老」還在地形險要的牛頭山上建造了1000多間寺院,聚集了1000多和尚,作為日後宋軍攻打金陵的內應。後主昏庸,對「小長老」的這一串陰謀都沒有覺察,反而供給牛頭山寺豐厚的財物,把他們養得壯壯的。他受「小長老」的愚弄,一直到宋軍包圍金陵時還沒有省悟。宋軍攻城時,他召來「小長老」求助。「小長老」裝神弄鬼,繼續矇騙他說:「北兵雖強,豈能擋我佛力?」說罷用手對著宋軍一揮。碰巧的是,宋軍當時久攻不下,便稍稍後退了一點,以準備下一次進攻。可後主卻以為宋軍的後退是「小長老」的佛法所致,大為高興,重重賞賜了「小長老」,並令軍民一齊大聲念誦救苦菩薩。可是不久後,宋軍發起了更大聲勢的進攻,惶急的後主再召「小長老」來退敵兵。可此時的「小長老」早已溜之大吉了,哪裡還找得著?直到此時,後主才有所省悟,可已為時晚也。 後主不顧國事如麻,縱情聲色,醉心事佛,萎靡不振,貽誤朝政,激怒了朝中一些忠君憂國的大臣。 他們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冒死上疏,指責這樣做的不是,並聲淚俱下地勸誡後主振作起來,大家君臣一心,重振朝綱。 當時的大理寺卿蕭儼,是忠厚耿直的三朝元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